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回忆与报道 1
一、我与学会20年&张双林 1
二、忆学会成立始末&张振华 6
三、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创办初期的经过&王铭珍 12
四、四载回眸“话北京”&黄文林 16
五、我的创作之路&侯希三 19
六、民俗文化的践行者&孙凱 22
七、我在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日子里&白鹤群 30
八、参加学会教益多&彭援军 32
九、我和史地民俗&姜希伦 36
十、我的文史情结&潘怡 38
十一、我从胡同走来&刘建斌 44
十二、昔日王府小主人,如今满族大学者&张京 50
十三、专访冯其利&北京广播电台 57
十四、赠李风祥&大漠赤子 60
十五、“活地图”陈广斌&石景珊 61
十六、风雨二十年&常松 66
十七、我会向西贯市清真寺赠匾&学会办 69
十八、断崖岩洞发现彩色古岩画&刘德泉、张云涛 71
十九、腊鼓催新春网上观民俗&华耆 72
二十、道观中写出的诺奖诗作&史民 73
第二部分,学术研讨文章 78
一、京都何处“老北京”&张爱民 78
二、德外旧时琐记&赵瑞福 84
三、积水潭医院与诚亲王府&吕泽 88
四、涉及西郊园林的早期著名摄影师&刘阳 92
五、京西明代碑刻与书法&张云涛 101
六、京西老虎庙与狮子窝&孟庆利 109
七、石景山文史四题&李新乐 114
八、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赵书 123
九、礼王府称大观园&张宝章 124
十、京西的三教信仰&刘德泉 130
十一、漫话“秦砖汉瓦”&李鸿兴 138
十二、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常华 145
十三、《阿纳巴斯》中的妙峰山印象&张文大 157
十四、陆徽祥家族墓庐考&李建忠 163
十五、斋堂川史地民俗的探索&赵永高 166
十六、中法双向“钦差”——白晋&张敏 172
十七、植根北京寻觅历史文化&梁欣立 180
十八、蓟邱辨&王荣华 185
十九、杂诗二十二首 并序&曹明德 190
二十、浅谈京西古道&安全山 195
二十一、明珠重现什刹海&董宝光 200
二十二、天坛的亭&彭玉琳 208
二十三、京南门户古范阳:涿州&贺海 211
二十四、留住北京仅存的胡同&刘涛 214
二十五、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周宇葆 217
二十六、周易推衍——浅谈乾坤两卦&李洪俊 221
二十七、元代名臣杨朵儿只墓志&门学文 236
二十八、京西的“娘娘”崇拜习俗&齐鸿浩 243
二十九、《永定河志》记石景山&易克中 250
三十、北京的牌楼&张振华 258
三十一、北京的“中国元宝枫”&张钟秀 262
三十二、研究古代牌匾,丰富新时期的匾额文化&姚远利 268
三十三、前门大街的流年碎影&邱崇禄 274
三十四、这里是与台湾人民心连心的地方&刘征 281
三十五、故宫外八庙与老北京的八庙&刘鹏 287
三十六、近代北京公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王炜 294
三十七、中国方志收藏第一人袁涤庵&邢学智 307
三十八、火龙&爱新觉罗 毓嶦 316
三十九、《丰台区地名志》谬误举要&刘仲孝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