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志华,王培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6742467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方面编写,能满足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的需要。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言 3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3

二、药理学的任务 4

三、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4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7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7

一、药物的作用和效应 7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8

三、药物不良反应 8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10

一、剂量-效应曲线 10

二、量反应量效曲线 11

三、质反应量效曲线 11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12

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12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3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6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16

一、被动转运 17

二、主动转运 17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8

一、吸收 18

二、分布 19

三、生物转化 21

四、排泄 21

第三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与体内药物的时-量关系 22

一、房室模型 23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24

三、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5

第四节 常用药动学参数 25

一、消除半衰期 25

二、生物利用度 26

三、表观分布容积 26

四、清除率 27

五、稳态血药浓度 27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29

第一节 药物因素 29

一、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29

二、剂量 30

三、给药时间和间隔 31

四、药物相互作用 31

第二节 机体因素 31

一、年龄 31

二、性别 32

三、遗传 32

四、疾病状态 32

五、心理因素 33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概论 37

第一节 概述 37

一、传出神经的解剖学分类 37

二、突触结构与神经递质的传递 37

三、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38

第二节 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 39

一、乙酰胆碱 39

二、去甲肾上腺素 39

第三节 传出神经受体的类型、分布及其效应 40

一、受体的类型及分布 40

二、受体的生理效应 41

第四节 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 42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42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42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44

第一节 直接激动胆碱受体药 44

一、M、N受体激动药 44

二、M受体激动药 45

三、N受体激动药 46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46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46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48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52

第一节 M受体阻断药 52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52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55

第二节 N受体阻断药 56

一、N1受体阻断药 56

二、N2受体阻断药 56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9

第一节 α和β受体激动药 60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63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65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67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67

一、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67

二、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69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69

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71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72

三、α、β受体阻断药 72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74

一、局部麻醉药的作用及其机制 74

二、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方法 75

三、常用的局麻药 76

第三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第十一章 全身麻醉药 81

一、吸入麻醉药 81

二、静脉麻醉药 82

三、复合麻醉 82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84

第一节 苯二氮?类 84

第二节 巴比妥类 86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89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91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91

一、吩噻嗪类 91

二、硫杂蒽类 95

三、丁酰苯类 95

四、其他类 95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96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97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 97

二、NA再摄取抑制药 98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99

四、其他抗抑郁症药 99

第十四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01

第一节 抗癫痫药 101

一、癫痫概述 101

二、常用抗癫痫药 102

三、抗癫痫药的应用原则 104

第二节 抗惊厥药 104

第十五章 抗帕金森病药 106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 107

一、多巴胺前体药 107

二、左旋多巴增效药 108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109

四、促多巴胺释放药 110

第二节 中枢抗胆碱药 110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 112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112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 114

第十七章 镇痛药 116

第一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117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122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23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124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126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概述 126

一、解热作用 127

二、镇痛作用 127

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127

第二节 水杨酸类 127

第三节 苯胺类 129

第四节 乙酸类 129

第五节 丙酸类 131

第六节 芬那酸类 132

第七节 烯醇酸类 132

第八节 吡唑酮类 132

第九节 选择性COX-2抑制药 133

第十节 抗痛风药 134

第四篇 作用于心血管和肾脏的药物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139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39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40

一、利尿药 140

二、钙通道阻滞药 141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42

四、β受体阻断药 145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46

一、中枢性降压药 146

二、血管平滑肌松弛药 148

三、α1受体阻断药 148

四、钾通道开放药 149

五、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149

第四节 高血压治疗的新概念 150

一、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 150

二、保护靶器官 150

三、平稳降压 150

四、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150

第二十章 抗心绞痛药 153

第一节 硝酸酯类 153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55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56

第二十一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一、CHF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9

二、CHF的药物治疗目标 161

三、治疗CHF的药物分类 161

第二节 强心苷类 161

第三节 RAS抑制药 166

第四节 利尿药 166

第五节 β受体阻断药 167

第六节 血管扩张药 168

第七节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69

一、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169

二、β受体激动药 169

三、钙增效药 169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171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71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71

二、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17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174

一、作用机制 174

二、药物分类 175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75

一、钠通道阻滞药 175

二、β受体阻断药 179

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80

四、钙通道阻滞药 181

五、其他类 182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182

第二十三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86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86

一、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187

二、主要降低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188

第二节 抗氧化药 189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190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92

第一节 利尿药 192

一、尿液的形成与利尿药作用机制 192

二、利尿药的分类 193

三、常用利尿药 194

第二节 脱水药 198

第五篇 作用于血液及内脏器官的药物第二十五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203

第一节 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203

第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 204

一、H1受体阻断药 204

二、H2受体阻断药 205

第二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207

第一节 助消化药 207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08

一、抗酸药 208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209

三、溃疡面保护药 211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12

第三节 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213

一、胃肠解痉药 213

二、促胃肠动力药 213

第四节 泻药与止泻药 215

一、泻药 215

二、止泻药 216

第五节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17

一、利胆药 217

二、治疗肝昏迷药 218

第二十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20

第一节 平喘药 220

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 220

二、抗过敏平喘药 222

三、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 223

第二节 祛痰药和黏痰溶解药 223

一、祛痰药 223

二、黏痰溶解药 224

第三节 镇咳药 224

一、中枢性镇咳药 225

二、外周性镇咳药 225

第二十八章 子宫收缩药及舒张药 228

第一节 子宫收缩药 228

第二节 子宫舒张药 231

第二十九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 233

第一节 抗贫血药 233

第二节 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236

一、促凝血药 236

二、抗凝血药 238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240

第四节 抗血小板药 241

第五节 升高白细胞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 241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243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药物 249

第三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249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249

第二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55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55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55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 256

第三十一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258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25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60

一、硫脲类 260

二、碘及碘化物 262

三、放射性碘 262

四、β受体阻断药 263

第三十二章 降血糖药 265

第一节 胰岛素 265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67

一、磺酰脲类 267

二、双胍类 268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68

四、餐时血糖调节药 269

五、胰岛素增敏药 269

第三十三章 性激素类与避孕药物 271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 271

一、雌激素类药 271

二、雌激素拮抗药 272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及孕激素拮抗药 273

一、孕激素类药 273

二、孕激素拮抗药 274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274

一、雄激素类药 274

二、同化激素类药 275

第四节 避孕药 276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276

二、抗着床避孕药 278

三、男性避孕药 278

四、外用避孕药 278

第三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 280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280

一、维生素A 280

二、维生素D 281

三、维生素E 281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282

一、维生素B1 282

二、维生素B2 282

三、维生素B6 282

四、烟酸和烟酰胺 283

五、维生素C 283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 289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概论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290

第三节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性 290

一、抗菌机制 290

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291

第四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92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94

第一节 青霉素类 295

一、天然青霉素 295

二、半合成青霉素 296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 297

第三节 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99

一、碳青霉烯类 299

二、头霉素类 299

三、氧头孢烯类 299

四、单环β-内酰胺类 299

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00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303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03

一、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03

二、合成大环内酯类 304

第二节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305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306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09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309

第二节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11

第三十九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313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13

一、天然四环素类 313

二、半合成四环素类 314

第二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315

第四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317

第一节 磺胺类药 317

一、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 318

二、治疗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319

三、局部外用的磺胺药 319

第二节 喹诺酮类药 320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 320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321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322

一、甲氧苄啶 322

二、硝基呋喃类 322

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325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325

一、常用抗结核病药 325

二、抗结核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328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28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331

第一节 抗真菌药 331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331

二、咪唑类抗真菌药 332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334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334

第二节 抗病毒药 334

一、抗疱疹病毒药 334

二、抗逆转录病毒药(抗艾滋病药) 335

三、其他抗病毒药 336

第四十三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339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339

一、细胞增殖周期 339

二、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339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340

一、抗代谢类 340

二、烷化剂类 341

三、抗肿瘤抗生素类 342

四、抗肿瘤植物生物碱类 343

五、激素类及其拮抗剂 343

六、其他类 344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物毒性和应用原则 345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毒性 345

二、应用原则 345

第四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 348

第一节 抗疟药 348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348

二、常用抗疟药 349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 352

一、抗阿米巴病药 352

二、抗滴虫药 353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353

一、抗血吸虫病药 353

二、抗丝虫病药 354

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 354

第八篇 免疫功能调节药 361

第四十五章 免疫抑制药 361

第四十六章 免疫增强药 364

第九篇 解毒药 369

第四十七章 氰化物中毒及解救药 369

第四十八章 重金属类物质中毒解救药 372

第四十九章 有机氟与有机氮农药中毒及解救药 377

第一节 有机氟农药中毒及解救药 377

第二节 有机氮农药中毒及解救药 377

第十篇 合理用药及其他 381

第五十章 联合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381

第一节 概述 381

第二节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382

一、影响药物吸收 382

二、影响药物分布 382

三、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383

四、药物排泄的相互影响 384

第三节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384

一、竞争受体 384

二、药理效应的协同和拮抗 385

第四节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385

一、相互作用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 385

二、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失效 386

三、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 386

第五十一章 药源性疾病 387

第一节 概述 387

一、药物的变态反应 387

二、肝损害 388

三、肾损害 389

四、药源性心脏疾病 389

五、药源性肺疾病 389

六、药源性血液病 390

七、神经系统损害 390

八、消化系统损害 390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91

一、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391

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91

第五十二章 药物依赖性 393

第一节 酒精类 394

第二节 阿片生物碱类 394

第三节 可卡因类 395

第四节 安非他明类 396

第五节 大麻类 396

第六节 氯胺酮 396

第七节 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 397

附录一 药品一般知识 398

一、药品标准和药典 398

二、药物的剂型 398

三、药物的有效期和失效期 398

四、假药与劣药 398

五、特殊管理药品 399

附录二 处方 402

一、处方的概念及意义 402

二、处方的结构 402

三、开写处方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403

四、处方种类 405

附录三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406

一、处方药 406

二、非处方药 406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406

参考文献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