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舞与神的切点 1
第一节 思想观念与舞蹈资源 2
一、奠基神话 2
二、追问历史 6
三、思想者难以回归的家 10
第二节 情感体验层与舞蹈情境 15
一、情感的力量 15
二、接受与创造 21
三、情境的设定 25
第三节 仪式活动与舞蹈流程 30
一、仪式性艺术 30
二、禁忌与发展 37
三、流程的贯通与阻断 43
第四节 组织制度与舞蹈传承 48
一、密集性传承 48
二、散开性传承 52
第二章 舞仪中的原始生命过程 59
第一节 生命的降临 60
一、舞仪 60
二、出生 65
第二节 成长的渴望 68
一、为自然起舞 68
二、向自身起舞 76
第三节 入社与生存 82
一、成年礼 82
二、生存演习 86
第四节 性爱舞蹈的文化制约 91
一、文化制约 91
二、不仅仅是性 96
第五节 葬礼舞的隐喻 101
一、原始死亡观 101
二、葬礼舞 105
三、隐喻结构中的快乐原则 112
第三章 舞蹈魔力的消解与再生 117
第一节 后世宗教的理性制约 118
一、西周对殷商的取代 118
二、日神对酒神的取代 123
第二节 舞蹈与祈祷 130
一、身体媒介的“衰老” 130
二、祈祷情境的变化 135
第三节 生命力的反弹 142
一、野火烧不尽 142
二、身体的记忆与技艺 151
第四章 明天是今天的昨天 165
第一节 信仰与戒律 166
一、为上帝而舞 166
二、适可而止 173
第二节 面对现代世界 178
一、当舞蹈作为文化与艺术时 178
二、崇拜是变革的永恒背景 187
第五章 “叙利亚文明”的舞蹈体态 195
第一节 形而上的意识与形而下的表征 196
一、神选意识 196
二、挺拔向上的直立 200
三、不可截留的旋转 204
第二节 与神秘宗教和哲人宗教的身体差异 209
一、硬币的两面 209
二、同样是“外开” 214
三、同样是旋转 219
第三节 思想对身体的限定 223
一、概念与公式 223
二、伊斯兰舞蹈文化的“主题先行” 226
第四节 身体对思想的拓展 240
一、基督教世界的身体要求 240
二、在禁忌中拓展 246
第六章 佛“舞”无边 261
第一节 舞蹈的发散与兼容 262
一、涟漪状的佛舞文化圈 262
二、美在功能与观念之间 267
三、向北向东向东南 272
第二节 风格的多样化呈现 283
一、优美与和谐 283
二、肃穆与狞厉 294
三、戏谑与空灵 301
第三节 舞蹈的横竖切分 311
一、中国式佛舞 311
二、层面与种类 314
三、等级的价值判断 317
第七章 独尊儒“舞” 327
第一节 正统地位的确立 328
一、黄河文明对舞蹈的塑形 328
二、舞蹈话语权力递增 335
三、为神“整容” 343
第二节 土地与祖先 346
一、神农氏乐舞《扶犁》 346
二、祭祖舞仪及对象的更换 349
第三节 族群与社会 353
一、伦理的身体 353
二、社会的身体 358
三、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 363
第四节 舞蹈模式与嬗变 367
一、美学态度 367
二、功能评价与发展态势 371
第八章 道家与道教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379
第一节 自然之舞与生命之舞 380
一、中国舞蹈文化分类的混融性 380
二、在反美学中建构舞蹈美学 390
三、文化与审美趣味的合法化 396
第二节 道家与道教影响下的中国舞蹈分类描述 400
一、道家与仙家之舞 400
二、道法之舞 409
三、道术之舞 416
第三节 “大道行天下” 421
一、中国传统舞蹈的润滑剂 421
二、发展时空的无极 426
三、当代审美的再整合 434
第九章 民间舞蹈的福祉 441
第一节 草根力量 442
一、跨越时空的活化石 442
二、民间信仰的溶解力 453
第二节 以神的面目舞出人的意愿 462
一、“力不足者取乎神” 462
二、仪式与组织的护航 478
第三节 历史、现状与发展 489
一、历史的宽厚与现状的两难 489
二、神舞一体的再相合 497
第十章 现代舞的灵与肉 511
第一节 后现代宗教视野的反观 512
一、建设性的现代舞 512
二、宗教与神学的引领 519
第二节 贫乏时代的使命 523
一、“进入深渊者” 523
二、失去上帝后的身体 530
第三节 “向前回归” 538
一、归家 538
二、在创造与服从中回归 548
第四节 西方不亮东方亮 555
一、向东方寻求希望 555
二、向《圣经》再开掘 563
三、广义的现代舞 571
后记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