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第1章 创建上清派的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如临末世的六朝社会背景 2
第二节 崇尚身名俱泰的六朝士林心态 6
第三节 边缘化的早期道教 16
一、准军事性、宗教性的太平道 16
二、政教合一、武力割据的五斗米道 18
三、早期道教的边缘化 22
第四节 贵族化的神仙道教 26
第2章 上清派的创建与发展 34
第一节 上清派的孕育 35
一、上清派开山祖师——三茅真君 36
二、茅君派系崇奉的主要经典 41
第二节 上清派的创建及其早期发展 47
一、上清派的创建 48
二、上清派的早期发展 52
第三节 六朝上清派的后期发展与完善 55
一、陆修静对上清派的发展 56
二、陶弘景对上清派的完善 61
第四节 六朝上清派法嗣传承小结 67
一、值得商榷的《真系》传承 68
二、比较可信的《真诰》传承 70
三、彪炳史册的六朝上清传人 74
第3章 六朝上清派要典研究 78
第一节 玄门之总持——《黄庭内景玉经》研究 79
一、《内景经》的背景略考 80
二、《内景经》的修道原理 83
三、《内景经》的修道法则 89
四、《黄庭内景经》的评介 96
第二节 仙道之至经——《上清大洞真经》研究 98
一、《上清大洞真经》的背景梳理 98
二、《上清大洞真经》的理趣法术 104
三、《上清大洞真经》的后世影响 109
四、《黄庭经》与《大洞真经》先后之考辨 112
第三节 上清之极品——《真诰》研究 115
一、《真诰》的体例及各篇要义 115
二、《真诰》所奉修的上道法术 118
三、《真诰》的后世影响 125
第4章 教义内容的理论化 128
第一节 归本于道的教理体系 129
一、道生万物的宇宙观 130
二、心道同体的道性论 132
三、心无挂碍的重玄学 135
四、生道合一的生命观 138
第二节 三洞四辅的判教系统 141
一、系统判教创建前的理论准备 141
二、三洞四辅判教系统的创建 144
三、上清派判教系统的历史意义 148
第三节 七尊圣师的经箓源流 150
一、元始虚皇天尊 151
二、太上玉晨大道君 153
三、太微天帝大道君 154
四、后圣玄元上道君 155
五、上相青童道君 156
六、上宰总真道君 157
七、小有清虚道君 158
第四节 等级有序的神仙谱系 159
一、神阶仙级的评判标准 160
二、等级有序的神仙世界 162
三、神界序化的现实意义 165
第5章 修证形式的规制化 169
第一节 文人化的独修秘证 170
一、儒雅清修之文人化传统 170
二、存思诵经之独修型法术 171
第二节 典制式的斋醮科仪 175
一、醮仪之功效及其早期概况 176
二、六朝道教醮仪的典制化 181
三、醮仪典制化的内在价值 185
第三节 馆观式的教团组织 188
一、早期道教组织的世俗性 189
二、馆观修道形式源流略考 194
三、上清派教团组织述评 197
第6章 六朝上清派与其他道派的关系 202
第一节 上清派对天师道的扬弃 203
第二节 上清派对金丹派的超越 211
第三节 上清派对灵宝派的消解 218
第四节 上清派对楼观派的同化 226
第7章 六朝上清派与儒佛的关系 234
第一节 援儒入道,经国理身 235
第二节 张竞己说,佛道互摄 244
第三节 优势互补,三教并进 259
一、六朝三教关系之概况 260
二、六朝三教互动之基础 263
三、六朝三教并进之表现 267
第8章 福泽后世的文化资源 273
第一节 六朝上清派医药学文化 274
一、精深之医道 274
(一)明疾病之由 275
(二)治已病之术 278
(三)理未病之病 283
二、规范之药理 284
三、敬业之医德 290
第二节 六朝上清派养生学文化 292
一、“人道自己”的能动炼养意识 293
二、形神合道的生命终极形式 296
三、长寿延年的基本实现途径 302
(一)寿考之规 303
(二)长龄之术 307
(三)兼修众术及德行 313
第三节 千古传颂的祖庭文化 316
一、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 316
二、仙话千秋传,宗坛百代兴 321
三、天人共此境,上清道长存 325
结束语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