导言 1
第一章 学术生平和思想来源第一节 创造性的破坏者 23
一、生平传略 23
二、主要著作 41
第二节 思想来源 46
一、精神分析学思想的影响 47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53
三、贝特森的精神分裂症学说的影响 59
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存在分析观 61
一、正常与疯狂 62
二、存在性不安 68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75
一、心—身分裂 75
二、内(真)自我系统与外(假)自我系统 80
第三节 精神病的发生与发展 87
一、两种进入精神病状态的发展形式 88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案例 91
第三章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人际知觉理论 98
一、经验的首要地位 99
二、人与人之间的经验形式 102
三、双方的交互作用与交互经验 108
四、螺旋式交互观 112
第二节 人际知觉方法研究 115
一、两种观点与两个方向 119
二、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四种关系 120
三、元—观点和元—元—观点 121
四、问题提法 123
五、IPM基本图解 124
六、对IPM问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较法 125
第四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第一节 理论基础 127
第二节 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133
第三节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计划 136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 139
一、家庭与“家庭” 140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144
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生成观 152
第五节 案例——但泽一家 155
一、案例描述 155
二、家庭描述 156
第五章 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第一节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174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182
第三节 团体治疗实践 190
一、喧闹室 190
二、费城协会与金利斯会所 192
第四节 治疗案例 197
一、彼得案例 197
二、蕾拉案例 211
第六章 莱因与反精神病学运动第一节 什么是反精神病学运动? 241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产生之前的精神病学的发展 241
二、反精神病学运动的兴起 247
第二节 引起反精神病学运动的主要因素 249
一、原科学变革的失败 250
二、新左翼政治的转向 252
三、反文化运动 256
第三节 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259
一、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落幕 259
二、使用者运动的兴起 260
第七章 莱因对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第一节 《经验的政治》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261
一、《经验的政治》中的批判观 262
二、《显而易见》中的批判观 267
第二节 《生活的真相》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272
一、《生活的真相》中的批判观 272
二、《经验的声音》中的批判观 274
第八章 总体评价第一节 主要贡献 279
一、指出了理解精神疾病的新方向 279
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疾病诊疗观 281
三、编制了人际知觉问卷 283
四、提出了社会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284
五、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和文明 285
第二节 主要局限 287
一、神秘主义与反科学倾向 287
二、思想缺乏系统性 289
三、方法难以验证 290
第三节 思想影响 291
一、丹尼尔·波斯特恩与莱因研究协会 291
二、提奥·伊登与国际莱因研究所 295
三、对精神病学领域的影响 298
四、对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300
参考文献 302
附录 317
莱因生平年表 317
莱因的主要著作 319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