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长江口北部滩涂区域概况 1
1.1 区域地理概况 1
1.2 气象气候 4
1.3 水文特征 6
1.3.1 温盐分布 6
1.3.2 温盐季节变化 7
1.4 区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概况 7
1.4.1 浅海滩涂湿地 7
1.4.2 水质 8
1.4.3 底质 9
1.4.4 饵料生物 12
1.4.5 敌害生物 13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区域贝类资源状况 15
2.1 贝类主要种类 15
2.1.1 种类组成 15
2.1.2 种类分布 15
2.2 贝类资源密度生物量 15
2.2.1 总资源密度生物量组成 15
2.2.2 资源密度生物分布 16
2.3 贝类资源量 16
2.4 贝类养殖基本情况 17
2.4.1 底播养殖 17
2.4.2 池塘养殖 18
2.5 贝类增殖放流基本情况 18
2.5.1 贝类增殖放流区域、品种 18
2.5.2 贝类增殖放流效果 18
2.6 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22
参考文献 23
第3章 长江口北部滩涂常见贝类生物学及生态习性 24
3.1 贝类的生活环境 25
3.1.1 理化因子 25
3.1.2 生物因子 35
3.2 主要经济贝类的生活习性 36
3.2.1 底栖生活型 36
3.2.2 游泳生活型 38
3.2.3 浮游生活型 38
3.2.4 凿穴生活型 38
3.3 贝类的食性 39
3.3.1 摄食方式 39
3.3.2 食料种类 40
3.4 贝类的生长 41
3.4.1 生长的一般规律 41
3.4.2 测定贝类生长的方法 43
3.4.3 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 44
3.5 贝类的繁殖习性 46
3.5.1 繁殖方式 46
3.5.2 繁殖季节 47
3.5.3 繁殖习性 49
3.5.4 繁殖的调查方法 51
3.6 贝类的生活史 52
3.6.1 胚胎期 52
3.6.2 幼虫期 53
3.6.3 稚贝期 54
3.6.4 幼贝期 56
3.6.5 成贝期 56
参考文献 56
第4章 贝类增养殖 57
4.1 贝类育苗场的建设 57
4.1.1 场址的选择 57
4.1.2 育苗场的基本设施 59
4.1.3 育苗土池的设计及建造 68
4.2 贝类的苗种生产 70
4.2.1 贝类工厂化育苗 70
4.2.2 大规格苗种培育 80
4.2.3 贝类的土池育苗 82
4.2.4 采捕野生贝苗 85
4.3 贝类的遗传育种 86
4.3.1 贝类育种的基础研究 86
4.3.2 贝类的选择育种 89
4.3.3 杂交育种 91
4.3.4 贝类的多倍体育种 94
4.3.5 其他育种方法 97
4.4 贝类滩涂养殖技术 99
4.4.1 养成场的选择 99
4.4.2 苗种运输 100
4.4.3 日常养殖管理 100
4.4.5 滩涂养殖存在问题分析 101
4.5 贝类池塘养殖技术 102
4.5.1 养殖池塘结构 103
4.5.2 养殖模式 104
4.5.3 饵料生物培育 105
4.5.4 日常管理 106
4.6 贝类的灾敌害及其防除技术 106
4.6.1 灾害类型 106
4.6.2 敌害生物 107
4.6.3 防灾减灾措施 111
参考文献 112
第5章 江苏贝类产业结构与特征 113
5.1 产业结构 113
5.1.1 空间分布 113
5.1.2 产业链 114
5.1.3 供需链 115
5.1.4 集中度 117
5.1.5 经营项目 118
5.1.6 成本构成 118
5.1.7 产品种类 121
5.2 社会经济影响 122
5.3 贝类产业主要特征 123
5.3.1 产业状况 123
5.3.2 文蛤产业结构特点 123
5.3.3 行业协会 124
5.4 贝类产业主要挑战 124
5.4.1 养殖滩涂围垦严重 124
5.4.2 大规模死亡频繁发生 126
5.4.3 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127
5.4.4 价格涨幅较小 127
5.4.5 市场竞争激烈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6章 重要经济贝类繁养技术 130
6.1 文蛤 130
6.1.1 文蛤的苗种生产 130
6.1.2 文蛤的养成 132
6.1.3 文蛤的暂养 140
6.1.4 文蛤的收获 142
6.2 青蛤 143
6.2.1 青蛤的苗种生产 144
6.2.2 青蛤的养成 148
6.3 缢蛏 151
6.3.1 缢蛏的半人工采苗 151
6.3.2 缢蛏的人工育苗 154
6.3.3 缢蛏的养成 155
6.3.4 缢蛏的收获 163
6.4 泥螺 163
6.4.1 泥螺的苗种生产 164
6.4.2 泥螺的养成 167
6.4.3 泥螺的收获与加工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