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显明,雍涛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1902360X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第一章 毛泽东哲学诞生的文化背景 5

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民族文化的新生 6

1.1 近代中国文化的危机 6

1.2 拯救与困境: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及其历史局限 9

1.3 新文化运动:毛泽东哲学的精神摇篮 15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26

2.1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心态 26

2.2 两极相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 35

2.3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性格 45

三、毛泽东哲学的诞生及其思想历程 53

第二章 毛泽东哲学的文化性格 63

一、毛泽东哲学的中国哲学气质 63

二、毛泽东哲学的中国文化根基 72

三、毛泽东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升华 91

四、毛泽东哲学双重文化性格的意义 102

第三章 实践理性与实事求是之学 112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哲学的灵魂 112

二、实事求是:毛泽东哲学的认知模式 119

三、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理论取向 129

四、实事求是: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想风格 139

五、实事求是:襟怀坦白的道德人格 148

第四章 现代知行合一论 155

一、毛泽东早年的知行观 156

1.1 悠久的精神传统 156

1.2 朱熹·杨昌济·青年毛泽东 160

1.3 早年毛泽东知行观的基本内容 164

二、传统知行观的科学总结 170

2.1 超越的历程 170

2.2 突破传统知行哲学的藩篱 174

2.3 现代知行合一论 178

三、晚年毛泽东知行观的历史衍变 183

3.1 实践范畴的伦理化趋向 184

3.2 消知以归行 189

第五章 “内圣外王”与主观世界的重构 198

一、儒家传统的“内圣外王”思想模式 199

1.1 “内圣外王”:儒家最基本的精神信仰 199

1.2 “内圣外王”与五四文化启蒙精神 202

1.3 新儒学:道德主体的重构 207

二、青年毛泽东“内圣外王”式的思想模式 211

2.1 高度注重主体自我的“内圣”实践功夫 212

2.2 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 217

2.3 “内圣”: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途径 220

2.4 “倡学”:“内圣”与“外王”的现实途径 222

三、主观世界的全面重构 227

3.1 主体认知结构的改造 227

3.2 主体观念情感的改造与重构 232

3.3 主体道德意志结构的重塑 237

四、超越中的回归 241

4.1 一个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241

4.2 悲剧的文化精神之源 249

第六章 中西合璧的矛盾辩证法 255

一、尚变的诗化哲学气质 256

1.1 “《易》学”的思维传统 256

1.2 毛泽东的变化发展观 262

1.3 浪漫的诗化哲学气质 270

二、矛盾辩证法 278

2.1 中西辩证法的分野 278

2.2 差别、抵抗、矛盾 284

2.3 矛盾辩证法与阴阳哲学传统 291

第七章 中国式的历史感 301

一、历史主义的思想国度 302

1.1 悠久的好古之风 302

1.2 博大精深的史学造诣 306

二、历史的智慧与眼光 313

2.1 古为今用:毛泽东的历史主体意识 313

2.2 历史主义的思维方式 322

三、毛泽东的历史哲学 329

3.1 从心力史观到阶级斗争史观 329

3.2 从圣贤史观到奴隶史观 343

第八章 现代民本主义政治哲学 356

一、民本主义的历史传统 358

1.1 仁政王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358

1.2 从民本哲学到平民意识 367

二、民本意识与反官僚意志 375

2.1 人民就是上帝 375

2.2 官僚主义:人民主权的天敌 381

2.3 坚毅执着的造反意志 390

2.4 历史的悲喜剧 397

三、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本价值的守护神 403

3.1 合理化规范与冲天干劲 405

3.2 人民主权与权威转型的挫顿 414

第九章 毛泽东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的重构 418

一、民族文化格局的重构 420

二、民族文化自尊心的重振 429

三、重建中国道德价值信仰体系 436

四、民族思维方式的历史性更嬗 448

第十章 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前景 460

一、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抉择 460

1.1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反省思潮 460

1.2 文化激进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 467

1.3 儒学“复兴”与当代中国文化 474

二、毛泽东哲学: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石 483

2.1 毛泽东哲学: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启示 483

2.2 结语:走向现代化的民族新文化 490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