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纪检监察工作实用小百科》PDF下载

  • 购买积分:4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新编纪检监察工作实用小百科》编写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165403
  • 页数:21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明扼要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以及各项主要业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和方法,是一本全面涵盖纪检监察工作的简明工具书。

第一部分 纪检监察基础 3

第一章 纪检监察概论 3

一、绪论 3

纪检监察 3

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 3

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内容 4

纪检监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5

二、反腐败斗争 6

腐败产生的原因 6

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7

反腐败斗争的性质 8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基本思想 8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理论的新发展 9

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13

三、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历史发展 14

党的纪律及纪律检查机构的产生 14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1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15

建国初期的纪律检查工作 1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18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发展 18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方式与领导体制 19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 19

党的纪律检查法规建设 20

四、党的作风 21

党的作风的基本含义 21

党的作风与党的性质的关系 22

党的作风与党的纪律的关系 22

党的作风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关系 22

党的作风建设与政风建设的关系 22

党的优良作风 23

不正之风的表现 23

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24

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容 27

五、党的纪律 30

党的纪律的含义 30

党的纪律的特点 30

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31

党的政治纪律 31

党的组织人事纪律 31

党的经济工作纪律 32

党的群众工作纪律 33

党的宣传工作纪律 33

党的保密纪律 34

党的外事纪律 34

党纪的制定与党纪的执行 34

正确执纪与从严治党的关系 36

执行党纪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37

六、党内监督 37

党内监督的基本含义 37

党内监督的主体 37

党内监督的对象 39

党内监督的客体 39

党内监督的方式 3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39

列宁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40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40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4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4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41

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 41

党内监督的原则 42

加强和实现党内监督的思路和途径 43

七、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 44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建立与沿革 44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45

中国古代监察机关及监察官的地位 45

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职权 46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管理 46

湖北军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47

北洋政府时期的平政院肃政厅 47

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监察机构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监察系统的领导体制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监察机构的职权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监察机构的撤销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机构的重新恢复和确立 50

八、行政监察的职责和职权 51

监察机关的职责 51

监察机关的检查的含义 52

行政监察的职权 53

监察权力行使的保障措施 54

妨碍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法律责任 55

监察机关的工作制度 55

不正确行使监察权力的法律责任 55

九、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 56

监察机关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 56

行政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 57

国务院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 57

国家监察部的主要职能 57

地方各级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 58

派出监察机构或派出监察人员 58

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59

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60

派驻监察机构统一管理 60

十、行政监察对象和行政监察管辖 61

行政监察对象的含义与特征 61

行政监察对象的行政行为的内容 62

行政监察对象与行政行为的关系 63

行政监察管辖的概念 64

行政监察管辖的意义 64

行政监察管辖的基本原则 64

级别管辖的含义 65

级别管辖的范围 65

裁定管辖 66

指定管辖 66

移转管辖 67

十一、行政监察职责的履行 67

检查的基本方式 67

检查的一般程序 68

检查成效的体现 68

受理控告、检举的概念 68

受理控告、检举的主要工作和程序 69

受理控告、检举工作的基本要求 69

政纪案件调查处理的含义 70

立案 70

调查 71

审理 72

处理 72

政纪案件的处理方式 73

行政处分的程序 73

监察处理文书的制作和送达 74

结案 74

政纪案件的复审、复核 74

复审、复核案件的原则 75

复审、复核案件的审查处理 75

查办政纪案件的基本工作制度 76

政纪案件的基本特点 76

申诉 77

监察机关受理申诉的范围 77

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应具备的条件 77

监察机关对申诉书的处理 77

监察机关处理申诉的程序 77

监察机关对申诉的处理方式 78

第二章 反腐倡廉监督基础理论 79

一、监督工作绪论 79

监督的含义 79

我国监督工作追求的目标 79

加强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80

监督工作的重点 81

政党监督 82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82

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 83

司法监督 83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84

社会监督 85

二、马克思主义的监督理论与实践 85

马克思、恩格斯的监督思想与实践 85

列宁的监督思想与实践 85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监督思想与实践 87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监督思想与实践 8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监督思想与实践 90

党的十六大以来监督工作的新发展 91

三、中国监督体制的发展与变化 93

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93

中国古代监督体制的特点 94

革命根据地的监督体制 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建立与沿革 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特点 98

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 100

五、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00

人大监督的主体 100

人大监督的性质、职权与地位 101

人大监督的基本要求 102

人大监督的原则 102

人大监督的方式 103

六、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 104

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 104

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104

行政监察机关的性质及监察对象 105

行政监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106

行政监察机关职责 107

监察机关的职能 108

行政监察的任务与作用 108

监察机关的权限 109

国家审计的主体 109

审计机构的设置 110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 111

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111

审计程序 112

审计机关的权限 114

审计工作的法律保障 115

七、司法监督 116

司法监督的含义 116

司法监督的主体 117

司法监督的对象 117

司法监督的方式和特点 118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 119

人民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 119

人民法院内部监察部门的监督 121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司法监督 121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 123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司法监督 124

人民检察院对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司法监督 125

人民检察院的内部监督 125

八、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127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 127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与职能 128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形式 129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 129

九、社会监督 131

社会监督的内涵 131

社会监督的特点 131

公民监督 132

工会进行监督的内容与形式 134

共青团进行监督的内容与形式 134

妇联进行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134

群众自治组织进行监督的内容与形式 135

舆论监督 135

我国舆论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136

舆论监督的功能与作用 137

第三章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39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39

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141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43

正确认识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 146

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社会历史原因 150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52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153

“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目标的依据 155

“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目标的依据 157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目标的依据 158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159

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 160

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内容 161

反腐倡廉教育方法 163

反腐倡廉宣传 164

反腐倡廉网络宣传 165

反腐倡廉新闻宣传制度 165

廉政文化建设 166

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16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168

强化对权力行使制约监督的重点 172

强化对权力行使制约监督的内容 173

强化对权力行使制约监督的形式 174

强化对权力行使的制约监督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175

强化对权力行使的制约监督的主体 178

国家预防腐败机构在加强权力制约监督中的职能作用 181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181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 182

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内容 183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3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4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5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86

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187

土地征收、使用权出让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内容 187

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内容 188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88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 189

加强对价格监管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重点 189

纠风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190

纠风工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工作重点 191

纠风工作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主要任务 191

纠风工作在城镇房屋拆迁方面的工作重点 192

纠风工作在查处征收征用土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工作重点 192

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内容 193

在治理公共服务行业侵害群众消费权益问题上的工作重点 194

纠风工作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的任务 195

纠正医药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重点 196

纠正损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利益问题的内容 197

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纠正举办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内容 199

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199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地位和作用 200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重点 201

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必要性 202

查处案件工作正确的政绩观 202

办案工作组织协调的基本原则 203

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机制 204

商业贿赂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危害 204

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意义 205

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205

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 207

第二部分 纪检监察工作 213

第一章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 213

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地位、作用与基本任务 213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性质 213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地位 214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作用 215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基本任务 216

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 216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特点 218

二、处理信访举报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 219

处理信访举报的基本原则 219

如何保护信访举报当事人的民主权利 222

纪检机关受理信访的范围 223

监察机关受理信访的范围 223

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的分级管理 223

监察机关对控告、检举的分级管理 224

纪检机关对申诉的分级管理 224

监察机关对申诉的分级管理 225

信访问题的处理过程 226

处理信访举报的基本方法 228

告急信访举报的处理方法 229

联名信的处理方法 230

敏感性信访的处理方法 230

诈骗性信访的处理方法 230

反动信件的处理方法 231

对来访中生病、住院,生活困难及患有恶性传染病的来访人的接待、处理 231

提倡、鼓励署实名举报 231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工作 232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 232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的特点 233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的作用 234

影响和制约信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235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的筛选与加工 236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236

筛选信息 237

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 238

信访信息的写作技巧 239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的时效 240

必须确保时效的重要信访信息 241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的质量 241

提高信访信息时效和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42

三、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的办理 243

信访举报件 243

信访案件 243

信访举报件与信访案件的关系 244

确定查报结果的标准 244

确定查报结果的程序 245

信访案件的督办及其作用 245

信访案件督办的范围 245

信访案件督办的常用方法 246

信访案件直接查办的含义 247

信访案件直接查办的范围 247

信访案件直接查办的程序和方法 247

信访案件直接查办与查处违纪案件的联系 248

信访案件直接查办与查处违纪案件的区别 248

信访案件审核的作用 249

信访案件审核的任务和范围 250

督办案件的审核程序 250

直接查办案件的审核程序 251

信访案件审核与违纪案件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51

四、信访监督 252

信访监督的基本含义 252

实施信访监督的意义 252

信访监督的独特优势 253

信访监督的作用 254

实施信访监督的范围 255

信访监督的主要方法 255

信访监督的办理程序 256

实施信访监督的基本要求 256

提高信访监督质量的措施 258

五、基层信访举报工作 259

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意义 259

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特点 261

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总体要求 262

坚持多办少转的原因和方法 262

就地解决信访举报问题的方法 263

加强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措施 264

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对信访举报工作承担的责任 265

基层信访协调的主要途径 265

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266

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主要内容 266

推行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的主要形式 266

信访举报业务指导的内容 267

信访举报业务指导的形式和方法 268

六、集体访的处理 269

处理好集体访的重要意义 269

处理集体访的基本要求 270

处理集体访中的领导负责制 271

说服疏导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272

处理集体访的主要做法 272

集体访的形成原因 273

集体访处理机制 273

七、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建设 274

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建设 274

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的意义 274

加强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276

信访举报工作法规制度建设 277

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的拓展 278

严格依纪依法处理信访举报 279

维护信访举报当事人民主权利的举措 280

信访举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281

信访举报工作常用条规 282

信访举报工作条规涉及的主要内容 284

内部工作制度的种类 287

处理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台胞来信来访制度 289

回复与回访制度 289

联席会制度和信访信息例会制度 289

督办、查办信访案件制度 289

与组织部门联系沟通制度 289

信访工作人员守则 289

来访须知 290

信访部门内部工作制度 290

岗位责任制 290

重要情况报告制度 290

八、信访管理 290

信访案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290

信访案件的回报结果 291

信访案件的撤案 291

信访案件的结案 292

对直接查办案件的管理 292

信访举报情况的统计 292

信访举报工作情况的统计 293

信访举报统计的形式 293

信访举报统计的方法 293

信访举报统计的基本要求 294

信访举报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 294

统计数据开发利用的方法 295

统计数据开发利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5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档案的范围 295

信访举报立卷归档的原则 296

信访举报立卷归档要求 296

文书类案卷材料的收集排列 296

案件类材料的收集排列 297

信访举报档案的作用 297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含义 298

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的制定原则 298

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的制定依据 299

信访举报工作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299

信访举报工作目标制定的内容 299

信访举报工作的目标分解 300

信访举报工作的目标检查 300

信访举报工作的目标调控 300

信访举报工作目标考评 301

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 301

网络举报 302

第二章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 304

一、概述 304

案件检查的概念和特点 304

案件检查的地位 305

案件检查的作用 306

案件检查的指导思想 307

案件检查的基本原则 308

“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原则”的含义 310

“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310

“严格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含义 311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的含义 312

“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原则”的含义 312

“保障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合法权利原则”的含义 313

“惩处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313

“依靠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原则”的含义 314

案件检查的任务 315

案件检查的要求 316

案件检查的自办 319

案件检查的协办 319

案件检查的交办 319

二、案件检查的管辖、时限、回避与申辩 320

案件检查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320

职能管辖 320

党内违纪案件的分级管辖 321

行政违纪案件的分级管辖 321

直接管辖 322

协商管辖 322

指定管辖 323

案件检查的时限 323

初步核实的时限 323

立案审批时限 323

党纪案件的立案调查时限 324

政纪案件的立案调查时限 324

采取组织措施的时限 324

扣留、封存的期限 324

采取保全措施的时限 324

采取“两规”措施的时限 325

回避的对象 325

回避的情形 325

回避的方式 326

回避的决定 327

申辩的概念和意义 327

申辩适用的主要情形 327

申辩的理由 328

申辩人的权利 328

申辩人的义务 328

三、案件受理 329

案件受理的含义 329

党纪案件受理范围 329

政纪案件受理范围 330

受理材料的来源 330

受理的形式 332

受理的要求 333

对检举、控告人的保护 334

受理程序 334

四、初步核实 335

初步核实的含义 335

初步核实的任务 335

初步核实的要求 336

初步核实的程序 337

初步核实的实施 339

对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 341

五、立案 342

立案的概念和特征 342

立案的条件 343

立案的要求 344

立案的程序 345

《立案呈批报告》 345

审查批准立案 346

立案决定的通知与通报 347

重要、复杂案件的备案 348

六、调查 349

案件调查的含义 349

调查前的准备 349

调查组 349

调查方案 350

调查提纲 352

宣布立案决定 353

调查方案的实施 353

实施调查的要求 354

调查终结 356

综合分析案情 356

违纪事实材料与本人见面 357

定性处理意见的提出 358

撰写调查报告 359

调查后的有关工作 360

调查工作的中止、终止 362

七、移送审理 362

移送审理 362

移送审理的条件 363

移送审理的审查 363

移送审理的材料 364

移送审理的手续 365

八、证据 366

证据的概念 366

证据的作用 367

证据的种类 367

物证 367

书证 367

证人证言 368

受侵害人的陈述 368

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 369

视听资料 369

现场笔录 369

鉴定结论 369

勘验、检查笔录 370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370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371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371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371

合法收集证据的要求 373

物证的收集方式 373

书证的收集方式 374

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 374

受侵害人陈述的收集方式 375

被调查人陈述和辩解的收集方式 375

视听资料的收集方式 375

收集制作现场笔录 375

鉴定结论的收集 375

勘验、检查笔录的收集 376

鉴别证据 376

使用证据 376

九、案件检查的措施 378

案件检查的措施 378

组织措施 378

停职检查 378

暂停执行公务活动 379

调查措施 380

“两规”和“两指”措施 380

暂予扣留、封存物品和非法所得 381

查询、提请人民法院冻结银行存款 382

协调措施 382

与公安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3

与检察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3

与审判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4

与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4

与审计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4

与税务机关的组织协调措施 385

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方法 385

判断线索可查性的主要内容 385

判断线索可查性的方法 386

提取外围证据的主要方法 387

与被调查人正面谈话取证的准备 389

正面谈话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89

谈话前工作力量和基础材料准备的内容 390

谈话突破口的概念 391

正面谈话突破情节和突破人的选择 391

选择和运用谈话突破口应注意的问题 392

正面谈话取证的策略 393

谈话笔录 394

制作谈话笔录的基本要求 394

制作谈话笔录的步骤 396

防止被调查人逃跑的主要方法 397

寻找违纪违法案件证人的主要方法 398

解决被调查人串供问题的主要方法 398

解决被调查人翻供问题的主要方法 399

第三章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 400

一、总论 400

审理工作的概念 400

审理工作的特点 400

实事求是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401

在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实事求是原则 401

依纪依法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402

在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依纪依法原则 402

保障权利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403

在审理工作中如何贯彻保障权利原则 403

审理机构的沿革 404

案件审理工作职责 405

申诉复查工作职责 405

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 406

业务指导工作职责 406

执行纪律工作职责 407

组织协调工作职责 408

监督制约工作职责 408

制度建设工作职责 409

调查研究工作职责 410

教育帮助工作职责 411

案件审理部门的设置 411

案件审理小组 412

申诉复查部门的设置 412

申诉复查工作协调小组 413

行政复议、行政应诉部门 413

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 413

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求 414

新形势下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415

二、案件审理 417

案件审理的概念 417

案件审理的作用 417

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418

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的原则 418

寓监督制约于沟通协调服务的原则 419

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419

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 419

“事实清楚”的含义 420

“证据确凿”的含义 421

“定性准确”的含义 422

“处理恰当”的含义 424

“手续完备”的含义 425

“程序合法”的含义 426

自办案件的受理 427

自办案件的审核 427

审核的程序和要求 428

审阅案卷一般的步骤 429

补充调查 430

审理谈话 431

中止审理 432

审议的作用 432

审议的程序 432

审议的结果和处理 433

提前介入 433

自办案件的执行 434

自办违犯党纪案件的执行程序 435

自办违犯政纪案件的执行程序 435

报批案件的受理范围 436

报批案件的材料要求 436

报批案件的审核和审议 436

报批案件的执行 437

征求意见案件 437

征求意见案件的审理程序 438

办理征求意见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438

备案制度 438

违犯党纪案件的备案范围 439

违反政纪案件的备案范围 440

违犯党纪案件的备案需呈报的材料 440

违反政纪案件的备案需呈报的材料 440

备案案件的审核 440

备案案件的处理和批准 441

党纪处分批准权限的概念 441

划分党纪处分批准权限的意义 441

划分党纪处分批准权限的原则 441

党的各级委员会的批准权限 444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批准权限 445

行政处分权限的概念和划分原则 447

行政处分权的内容 447

行政处分建议权 447

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权限 447

监察机关派出机构的行政处分权限 448

三、申诉复查 449

申诉复查工作 449

申诉复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450

客观公正原则 451

首诉必办原则 452

申诉不加重处分原则 452

分级办理原则 452

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处分基本恰当原则 453

有错必纠原则 453

申诉信件办理程序的概念 454

处理申诉信件的基本方式 454

处理申诉信件的程序 454

党纪申诉案件审理程序的概念 455

党纪申诉的提起 455

党纪申诉的受理 456

党纪申诉的审理方式 457

党纪申诉的审理程序 457

党纪申诉审理结果的批准 458

党纪申诉审理的执行 458

党纪申诉审查决定 459

政纪申诉案件的复审(复查)程序 459

复审(复查)案件的受理条件 460

复审(复查)申诉书的内容 461

各级监察机关对申诉案件的管辖范围 461

复审(复查)案件受理前的审查 461

复审(复查)案件的审理 462

复审(复查)的批准 463

复审(复查)的执行和送达 463

政纪申诉案件复核程序 464

复核案件的受理 464

复核案件的审理、批准、执行、期限 464

党纪申诉案件批准权限的概念和意义 465

党纪申诉案件的一般批准程序 465

党纪申诉案件的特殊批准程序 466

政纪申诉案件批准权限的概念和意义 467

政纪申诉案件批准权限的具体规定 467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 467

行政争议的概念和特点 467

行政争议产生的原因 468

行政争议的种类 469

监察机关预防行政争议的主要措施 469

行政复议的概念 470

行政复议的特征 470

行政复议的原则 470

行政复议基本制度 471

行政复议范围 471

行政复议的一般管辖 472

行政复议的特殊管辖和转送管辖 472

行政复议参加人 473

行政复议的申请 473

行政复议的受理和审理 473

行政复议的决定 474

行政复议的执行 475

监察机关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 475

监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以及特邀监察员在行政复议中的法律地位 475

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监察机关应当如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 476

作为被申请人的监察机关应当如何依法接受行政复议审查 476

作为监督机关的监察机关应当如何依法监督 477

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 477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478

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 478

行政诉讼的起诉 478

行政诉讼的受理 479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479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480

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 480

监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481

监察机关应当做好行政应诉的准备工作 481

监察机关应当做好行政应诉的出庭工作 484

第四章 纪检监察法规工作 485

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概述 48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概念 48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特点 486

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意义 486

中国古代的廉政法律制度 488

国外廉政法律制度 489

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490

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49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49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概念 49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 49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49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49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49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创新 499

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 50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50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与法规项目的区别 50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与立法建议的区别 50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和立法政策的区别 50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分类 50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作用 50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法规工作规划产生作用的条件 50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50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编制权限 507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编制程序 507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规划的实施 508

三、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制定 50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制定的概念 50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制定体制 510

党内纪检条规的制定权限 510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权限 51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51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制定程序的概念 512

党内纪检条规制定的概念 512

党内纪检条规的规划 512

党内纪检条规的起草 512

党内纪检条规的审定 513

党内纪检条规的发布 513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概念 513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的立项 514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的起草 514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的审查 514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草案的审议和通过 515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规章的公布 51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修改 51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废止 517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废止的方式 518

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施 518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实施的概念 518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实施的意义 518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适用的概念 51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适用的要求 51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适用的基本原则 520

“公民在法规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520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规制度为准绳”的含义 52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解释的概念 52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解释的意义 52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解释应遵循的原则 52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遵守 52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52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的特征 525

影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的制约因素 526

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 527

违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责任追究 528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528

五、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备案审查 52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概念和特征 52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意义 53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法理依据 53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法律依据 53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产生的现实原因 53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主体和权限 534

报送中共中央备案审查的程序 535

报送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备案审查的程序 535

报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审查的程序 536

报送国务院备案审查的程序 53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的内容 53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对发现问题的处理 537

加强和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备案审查工作的措施 538

六、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53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清理的概念 53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清理的意义 53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清理的程序 54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清理的方法 54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概念和意义 54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意义 54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形式和方法 54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结构 54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程序 54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内容、编排和技术性处理问题 54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编纂的概念 54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汇编的意义 54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编纂应具备的条件 54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编纂的权限和过程 54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编纂的方法 54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立法后评估的概念和目的 54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立法后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546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立法后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547

七、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技术 547

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技术的概念 547

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技术的作用 548

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预测 548

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条件 549

制定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立法依据 549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结构的要件 55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结构的分类 551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名称 55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规范 552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非规范性内容 55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内容的表现符号 553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体裁 554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中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55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中的概念使用 55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中的句式 555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中的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的使用 556

第五章 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 557

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概述 557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概念 557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特点 557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地位 558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作用 560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 561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基本原则 562

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历史沿革 564

建党之初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4

土地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4

抗战时期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5

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6

建国后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6

改革开放后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69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571

三、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制度与“大宣教”格局 572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发展阶段 572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的完善 573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574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体制机制 575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指导原则 575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领域和形式 576

反腐倡廉“大宣教”面临的形势 577

反腐倡廉“大宣教”的工作方法 577

四、廉政文化建设 578

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 578

廉政文化的基本特征 579

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580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581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582

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583

廉政文化“五进” 584

五、反腐倡廉宣传工作 585

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概念 585

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特点 586

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 588

反腐倡廉的宣传方式 589

反腐倡廉的反复宣传法 590

反腐倡廉的明示宣传法 591

反腐倡廉的暗示宣传法 591

反腐倡廉的情感宣传法 591

反腐倡廉的理性宣传法 592

六、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592

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 592

反腐倡廉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对象) 592

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593

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593

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 594

反腐倡廉教育的对象 595

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内容 596

社会大众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599

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方式 599

反腐倡廉的理论教育 600

反腐倡廉的示范教育 600

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 601

反腐倡廉的主题教育 601

反腐倡廉的自我教育 602

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途径 602

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性 604

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合力 605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 605

七、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 606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内涵 606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607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方针 608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指导思想 608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 609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本原则 609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主要经验 610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对象 611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基本任务 611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形式 613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组织调训 613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自主选学 613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在职自学 614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境外培训 614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内容 615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615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师资队伍 616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机构建设 616

八、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 617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的内涵 617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的发展 618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618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19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 620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 620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舆情报告机制 620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快速反应机制 621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 621

反腐倡廉网上舆情的研析与处理 621

网络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 623

反腐倡廉网上评论工作 623

纪检监察系统国际互联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624

九、反腐倡廉电化教育 626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 626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的电化教育工作 626

各省市区纪检监察系统的电化教育工作 626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机构的职责 627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内容 627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原则 627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特点 628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作用 629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手段 629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基本要求 629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制作 630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策划与选题 630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拍摄提纲创作 631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脚本创作 631

纪检监察电视教材的拍摄与制作 632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管理的概念 632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管理的任务 633

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管理的目标 633

十、反腐倡廉报刊和出版工作 634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634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634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性质 636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任务 637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 638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职业道德建设 638

反腐倡廉报刊、出版工作的队伍建设 639

第六章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641

一、概述 641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概念 641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发展 641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工作对象 643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工作内容 643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工作任务 644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工作方式 644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工作目标 645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646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基本经验 646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648

不准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钱物 648

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648

不准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649

不准利用公款公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 650

不准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 652

不准以虚报、谎报等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及其他利益 652

不准个人经商办企业 653

不准违反规定兼职或者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653

不准违反规定买卖股票 654

不准个人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 655

县(处)级以上离退休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 655

不准用公款报销或者用本单位的信用卡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655

不准借用公款逾期不还 655

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 656

不准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谋取职位 656

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656

不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干部,或者在调离后干预原地区、原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656

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真相 657

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打击报复,营私舞弊 657

严格控制会议、庆典、检查和评比等公务活动 657

不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准搞脱离实际、沽名钓誉的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658

不准参与赌博 658

不准违反规定配备、使用小汽车 658

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 659

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下属单位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 659

不准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领导干部使用的小汽车 659

县市乡党政机关和单位凡拖欠职工工资的不准购买小汽车 659

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外籍车号牌 660

未经批准不准用公款和单位的车辆学习驾驶技术 660

禁止住房方面的以权谋私和奢侈浪费行为 660

禁止违反规定新建、扩建、装修办公楼 660

不准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和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场所的各种高消费娱乐活动 661

领导干部在国内公务活动中要轻车简从,不准接受超过规定标准的接待 661

党政机关召开会议和公务接待要严格执行食宿接待标准,不准超标准接待 662

禁止以各种名义用公款互相宴请、大吃大喝和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 662

坚决制止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或变相出国(境)旅游 662

不准违反规定跨地区、跨部门组织出国(境)活动 662

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访问国家、绕道或延长在国(境)外停留时间 663

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一般不得单独组团出国(境)进行立法、司法、财税等领域的考察和交流 663

领导干部不得接受国内企业以及境外中资企业的资助或邀请出访 663

凡是拖欠工资的县、乡,领导干部不准出国 663

禁止以开会、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 663

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准到12个风景名胜区开会 663

不准接受下属单位或地方、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用公款安排的私人旅游活动 664

不准擅自用公款配备、使用通信工具 664

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配备电脑,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电脑支付上网费用 664

不准要求或者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 664

不准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 665

不准用公款支付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学习、培训的费用 665

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出国(境)旅游、探亲、留学向国(境)外个人或者组织索取资助 665

不准妨碍涉及配偶、子女、其他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案件的调查处理 665

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 666

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及管辖的业务范围个人经商办企业和在外商独资企业任职 666

省(部)、地(厅)、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 666

不准省(部)、地(厅)、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异地注册登记后,到该领导干部管辖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不准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利用该领导干部的职权为他人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从中谋取私利;不准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其他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谋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条件 668

禁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滥用职权,损害国有资产权益 668

禁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 669

禁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及亲属谋取非法利益 669

禁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670

禁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中的奢侈浪费行为 670

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若干规定》行为的处理 670

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方式方法 671

重要情况报告 671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672

礼品登记制度 672

收入申报制度 673

述职述廉的含义 674

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 674

述职述廉的主要程序 674

述职述廉的作用 675

民主生活会的含义 675

召开民主生活会的程序 676

民主生活会的作用 677

谈话制度的含义 678

上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组织部门负责人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和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谈话 678

任职谈话 679

诫勉谈话 679

谈话制度的程序 679

谈话制度的作用 680

专项清理的含义 680

专项清理的程序 681

专项检查的含义 681

专项检查的主要程序 681

专项检查的特点 682

查处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案件的含义 682

查处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案件的方式 682

查处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案件的工作特点 683

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683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概念和特点 683

买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大意义 684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主体 68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内容 68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范围和责任划分 687

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责任 688

政府(行政)领导班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责任 688

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 689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 689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分解 689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分解的种类 690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分解的原则 69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分解的程序 69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69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 69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评价标准 693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领导班子责任考核结果的评定标准 693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领导干部责任考核结果的评定标准 694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组织实施 695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方式 695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的程序 695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考核结果的运用 69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检查的意义 696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检查的重点 697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检查的方法 697

党风康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内涵 697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意义 698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内容 698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重点 699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方式 699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责任追究的程序 699

查办责任追究案件的协调机制 700

责任追究的有关政策界限 701

第七章 执法监察工作 703

一、概述 703

执法监察工作和机构的沿革 703

执法监察的概念 704

执法监察机构的职能配置情况 705

执法监察的性质 706

执法监察与监察机关检查职责的关系 707

执法监察与监督检查、执法检查的关系 708

执法监察的依据 709

执法监察的目的 710

执法监察的特点 710

执法监察的地位和作用 712

执法监察的指导思想 714

执法监察的工作原则 716

二、执法监察的主要工作内容 718

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718

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719

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情况的监督检查 720

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 721

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722

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 724

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726

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煤矿工作 726

纠正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728

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 729

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 730

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730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731

近年执法监察中查办案件工作概况 733

当前执法监察中查办案件的主要任务 734

执法监察查办案件的特点 734

执法监察中制度建设工作环节的主要任务 735

执法监察工作的主要经验 736

执法监察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736

进一步做好执法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736

执法监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737

执法监察理论研究 738

执法监察法规制度建设 739

执法监察能力建设 739

执法监察队伍建设 740

派驻机构的执法监察工作 741

三、执法监察的一般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742

执法监察的一般工作程序 742

执法监察的监督检查 743

执法监察的案件检查 743

四、执法监察工作的日常管理 744

执法监察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744

执法监察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 744

执法监察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 744

执法监察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745

执法监察案件管理的主要任务 745

执法监察案件管理的基本要求 746

执法监察公文管理的基本要求 746

执法监察报表管理的基本要求 747

执法监察信息的特点 747

执法监察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748

执法监察工作档案的分类 749

执法监察工作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749

五、行政效能监察 749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概况 749

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沿革情况 752

行政效能监察的性质 752

行政效能监察的概念 753

行政效能监察的依据 753

行政效能监察的目的 754

行政效能监察的特点 754

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原则 755

行政效能监察的主要工作内容 756

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环节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效能监察 756

围绕政府转变职能的行政效能监察 757

围绕创新管理方式的行政效能监察 758

围绕改进机关作风的行政效能监察 758

针对优化发展环境的行政效能监察 759

针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行政效能监察 759

针对群众关心热点问题的行政效能监察 759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经验 760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760

加强和改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760

行政效能监察的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762

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方式的创新 762

行政效能监察的一般工作程序 762

行政效能监察的监督检查 763

受理效能投诉 764

行政效能考核 765

行政效能监察的责任追究 765

六、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 766

安全责任事故的概念 766

安全责任事故等级 766

安全责任事故类别 767

安全责任事故的特征 767

安全责任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767

安全责任事故调查组的任务 768

有关部门参加事故责任调查的依据和职责 769

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769

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时限 770

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按发布时间排序) 771

监察机关参加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772

监察机关对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管辖 773

监察机关参加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职责 774

监察机关参加安全责任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 774

监察机关参加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原则 775

监察机关参加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 776

安全责任事故中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适用 778

安全责任事故中武警消防人员的处分适用 778

安全责任事故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处分适用 779

安全责任事故中退休公务员的处分适用 779

安全责任事故中建议罢免人大代表职务的有关问题 780

安全责任事故中人大机关、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处分问题 780

安全责任事故中国家行政机关中未担任行政职务的党群干部的处分适用 780

安全责任事故中“建议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有关问题 780

安全责任事故中建议采取行政处理、组织处理措施的有关问题 781

进一步规范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81

第八章 纠风工作 784

一、绪论 784

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到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784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概念 784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 785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特征 786

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危害 787

纠风工作的任务 788

纠风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789

纠风工作的历史沿革 790

深入开展纠风工作的重要意义 793

纠风工作的指导思想 796

纠风工作的基本原则 796

二、纠风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799

纠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含义及沿革 799

纠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内容 800

纠风工作机构设置的依据 804

国务院纠风工作机构 80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纠风工作机构 805

各部门各行业的纠风工作机构 805

纠风工作机构的职责 805

上级纠风工作机构与下级纠风工作机构的关系 806

纠风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806

提高纠风干部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808

三、纠风专项治理 809

纠风专项治理的概念 809

纠风专项治理的特点 810

纠风专项治理的地位 811

纠风专项治理的作用 811

纠风专项治理的基本程序 811

纠风专项治理的条块结合方法 816

纠风专项治理的突出重点方法 818

纠风专项治理的监督检查 819

纠风专项治理的抓好典型方法 820

纠风专项治理的源头防治方法 821

四、政风行风建设 822

政风行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822

政风行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823

政风行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825

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 827

社会服务承诺制 828

规范化服务活动 828

整顿基层窗口单位作风 829

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创建 829

五、纠风工作中的社会监督 830

纠风工作中社会监督的含义 830

社会监督在纠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830

纠风工作中的舆论监督 832

纠风工作中坚持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832

舆论监督在纠风工作中的作用 833

纠风工作中的信访举报监督 834

纠风信访举报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 835

纠风信访举报件的基本处理程序 836

纠风工作信访举报件的主要办理形式 836

国务院纠风办转办、督办件的办理 836

纠风工作中的特邀监察员监督 837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含义 838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沿革和现状 838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重要意义 839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