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辞(代序)&方克立 1
论传统经学(体系)的哲学意涵与现代重建:儒学、经学与国学——兼评“经典诠释”的概念与方法问题&(美国)成中英 1
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论先秦诸子与“六经”的关系&张立文 6
孔教儒家经典与现代生活——在四川师范大学“经学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香港)汤恩佳 16
孔子、儒学与经学&钟肇鹏 21
复兴经学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彭林 27
论儒家经传与韩国&(韩国)赵骏河 32
关于经学研究的断想&李申 40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分析&周桂钿 44
论制度化经学与经学化制度&肖航 50
源远流长 历久弥新——《周易》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晏能康 57
易经哲学中吉凶观念之演变与人的自律扩大&(韩国)金圣基 69
《周礼·地官司徒》、《礼记·王制》中有关社会公正的论述&郭齐勇 85
《周礼》的成书与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刘丰 94
维护道统诠释下的周公——兼论蔡沈《书集传》的求道精神&王春林 118
《礼记》对“人性”的见解及其蕴义&(中国台湾)刘振维 124
论孔子的生死鬼神观念与人文意识——以《论语》为中心的探讨&李建 刘雪飞 144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杨海文 153
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黄玉顺 164
汉儒称“儒学”为“儒术”考&蒋国保 172
陆贾与汉代经学&李禹阶 刘力 182
经学思想与帝国政治——董仲舒思想怎样演变成西汉官方意识形态&谭平 197
试论白虎观会议的意义&(日本)井之口哲也 208
石刻与经典研究&(中国台湾)耿慧玲 221
王弼易与伊川易之比较——关于象数、义理及性情&杨东 232
阮籍、嵇康对经学的继承和批判&(中国台湾)曾春海 241
经学的义理向度——以理学的衍化为视域&杨国荣 257
经学理学化及其意义&蔡方鹿 270
从邵雍与宋代象数易哲学的发展看宋代经学的超越意义&杨翰卿 287
张载哲学化的经学思想体系论纲&林乐昌 293
张载之《中庸》学&(中国台湾)刘原池 307
论三苏的经学活动&金生杨 325
二程经学思想简析&张理峰 339
理学道统论的两类文献根据与实质&向世陵 348
舍传求经与会通三传——《春秋》宋学解经特点略说&杨世文 353
宋明经学思想中的哲学意蕴&蒋小云 368
试论程朱理学与《周易正义》的关联&潘忠伟 377
孟子与宋明理学&魏义霞 389
经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评蔡方鹿《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中国香港)王煜 403
从王阳明对《大学》的疏解看经典的解释问题&张建华 414
罗念庵的经学&(中国台湾)钟彩钧 423
方以智与经学&周勤勤 435
“经学即理学”命题辨析&崔海亮 450
不离不即,超越经论——船山经义及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李佩桦 徐孙铭 458
清代儒林与汉宋学术——以阮元《国史儒林传》为中心&陈居渊 468
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关系辨析&张昭军 482
刘沅《书经恒解》之义理观&(中国台湾)蒋秋华 498
刘逢禄“王鲁例”观念述评&刘伟 506
龚自珍经学的评价&黄开国 521
廖平的《古学考》和《知圣篇》&陈代湘 531
从廖季平先生到李源澄先生的经学片论&蒙默 535
胡适对研究经籍方法的评论——以宋儒、清儒的方法为例&李承贵 541
郭沫若对《论语》批判的反思与肯定性的价值评价&刘俊哲 548
李源澄先生经学初探——以《经学通论》为讨论中心&(中国台湾)蔡长林 557
李源澄先生的学术成就&王川 568
“经学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方陆 576
后记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