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方法的理智化 1
质性与量化方法 4
反思性/反身性研究 5
反思性研究的四个要素 8
本书的规划 11
注释 12
第2章 面向资料的方法:经验主义的方法与程序 14
扎根理论 14
民族方法学 42
归纳民族志 53
本章小结 56
注释 57
第3章 解释学:解释与洞见 61
根据 62
客观主义解释学 65
真势解释学 66
解释学的解释——重构 68
贝提的解释学原则 78
应用:历史编纂法(来源批判) 80
存在主义解释学:回到基础 93
诗学解释学 101
格尔茨的解释学的民族志 110
综合 113
评论 115
注释 121
第4章 批判理论: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维度 128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130
哈贝马斯 134
哈贝马斯与早期批判理论比较 142
认知兴趣和认识论 143
批判理论与各种政治立场 146
方法论的含义 150
一个实例:对某工场的研究 163
总结:批判理论作为三重解释学 165
注释 167
第5章 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动摇主体与文本 170
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变种 172
德里达和解构 176
宏大叙事的衰落 185
对(人文主义)主体的批判 189
研究者作为作者 193
经验实例 198
对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批判 201
质性方法的含义 212
结语 224
注释 226
第6章 语言、性别、权力:话语分析、女权主义与系谱学 230
话语分析 232
女权主义 241
系谱学方法:福柯 257
结语 269
注释 270
第7章 关于反身性解释:解释层次的展开 273
四种轻度反讽的取向 274
方法论策略——终止(resignation)与语言还原论 276
关于反思 282
反身性解释 284
思考各种趋向与反转 292
反身性解释中的方法论策略 294
反身性解释的一个实例 296
关于质性研究标准的一种含义 310
关于研究的隐喻 321
一些具体的建议 326
最后的评论:作为一种暂时的理性规划的研究 328
注释 331
参考文献 336
索引 351
专有名称汉英对照表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