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心发言 1
元代文学大势说略&李修生 3
元代文学研究展望&邓绍基 10
元诗文献研究与《全元诗》的编纂&杨镰 13
元刻本《至正条格》的发现&陈高华 18
20世纪哲学转向与中国国学的问题&扎拉嘎 23
一 文献研究 27
韩国发现元刊本《至正条格》残卷简介&(日)金文京 29
读《至正条格·断例》婚姻条文札记——与《元典章·户部·婚姻》相关条文的比较&张帆 42
关于元代驿站交通的新史料——读《至正条格》&党宝海 57
《全元文》作者小传考补(元代科举进士部分)&宁希元 70
元人文集的整理与总结——《全元文》编纂特点及得失&邱居里 83
《全元文》校读&薛瑞兆 122
明代佛教方志与《全元文》补遗&曹刚华 135
中古时期蒙古语文献及其特点&嘎日迪 154
编纂《古今韵会举要》的目的&(日)花登正宏 160
《古今韵会举要》之撰著与版本&(台湾)李添富 169
稿本《故中书舍人南丰先生曾公諡议》述略&张燕婴 187
宋王圭《华阳集》疑诗考&李言 197
《滹南遗老集》版本源流考&王永 205
耶律楚材传世诗卷《赠刘满诗》读后&刘晓 212
许衡“语录”流传辨析&许红霞 230
刘因文集版本考辨&辛梦霞 249
胡炳文及《云峰集》版本述略&孟德宏 271
论元刊本《礼记集说》文献价值&曹亦冰 280
虞集诗文集元刻本考&李军 283
王沂《伊滨集》校读札记&韩格平 297
乃贤《金台集》版本考述&段海蓉 307
四库辑本《宛陵群英集》无名氏诗考&刘倩 314
杨维桢的散文评价、文集版本及辑佚问题&王树林 321
刘履《选诗补注》阮籍诗注评议&张建伟 330
近五十年元杂剧选注本综论&(香港)何贵初 341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研究在日本&(日)赤松纪彦 354
《元曲选》研究之检讨&戚世隽 366
二 人物研究 377
李治与元好问交游考&赵平分 周新华 379
西域人廉香林论考&童晓峰 陆晓春 385
元儒倪士毅的生平与交游&(香港)朱冶 397
戴良生平行踪考论&魏青 410
陈垣先生《萨都剌疑年》补证&刘真伦 429
三 文学研究 445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在金代文学中的现实意义&牛贵琥 447
郝经易学与诗学&李瑞卿 453
《二十四诗品》虞集作考辨&罗超 463
“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查洪德 472
从元代“馆阁髓”诗看元中期文风之转换——以虞集、黄溍、马祖常为例&张文澍 487
乃贤《上京纪行》诗的文学史价值&王忠阁 501
叙史寓志于诗——对元人王逢《梧溪集》的一些考察&(台湾)许守泯 509
张炎作品清人序跋题识摭论&王学松 524
顾嗣立的元诗研究&蒋寅 534
姚燧散文的意义和影响&杨新勋 548
元赋发微&李修国 554
诸宫调对元杂剧艺术形式的影响&吕文丽 572
元代神仙道化剧与民族文化性格&阙真 577
元代描写燕地历史及社会生活的杂剧初论&李真瑜 588
元杂剧所描写的关扑风俗——掷钱赌博的文化含义&(日)大谷通顺 597
元杂剧的“抑·扬”——文学小传统在大时代文化之沉潜起伏&(香港)司徒秀英 613
元曲审美表演论与古典戏曲唱、白传统&宁俊红 627
传统人格范式失衡境遇下的悲患与风流——白朴的心路历程与其剧作的泛人文内涵&张大新 634
重读《琵琶记》:元末儒士高明的内心世界&(台湾)汪诗珮 655
试论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及其对元散曲创作之影响&云峰 683
从元散曲看元代的节日民俗&翁敏华 701
关汉卿散曲不同境态下的风格探索&吴律凡 714
元初理学背景下的《续夷坚志》&李献芳 720
四 历史研究及其它 729
元代的对外开放与域外史研究&周少川 731
高丽对蒙古文化的受容与排斥——以“蒙古风”为主&(韩)郑锡元 747
耶律楚材与蒙元对高丽政策&邱瑞中 759
换一复眼睛看元朝&马冀 774
从捕盗官到牧民官——以县尉为中心观察元代读书人的仕宦困境&(台湾)洪丽珠 780
《通鉴》胡注中关于“心”的意义&(台湾)张元 805
《前后出塞录》论略&李德山、刘奉文 820
元代道佛对立的一端&(日)中野美代子 827
关于元代道教史籍的几个问题&刘永海 829
熊朋来《五经说》初探&吴国武 841
元朝时期朱子学在高丽的传播&李勇植 853
论吴澄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王素美 860
《南村辍耕录·征聘》辨析&魏崇武 883
五 译文 895
杨瑀和他的《山居新话》——兼论元代的笔记小说&(德)傅海波著 周思成译 897
简讯 909
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李军 辛梦霞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