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0.2 相关文献综述、评析与问题的提出 4
0.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5
0.4 主要创新点 7
0.5 重要概念界定与区分 8
0.6 研究的基本假定 10
0.7 关于批判现实主义 12
第一篇 股权分置制度分析 13
中心议题 13
第1章 切入点研究——微观绩效与制度结构 15
1.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括 15
1.2 比较之一:A股、B股、H股上市公司微观经营绩效 18
1.3 比较之二:A股、B股、H股三个市场的制度比较 20
第2章 股权分置的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 23
2.1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23
2.2 股份制试点的制度环境和非正式约束 25
2.3 股份制通行做法和政策目标的冲突 27
2.4 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同股不同权” 29
2.5 股权分置绩效分析 37
2.6 客观评价股权分置 45
第3章 制度博弈、制度互补与制度结构 48
3.1 管理层悖论与制度博弈 49
3.2 博弈视角的转配股问题再议 52
3.3 行政审批制的制度绩效与制度互补 54
3.4 STPT制度绩效和制度互补分析 58
3.5 证券市场制度结构和绩效结构分析 61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的经济学解释 64
4.1 公司治理效率不高的制度寻根 64
4.2 基于公司治理相对滞后模型的解释 65
4.3 关于上市公司微观经营绩效的争议 67
4.4 本书的观点 68
4.5 重要的是自生能力 69
第5章 两次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的比较与启示 70
5.1 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绩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70
5.2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结构、绩效和国企脱困服务战略 72
5.3 关于我国股市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74
5.4 两次发展战略及制度安排的比较与启示 77
第二篇 股权分置改革分析 81
中心议题 81
第6章 非流通股流通权价值问题研究 83
6.1 股权分置下的二元结构环境 83
6.2 期权基本知识介绍 86
6.3 非流通股流通权实质上是一种看涨期权 88
6.4 非流通股流通权的理论价值测算 91
第7章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对价问题研究 95
7.1 关于可流通权证方案 95
7.2 对价的比较分析 96
7.3 流通股东补偿预期决定二级市场走势 98
7.4 股权分置试点方案比较 99
7.5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评价 102
第8章 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公允性与“大小非”减持意愿研究 104
8.1 相关文献评述 104
8.2 研究方案设计与样本的选择处理 106
8.3 估算结果的实证分析 111
8.4 “大小非”减持意愿探讨 117
第9章 “大小非”解禁的市场效应研究 119
9.1 研究现状综述 120
9.2 “大小非”解禁的短期效应——事件研究法 121
9.3 “大小非”解禁的长期效应——计量研究 124
9.4 “大小非”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128
第三篇 股市定价机理分析 131
中心议题 131
第10章 流通权分割影响公司价值吗——MM定理的深化扩展研究 133
10.1 文献回顾 134
10.2 研究的前提假设 135
10.3 流通权分割——MM定理Ⅰ 136
10.4 流通权分割——MM定理Ⅱ 139
10.5 结论的进一步说明与简单应用 140
10.6 关于定理假设条件及其放宽后的进一步探讨 142
第11章 流通股三维定价结构与公司价值四维体系 145
11.1 基于完全市场“一元+开放”环境下的公司价值均衡模型 145
11.2 “一元+开放”环境不完全市场的公司价值均衡模型 146
11.3 股权分置对流通股定价的影响机理 146
11.4 股权分置环境流通股定价的三维结构 148
11.5 股权分置与公司价值四维体系 149
11.6 关于流通股三维定价结构与外部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分析 149
第12章 诠释二级市场波动之谜 151
12.1 三维定价结构的内在不稳定性 151
12.2 国有股减持与四年熊市之谜 152
12.3 股权分置改革与两年牛市之谜 154
12.4 牛熊转换与最新一轮暴跌之谜 156
第13章 诠释一级市场之谜 157
13.1 IPO高抑价之谜 157
13.2 新股长期回报不佳之谜 161
第14章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研究 164
14.1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举措 164
14.2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深度分析 166
14.3 结束语——关于制度效率的进一步思考 169
参考文献 170
后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