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动因 1
1.2 研究目标、方法和手段 6
1.2.1 研究目标和基本思路 6
1.2.2 研究方法和手段 7
1.3 结构安排 7
1.4 主要的创新点 7
2 文献综述 9
2.1 引言 9
2.2 经济集聚机制: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10
2.2.1 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3
2.2.2 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集聚机制 15
2.2.3 相关实证研究 19
2.3 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新经济地理学动态框架 21
2.3.1 技术的本地化外溢 22
2.3.2 新经济地理学动态模型 22
2.3.3 相关实证研究 25
2.4 结论 28
3 中国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数据描述 30
3.1 引言 30
3.2 中国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描述的数据来源介绍 31
3.3 中国总量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 31
3.3.1 收入的空间分布模式 33
3.3.2 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模式 38
3.3.3 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模式 42
3.4 中国部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 42
3.4.1 基本概念辨析:集中、集聚和专业化 42
3.4.2 中国产业的地区分布模式 44
3.5 结论 54
4 自然禀赋、市场潜能与中国工业的空间集聚 55
4.1 引言 55
4.2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特征性事实 56
4.3 新经济地理学与工业空间集聚:一个理论模型 60
4.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60
4.3.2 模型分析及求解 61
4.4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计量分析 64
4.4.1 计量模型的设定 64
4.4.2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65
4.5 计量方法及实证研究的发现 70
4.5.1 计量方法 70
4.5.2 实证结果及解释 71
4.6 结论和建议 74
5 市场潜能、经济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 75
5.1 引言 75
5.2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77
5.3 实证研究的检验 80
5.3.1 待检验假说与模型设定 80
5.3.2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及统计描述 82
5.3.3 计量方法及实证结果分析 85
5.4 结论和建议 89
6 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集聚与地区增长差距 90
6.1 引言 90
6.2 计量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及变量统计描述 92
6.2.1 计量模型设定 92
6.2.2 数据来源 93
6.2.3 变量介绍 93
6.2.4 变量的统计描述 95
6.3 实证分析 96
6.4 总结 100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7.1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01
7.1.1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101
7.1.2 政策建议 102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03
参考文献 105
附录 117
人名、专业术语双语对照索引 124
后记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