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传真 我和当代作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维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195347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套书主要叙述了作者从事编辑工作及科普创作的历程和心得。

柳青洒在《创业史》上的生死情 1

没有皇甫村的生活,就没有《创业史》。皇甫村和《创业史》都是柳青心上的肉 1

柳青把人生感悟,学识智慧,生活积累,全都献给梁生宝、献给《创业史》 5

作品无论有多高水平,应当照顾到一般情况,万不可自视特殊 13

只要自己还能出汗出血,就不要靠别人。靠收容队的思想,要不得 20

走过的路不算冤枉,要不怎么知道行不通呢?还不能保证以后再不走冤枉路 24

把我的住处捣毁了,把我的妻子逼死了,把我的身体搞垮了,除此,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29

“文革”中柳青的影响反而越来越大,人们关心着他,惦念着他,想方设法保护他 35

重压之下针锋相对,逆境中宁愿挨批挨斗,也绝不同流合污 39

如果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把以后的事情办好,那是有意义的;如果反复咀嚼痛苦来折磨自己,那又何必呢 43

马葳一走,好比抽了我的筋!我是损失最大最大,已经家破人亡了 46

晚年孤独寂寞的精神生活,让他更加怀念马葳,他写了一首“新木兰词” 50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推倒一切的,任何朝代的兴衰,决定其命运的是人民 53

柳青最后的两年,是最舒畅、最愉快的两年,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写作憋足了劲,但又事事不如人意 60

我好了点,能走动了,就到小汤山去住,上午你陪我到农村去散步,和农民们拉话,下午我写《创业史》 68

柳青逝世的噩耗在北京,在陕西,在全国传开了。柳青生前的友好、亲人,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赶来了 72

柳青的儿女们把对父亲的怀念和深爱,全都融化在父亲的事业中。他们个个要强上进,不愧是柳青的后代 76

柳青十分钟爱那些肯吃苦,又有才华的青年作者,他对他们的重视、关爱和指导感人至深 82

柳青对文学编辑讲过的许多话,都凝聚着他的思想精华和独到见解 87

围绕重评《创业史》的论争,让人们对《创业史》的认识更加清醒,对柳青的认识,更加全面 93

梁斌心中的《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101

回首往昔,最难忘的是农民父老的小米、渔船和热炕头。“豪气文章红旗谱,多情书画白洋淀”概括了梁斌一生的文学生涯 102

黄胄说:“梁斌的画,充满激情和希望,散发着时代的书卷气,表现意象凝重厚朴” 105

文艺界的情况,我也需要看看,半年来的观察,这是一盆糨糊,你来搅搅,他来搅搅,越搅越稀。看来没有权威,还是不行 106

多部头的作品,要像炒菜一样,鱼有鱼味,肉有肉味,蛋有蛋味。炒一个菜,有一个菜的味儿才好。如果三个菜都一个味,就没吃头了 110

谈民族化不能不谈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中心,是写人的感情、行动,这是我国文学民族传统最重要的内容 116

改,便是进步;大改,大进步;小改,小进步。不赶时间,不追求数量,不急于求成。匆匆草就,是文学的大忌 118

经历过的东西,不等于理解了;就是理解了,也还有一个文字表达和技巧运用的问题。写不下去,就放下,一直到能写时再写 121

梁斌十分崇拜托尔斯泰的《复活》这部书,他读了三遍,读得废寝忘食,如醉如痴 123

梁斌无比热爱家乡,无比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爱之深、爱之切,他写出的散文,让人思前想后,联想翩翩 126

梁老走了,虽走得突然,但走得平静安稳,因为他心地坦荡,心里踏实,因为他建造起的艺术丰碑会永留人间 129

不为人忘的梁斌 130

姚雪垠与《李自成》结下的文学情缘 133

《李自成》第一卷稿,到一九五七年动笔时,已经准备了十六年,仅创作笔记就记下了三十多万字,确实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133

假如不被错划为“右派”,兵法上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就不会作背水一战,也就不会诞生《李自成》 136

毛泽东关键时刻两助姚雪垠,对领袖来说,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对姚雪垠和《李自成》来说,却是一件大事 138

《李自成》第一卷写得很精彩,第二卷不如第一卷,但是也精彩,有独到之处,也是难得的。听说他在写第三卷,不知第三卷怎样 143

姚雪垠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自负和充满傲气的直率脾性,但有时也发自内心的表现出一种亲近和善、欣喜赞赏的真诚 148

写《李自成》之前,首先考虑和解决的就是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又为什么失败这么快?倘若这个问题心中无数,这部小说就没法动笔,倘若这个问题认识错了,小说就会全部失败 154

四、五两卷,在全书中占重要位置,不仅是全书的高潮,而且关系全书的成败,是重中之重的关键两卷 166

姚雪垠最后的三年,一是夫人王梅彩重病不起,给他精神上重重一击。二是每天自早至晚收看邓小平逝世后的专题报道,打乱了他几十年的生活秩序,从此开始,体质迅速下滑 179

刘白羽八十以后的感情世界 189

如果说刘白羽和汪琦相濡以沫的半个世纪生活,爱的火焰始终不衰的话,那么是战争,又使他们懂得了深深的爱和爱的珍贵 190

汪琦生前说过:白羽一生未曾写过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作品。汪琦生前的愿望,点燃了白羽的创作火焰 193

毛泽东对刘白羽说:“党内不仅有时有不理解,甚至还会有误解。一个共产党员遇到这种情况,又怎样呢?还是要革命奋斗呀” 195

五十九年前,刘白羽的第一本小说集是巴金亲自主编的;四十年前,在刘白羽精神处于绝境时,又是巴金和萧珊伸出了拯救的双手 197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晚年花时间最长,下工夫最大,也是他最看重的一部心血之作 199

难忘白羽 203

说罗杨,话《红岩》 215

朱语今果断拍板,约罗、杨写长篇小说。并对他们说:“你们没写过小说,为什么就不能学着写?你们写小说,目的明确,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教育青年一代,为了完成烈士的嘱托&” 218

肖泽宽代表重庆市委领导《红岩》的创作,是罗、杨的大幸。罗、杨说:“肖部长对我们说的许多话,既温暖了我们的心,又鼓起我们的创作信心,也使我们对小说创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24

沙汀慧眼识佳作,他是名副其实的伯乐;沙汀自始至终全程护航,指导罗、杨的创作,他是《红岩》的真正知音 229

对罗、杨来说,最大的困难和阻力,还不是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高,而是如何摆脱真人真事的束缚。当他们闯过了这一关后,创作的思路和想象的闸门便统统地打开了 234

罗、杨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的黄金搭档。当时他俩虽年轻,但有过人的灵气和少有的才气,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俩具有逻辑思维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240

罗、杨写《红岩》是很苦的、很累的。三年来,从初稿到定稿,重写了三遍,大改了两次,五易其稿,写下的文字有三百多万字,最后保留下这部四十万字的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 245

管桦其人其事其书其画 253

周立波看过《辛俊地》拍案叫好,他能判断错了吗?!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发表过《辛俊地》,他们也没有看出问题吗?!我看不要紧,没大毛病 253

平和温顺总是微笑待人的管桦,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他激动,他愤慨,但又无处去呐喊,去申诉,就这样突发心肌梗塞 255

管桦的墨竹,是从血管流出的热血,说是悲愤之作也好,有感而发也好,总之是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用以表达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一个画家的生命呐喊与爱 259

诗人艾青说:我爱管桦的诗,也喜欢管桦的画,不管他的诗和画,都给人以豪爽的感觉,这正是他的性格。人如其竹,竹如其人;我爱其竹,更爱其人 262

李婉是我最伟大的伙伴,是我为之骄傲和幸福的妻子,我在重病中深深地感受到家庭中的无限的爱,使我的伤口愈合 268

管桦兄走好 273

韶华,一个永驻青春追踪时代的跋涉者 277

要当作家,就要到生活的第一线去,为生活付出代价。要写好战争,自己就要流一点血。要写好建设,就要流一点汗 278

《浪涛滚滚》鲜明强烈的艺术风格,一炮打响,从此确定了韶华在经济建设战线上走下去 280

从水利到石油,韶华经受了两条战线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282

《过渡年代》是他酝酿了三十年的重点工程,为在创作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三易其稿。最后一稿,集中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思考和创造 286

韶华奉命进京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又一次把二部的创作放下。六年后,在他离休的前夕,意外地发现茅盾点评《浪涛滚滚》的珍本,令他无比欣喜 295

韶华选择“仪化”长期落户,又给自己开辟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天地。几年下来,他写出了仪化人速写一百零八篇,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沃土上 297

路遥,一颗不该早陨的星 301

路遥个头不高,敦敦实实,显得十分健壮。一脸淳朴憨厚相,不了解他,不与他接触,谁也感觉不到他的艺术气质和才华 302

生活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是一个平面,它是一个多棱角的“立锥体”,有光面的,也有投影,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相互的折射 306

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一个艺术细胞十分活跃、天赋条件再好不过的人。我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几十年,最喜欢与路遥这样的作者合作 309

关于《人生》下部,其他的人物我仍然有把握发展他(她)们,唯独我的主人公高加林,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清楚。任何俗套都可能整个地毁了这部作品,前功尽弃 313

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316

路遥走了,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他留下的作品不算多,但篇篇都叫响。无疑他是幸运的,成功的。只是他还没有充分享受这幸运和成功带来的喜悦,便去了 320

克芹英年早逝,遗恨人间 325

克芹为人,既有中国农村人的朴实、厚道,又有传统知识分子重然诺、重道义、轻私利的作风 325

写得很慢,写得不多,总是考虑斟酌再三才下笔,不敢草率从事,约稿颇多,均不敢从命。自知绝非“多产”的料子 327

他是怀着一片深情,一腔感受,以他独具的眼光,反映他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真知灼见、艺术感受和创作发现 330

待人诚恳,谦和厚道,但他绝不是个窝囊人;能容忍,能谦让,但他绝不是个是非不分没原则的人 332

初版后记 335

新版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