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 3
一个工人的求知故事 3
出版学徒生涯纪程 6
我与三联书店的三段因缘 10
在追求特色中前进 27
开放·品格·服务——纪念三联书店恢复建制五周年 31
读《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37
大陆出版事业经营现况和发展——一个个人的观察 41
回忆《读书》 50
《读书》:一份常常引起争议的刊物 70
几十年前的往事 75
寻觅知己 82
罪孽之一 84
天天谈情说爱 86
于无意中得之 88
郑州往事——《我曾经侍弄过一家书店》序 91
出于爱的不爱和出于不爱的爱 94
宽容“淘气” 97
“爱得死脱” 99
为“索引派”呐喊助威 101
编辑与“好事” 103
走老路得新果 107
从旧资料中学习 109
一场神经病 111
知心的人,称心的书 114
我的“黄金时期” 119
关于《书趣文丛》 122
《万有文库》——让中国跟上世界 124
“海豚书馆”缘起 126
献出我的“知道” 128
怀人 133
陈翰伯的一个意见 133
陈原的编辑活动 135
从陈原的辛酸说起 142
陈原的几句外国话 145
陈原先生 148
最早的地理课本 150
陈著《总编辑断想》后记 152
界外人读 155
几十年后的话 157
费老的最后嘱托 160
我的后台梦 162
路是这么走过来的 165
关于《中国人学英语》 168
汪老的儒行 170
向后看 172
读出真正的金克木来 174
清理旧物的感想 177
没有冯老,就没有当年的《读书》杂志 179
荒芜的“荒芜” 182
少一些精神奴役的创伤 185
我和因是子老前辈的因缘 188
书比人长寿 192
柯灵老人与《万象》 194
上苍的安排 196
老年时期 198
王老教我做菜 200
清晨的一个电话 202
七十二·五十五·三 205
牛虻与虱子 208
若干乡谈 210
纽约访董鼎山小记 213
给“底气” 216
一头牛的看法 218
值得怀念的时代和值得怀念的人 220
小董、大董和老董 223
能量来自辛勤 227
文化囧 229
俞晓群数术著作跋 231
编辑工作的甘苦 233
永葆童真之心的杨静远 235
脑后的那根反骨 237
旧时月色 241
“重审”精神 243
幸而有了胡洪侠 245
竭诚奉献的钱月华 247
感念闽籍翻译家 249
杂谈 253
人类的“书仇”心理——从秦始皇到罗马教皇到希特勒 253
安息吧,布哈林先生! 258
狼来了! 263
废物利用 265
到北京去做“醒客” 267
木小姐与为民思想 269
“非典”种种 271
关于乞丐的讨论 273
一个错字 275
文化追求 277
想做“三亚”人 279
盛事可再 281
谁是衣食父母? 283
再说读者 285
卫浩世的启示 287
《第一推动丛书》推介 289
阿拉伯数码之灾 291
“看闹猛”小记 293
一点想法 295
买它一本并不冤 296
历史的转折 298
推荐《资中筠自选集》和《燃灯者》 300
我对王云五的重新认识 303
粗犷的废话 307
“束诸高阁” 310
“穿绷”的愉悦 312
“任时光匆匆流去……” 314
听听邓丽君吧! 316
自愧不如 318
不良成性 321
《阁楼人语》后记 323
世界文化视野里的饮食之道 325
吃遍中国 327
编辑与饮食 329
“以食会友”考备 331
鲑鱼·鮰鱼·鳝鱼 334
从食素到主义 337
多吃虫子 339
北京小吃 342
北京菜、苦瓜和诗 346
带着臭豆腐去旅行 350
肉食小记 353
回到“前现代”去 356
后记 359
总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