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市场经济制度 1
第一章 市场经济概述经济 1
宏观经济 1
中观经济 1
微观经济 1
国有经济 1
非国有经济 1
集体经济 1
合作经济 2
个体经济 2
小农经济 2
非公有制经济 2
混合所有制经济 2
第二经济 2
地下经济 2
劳动密集型经济 2
资本密集型经济 3
技术密集型经济 3
软经济 3
封闭经济 3
开放经济 3
内向型经济 3
外向型经济 3
规模经济 4
规模不经济 4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4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4
外部经济与外部负经济 5
三形态理论 5
自然经济 5
商品经济 5
市场经济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
产品经济 6
计划经济 7
经济学 7
新经济学 7
宏观经济学 7
微观经济学 8
西方经济学 8
发展经济学 8
经济优化理论 9
经济优化标准 9
经济规律 9
基本经济规律 9
共同经济规律 9
特有经济规律 9
价值规律 9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10
供求规律 10
竞争规律 10
竞争规律的作用 10
经济关系 11
经济范畴 11
经济规模 11
经济类型 11
经济制度 12
经济模型 12
经济运行 12
经济信息 12
国民经济信息化 12
经济网络 12
经济辐射 13
经济命脉 13
经济活力 13
经济优势 13
经济发展 13
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13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1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条方针 13
经济环境 13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3
城乡共同繁荣 14
经济衰退 14
经济危机 14
经济周期 14
经济恐慌 14
经济指标 14
超前经济指标 14
落后经济指标 14
经济指数 14
经济变量 15
经济质量 15
经济利益 15
物质利益原则 15
经济实体 15
经济组织 15
其他经济组织 15
垄断组织 15
国际垄断组织 15
行业组织 15
外国工商团体 16
经济基础 16
经济人 16
经济区 16
经济协作区 16
经济开发区 17
经济特区 17
经济开放度 17
对外经济开放度 17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17
国民经济 18
国民经济体系 1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8
国民经济核算 18
国民收入核算 18
八项经济技术指标 18
财富 19
社会总产值 19
国民生产总值 19
国内生产总值 19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9
国民生产净值 19
国民收入分配总值 20
国民收入 20
国内收入 21
国外净要素收入 21
国民可支配收入 21
个人收入 21
个人可支配收入 21
估算收入 21
国民支出总值 22
经济原则 22
艾默生效率十二原则 22
效率与公平 22
公平理论 23
生产 23
再生产 23
分工 23
协作 23
生产资料 23
生产资料所有制 23
生产资料私有制 24
生产资料公有制 24
所有制形式 24
公有制为主体 24
共有制 24
物质技术基础 24
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 25
生产方式 25
商品生产 25
生产力 25
生产关系 25
生产要素 26
分配 26
洛伦茨曲线 26
基尼系数 27
商品交换 27
消费 27
恩格尔定律 27
积累 27
供给 28
需求 28
总供给和总需求 28
规模收益 28
世界经济 28
国际经济 29
经社理事会 29
经济秩序 29
国际经济旧秩序 29
国际经济新秩序 2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9
经济渗透 29
剥削 30
不等价交换 30
伊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论 30
国际债务 30
非关税壁垒 30
技术垄断与技术讹诈 31
投资、贷款和援助的负面效应 31
转嫁危机 31
转嫁通膨 32
转嫁污染 32
西方跨国公司的反市场行为 32
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严重后果 32
第二章 市场经济模式经济模式 33
市场经济模式概况 33
市场经济模式类型 34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 34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34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35
法国市场经济模式 36
英国市场经济模式 36
意大利市场经济模式 37
加拿大经济对外资外贸的高度依赖 37
瑞典市场经济模式 37
新加坡市场经济模式 38
韩国市场经济模式 38
香港市场经济模式 39
台湾市场经济模式 40
泰、马、菲市场经济 40
印度市场经济模式 41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休克疗法” 42
波、匈、捷、斯经济转轨的方针和措施 43
罗、保、阿经济转轨的特点 43
中东国家市场经济 43
海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 44
非洲国家市场经济模式 45
拉美国家的市场经济 45
巴西市场经济模式 46
墨西哥市场经济模式 46
澳大利亚市场经济模式 47
新西兰市场经济状况 4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48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 48
封闭式经济体制 48
开放式经济体制 48
计划经济体制 49
市场经济体制 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9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49
计划管理体制 49
产品计划体制 49
商品计划体制 50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0
经济体制改革 50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5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51
中国经济改革目标 52
改革的“期望值” 52
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5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2
农村第一步改革 53
农村第二步改革 5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3
县级综合改革 53
城市经济体制 5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3
中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4
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54
工业体制改革 54
计划体制改革 54
财政体制改革 55
税收体制改革 55
金融体制改革 56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56
投资体制改革 57
价格体制改革 57
流通体制改革 57
外贸体制改革 57
市场管理体制 58
科技体制改革 58
教育体制改革 58
企业改革 58
企业改革的经验 59
企业改革的教训 59
国有企业改革 59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60
企业制度 60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 60
现代企业制度 6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6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 6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6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 6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61
工资体制改革 61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62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63
土地使用权的国际移动 6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4
第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64
行政体制改革 65
转变政府职能 65
政府职能 65
政府角色 65
企业角色 66
居民角色 66
公共介入 66
政府经济职能 66
管理经济 66
时序经济 66
指令经济 66
混合经济 66
我国经济调控方式的变化 67
宏观调控 67
宏观控制、微观搞活 67
宏观经济调控 67
宏观经济调控系统 68
直接调控 69
间接调控 69
国家宏观控制体系 69
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 69
经济控制 70
政策控制与法律控制 70
经济机制 70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 70
计划机制 71
市场机制 71
宏观调节机制 71
经济发展机制 71
经济运行机制 71
企业经营机制 71
经济手段 72
发达国家影响企业的经济手段 72
法律手段 72
行政手段 73
行政干预 73
宏观经济政策 73
宏观经济政策格局 73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程序 74
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模式 74
财政政策 74
收入政策 75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75
货币政策 75
就业政策 76
竞争政策 76
市场结构政策 76
产业政策 77
产业结构政策 77
产业组织政策 77
产业结构 77
产业结构软化 78
关联效应 78
产业空洞化 78
产业信息化 78
基础产业 78
主导产业 78
朝阳产业 78
夕阳产业 78
土地密集型产业 78
产业分类 78
第一产业 78
第二产业 78
第三产业 79
知识产业 79
高技术产业 79
信息产业 79
信息产业化 79
第三产业系统 79
第四产业系统 79
产业革命 79
产业升级 80
经济结构 80
基本经济结构 80
二元结构 80
经济结构调整 80
经济结构优化 80
畸形结构 80
区域政策 81
经济杠杆 81
经济杠杆系统 81
价格杠杆 81
政府影响价格因素 81
工资杠杆 81
信贷杠杆 82
税收杠杆 82
经济监督 82
私人化 82
再就业工程 82
机构改革 82
机构改革中等试点城市 82
机关 83
机关职能 83
国家公务员制度 83
四放开 83
政企分开 83
两权分离 84
企业自主权 84
企业经营权 84
第二编 企业制度 85
第五章 企业企业 85
小企业 85
大企业 85
单业主制独资企业 85
合伙制企业 85
私营企业 85
独资企业 86
合伙企业 86
有限合伙企业 86
合作制企业 86
供销合作社企业 86
手工生产合作社 86
合作商店 86
街道企业 86
劳动服务公司 86
工业企业 86
多厂工业企业 87
混合联合企业 87
工业企业联合化 87
物资企业 87
商业企业 87
运输企业 87
农工商联合企业 88
乡镇企业 88
开放型乡镇企业 88
中外合资乡镇企业 88
农民股份合作企业 88
头脑企业 88
风险企业 88
信息企业 88
合资经营企业 8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资企业 89
中外合资企业 89
股权式合资企业 89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89
海外合资经营企业 89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89
“法人式”合作经营企业 89
非“法人式”合作经营企业 89
契约式合营企业 89
“三来一补”企业 90
外资企业 90
先进技术型外商投资企业 90
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 90
在外投资企业 90
自由雇佣企业 90
开放型企业 90
局外企业 90
联合制 90
横向经济联合 91
经济联合体 91
企业联合 91
横向一体化 91
纵向一体化 91
农工商一体化 91
农村企业联合体 91
文艺团体与企业联合 91
工商联营 91
工业外贸联营 91
联营体 92
法人型联营体 92
合伙型联营体 92
协议型联营体 92
企业经济学 92
管理主义企业理论 92
企业本位论 92
企业生产力 92
企业系统 92
企业系统工程 92
股份制企业 93
股份制企业审批程序 93
股份制企业宏观管理 93
企业的组织形式 93
涉外企业形式 94
企业的形态 94
企业的特征 94
企业素质 94
商誉 94
合伙企业商誉的认可 94
企业活力 95
企业成长能力 95
企业区 95
企业群体 95
钻空隙 95
企业决策 95
企业利润最优决策 95
企业诊断 95
企业规模 95
企业最优投资规模 95
企业结构 95
企业规模结构 96
企业模型 96
企业投资目标 96
企业技术改造 96
企业适应能力 96
企业竞争能力 96
企业组织 96
企业集团 97
企业集团组织 97
企业标准化 97
参与制 97
企业兼并 97
企业兼并市场 97
企业兼并的原因 97
企业兼并的原则 98
企业兼并的对象和程序 98
企业兼并与企业联合的区别 98
企业破产 98
破产企业 99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清算 99
合伙企业的清算 99
合伙企业解散 99
企业出卖 99
企业倒闭 99
第六章 公司企业 99
公司企业 99
公司制 100
公司 100
公司与合伙企业 100
公司与合作社 100
公司的分类 101
无限公司 101
有限责任公司 101
两合公司 101
股份有限公司 102
股份两合公司 102
保证有限责任公司 102
总公司 102
分公司 102
母公司 102
子公司 102
人合公司 102
资合公司 103
折衷公司 103
封闭式公司 103
开放式公司 103
一元公司 103
二元公司 103
本国公司 103
外国公司 103
国有独资公司 103
一人公司 103
合资公司 103
上市公司 104
上市公司的获准 104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的暂停与终止 104
不上市公司 104
公众公司 104
内部公司 105
工业公司 105
一干多枝公司 105
公司名称 105
商号 105
发行商号 105
公司住所 105
注册住所 106
公司章程 106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106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106
股份公司的章程修改 107
绝对必要事项 107
相对必要事项 107
任意记载事项 107
公司宗旨 107
公司创立申请 107
公司的设立 108
公司设立学说 108
公司设立主义 108
我国公司的设立模式 108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108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08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109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 109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109
发起设立 110
募集设立 110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程序 110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责任 111
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则要求 111
设立无效 111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比较 111
原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112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112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程序 112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112
外国分支机构的撤销 112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清算 112
公司发起人 113
发起人权利 113
发起人利益 113
单一创办人 113
发起人合伙 113
普通合伙 114
有限合伙 114
个人合伙 114
隐名合伙 114
创立全会 114
公司成立 114
公司成立要件 114
公司负责人 114
公告 115
开业 115
公司变更 115
公司组织变更 115
公司组织变更的形式 115
公司组织变更的条件 115
公司组织变更的程序 115
公司合并 116
公司合并的形式 116
公司合并的程序 116
公司分立 117
公司分立的形式 117
公司分立的程序 117
公司重整 117
重整人 118
重整申请人 118
重整监督人 118
重整关系人会议 118
重整计划 118
重整债权 118
重整债务 118
保全处分 119
重整完成 119
重整程序终止 119
重整裁定的效力 119
公司解散 119
公司解散事由 119
公司解散程序 120
公司解散的效力 120
公司解散清算组 120
公司破产 121
公司破产界限 121
公司破产的程序 121
公司清算 121
公司清算的种类 121
任意清算 122
法定清算 122
破产清算 122
解散清算 122
普通清算 122
特别清算 122
清算人 122
法定清算人 122
章定清算人 122
派任清算人 122
特别清算人 122
清算监理人 122
特别清算协定 123
清算所成员 123
清算所成员代表 123
清欠字据 123
债权人 123
债务人 123
真实债务人 123
名义债务人 123
检查人 123
清理 123
公司存续期 123
公司倒闭率 123
公司终止 123
西方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 123
第七章 国际企业 124
国际企业 124
跨国联属企业 124
外国公司 124
跨国公司 124
横向型跨国公司 124
垂直型跨国公司 124
混合型跨国公司 125
跨国公司母公司 125
跨国公司子公司 125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125
所有权格局 125
工业跨国公司 125
劳务业跨国公司 126
外向型制造商 126
跨国公司的形成 126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形成 126
跨国企业的发展阶段 127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127
跨国公司的特征 127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 128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论 128
跨国公司的科技垄断 128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 128
美国跨国公司的特点 128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征 128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128
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组织结构 128
以生产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形式 128
以管理职能部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形式 129
以地区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形式 129
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形式 129
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 129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特征 129
跨国公司的控制 129
股权控制 129
跨国公司的计划控制 130
跨国公司活动的控制 130
跨国公司的参与 130
非股权安排 130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 130
跨国公司的控制系统 131
跨国公司的信息系统 131
跨国公司的市场战略 131
跨国公司的产品战略 131
出口带动投资的策略 131
产品多样化策略 131
按产品生命周期扩展的策略 131
国际专业化生产策略 132
项目计划分段法 132
并行法 132
跨国公司全球性经营战略 132
技术串策略 132
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竞争战略 132
市场占有率的竞争策略 132
跨国公司的销售策略 133
跨国公司的内部定价策略 133
转移价格 133
跨国公司对销贸易 133
跨国公司对销贸易的形式 133
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标准 133
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类型 134
跨国公司的金融战略 134
跨国公司资金经营的长期战略 134
跨国公司资金经营的短期战略 134
跨国公司的资金筹集 134
跨国公司的资金运用 134
资金风险管理 134
国际现金流动管理 135
净额支付 135
资金汇总 135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 135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 135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 135
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员 135
跨行业公司 136
多行业公司 136
混合联合公司 136
托拉斯 136
辛迪加 136
卡特尔 136
国际卡特尔 136
资源卡特尔 136
国际石油卡特尔 136
出口卡特尔 136
康采恩 136
康平纳 137
国际康平纳 137
康孟达 137
索塞特 137
第八章 股份制度 137
股份制度 137
股份制 137
股份制试点原则 137
股份制与租赁、承包制的区别 138
股份合作制 138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138
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出资和变更注册资本 138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38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变更 139
注册资本的增加 139
有偿增资 139
无偿增资 139
搭配增资 139
第三者分配增资 139
公开招股增资 139
并行增资 139
注册资本的减少 139
募集 140
募集法 140
直接募集 140
间接募集 140
包销募集 140
代销募集 140
募集者 140
公募 140
私募 141
公开募集方式 141
第三者分摊方式 141
社会集资 141
集资社会效益原则 141
集资相对效益原则 141
集资绝对效益原则 141
重新集资 141
出资方式 141
出资时间 141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 141
货币出资 142
实物出资 142
工业产权的出资 142
非专利技术出资 142
土地使用权出资 142
催缴股款 142
股本 142
股本三原则 142
额定股本 143
已发行股本 143
应募股本 143
实收股本 143
已缴股本 143
未缴股本 143
股本利润率 143
股金 143
股份 143
股份的平等性 143
分割股份 143
招认股份 143
互持股份 144
股份设质 144
股份合并 144
股份发行人 144
股份投资人和承销人 144
股份发行种类 144
股份发行方式 144
股份发行价格 144
股份认购 145
认股权证 145
股权证 145
股份转让 145
股份收回 146
股份消除 146
发起人股 146
干股 146
企业股 146
单位股 146
职工股 146
人个(自然人)股 147
公有股 147
私人股 147
领导股 147
掺水股 147
实股 147
特种股 147
混合股 147
成长股 147
国家股 147
集体股 147
身股 148
法人股 148
企业法人股 148
发行股 148
未发行股 148
浮动股 148
母子股 148
新股发行 148
公开发行新股 148
不公开发行新股 148
额面股 149
无额面股 149
记名股 149
无记名股 149
表决权股 149
限制表决权股 149
否决权股 149
普通股 149
A级普通股 150
B级普通股 150
C级普通股 150
约当普通股 150
特别股 150
优先股 150
累积优先股 150
调换优先股 150
累积调换优先股 150
可兑换优先股 150
累积可兑换优先股 150
非累积优先股 150
非累积参加优先股 151
可转换优先股 151
可赎回优先股 151
可回收的优先股 151
参加优先股 151
不参加优先股 151
有表决权优先股 151
二级优先股 151
保息优先股 151
转换股 151
不可转换股 151
整份股 151
增长股 151
分股 151
新价股 151
交易量高股 151
投机股 151
投机性股 151
发展特快股 152
整数股 152
投资股 152
偿还股 152
表现股 152
稳定股 152
无息股 152
甲种股 152
乙种股 152
付清股 152
未付清股 152
蓝筹股 152
蓝筹码股 152
零星股 152
零股 152
潜力股 152
新设联合 152
新股分配率 152
半额增资 152
倍额增资 152
配股 152
后配股 152
增资配股 152
奖金股 153
偿还股 153
收入股 153
周转性股 153
资产股 153
移产为股 153
失权股 153
库藏股 153
热门股 153
冷门股 153
同权股 153
高息股 153
基金会股 153
拆股 153
水分股 153
股价循环股 153
贷股 153
防卫性股 153
储蓄股 153
外商股 154
外资股 154
第九章 企业组织制度 154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154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154
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154
国家法人 154
国际法人 154
企业法人 154
经济法人 155
法人 155
自然人 155
注册法人 155
独任法人 155
集体法人 155
公法人 155
私法人 155
公益法人 155
社团法人 155
公益社团法人 155
营利社团法人 155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 155
外国法人 156
企业法定代表人 156
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156
法人机关 156
法人登记 156
法人清算 156
法人消灭 156
董事 156
法人董事 157
企业董事 157
常务董事 157
专务董事 157
股权董事 157
非股权董事 157
内部董事 157
外部董事 157
雇员董事 157
董事的选任 157
董事的职权和责任 158
董事长 158
董事会 158
常务董事会 158
经营董事会 158
监督董事会 158
联锁董事会 158
初级董事会制度 158
双轨董事制度 159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 159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159
董事会的职权 159
董事会的性质 159
董事会的义务 160
董事会的组成 160
董事会会议 160
财务委员会 160
审计委员会 160
监事 160
会计监察人 161
监事会 161
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及其职权 161
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及其职权 161
公司顾问 161
经理 161
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162
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职权 162
国有独资公司经理 162
经理人 163
经理人员 163
经理部门 163
总经理 163
总经济师 163
总会计师 163
主计 163
总工程师 164
部长 164
股东 164
股东的分类 164
股东的资格 164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164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165
登记股东 165
原始取得股东 165
法定股东 165
个人股东 165
未成年股东 166
无限责任股东 166
有限责任股东 166
被提名股东 166
继受取得股东 166
股东平等原则 166
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166
股东权 166
一般权 16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66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167
股东固有权 167
股东非固有权 167
股东认股权 167
股东自益权 167
股东共益权 167
股东表决权 167
股东权益 168
普通股东权 168
特别股东权 168
法定股东权 168
非法定股东权 168
单独股东权 168
少数股东权 168
多数股东权 168
共益权 168
否决权 168
股权 169
股权设置 169
股权结构 169
股份优惠权 169
购股权 169
个人参与权 169
附带认股权 169
雇员购买股票特权 169
优先认股权 169
股票购买特权 169
股票选择权 169
股票签约价格买卖权 169
公司管理权 169
非上市股票交易特权 169
股票购买权 169
股票买卖权 169
股票出售权 170
股票买卖特权 170
绝对权 170
选择权 170
敲进 170
敲出 170
对敲 170
证券选择权 170
特别权 170
持平卖方选择权 170
盈利卖方选择权 170
双重选择权 170
认股权 170
购回权 170
赎回权 170
除权 170
留置权 170
提案权 170
质问权 170
累积投票权 170
表决权 170
买卖选择权 170
买方选择权 170
卖方选择权 171
买价与卖价选择权 171
股东会主席 171
股东大会 171
股东大会的职权 171
股东大会的种类 171
股东大会的召开 171
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 17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 172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172
股东全会 173
股东常会 173
普通年会 173
年度大会 173
临时大会 173
股东临时会 173
股东特别会议 173
关系人会议 173
股东会决议 173
股东关系 173
股东登记日期 173
股东登记截止日 174
召集权人 174
累积投票制 174
股东权益帐户 174
股东分户帐 174
股东分配增额 174
股东权益比率 174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 174
股东权益变化表 174
第十章 企业法人登记制度企业法人登记管理 175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的作用 175
企业法人登记的范围 17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企业登记管理的范围 175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企业登记的范围 175
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管理范围 17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资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范围 176
企业法人登记机关的职责 176
企业法人登记机关的任务 176
企业法人登记的条件 176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事项 176
企业名称 176
企业名称的特征 177
企业名称转让 177
企业名称核准 177
侵犯企业法人名称专用权 177
企业法人住所 177
企业法人的经营地址 177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177
企业法人的经济性质 177
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 178
企业法人的经营方式 178
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 178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资金的来源 178
从业人员 178
经营期限 178
全国性公司的分支机构 178
企业集团的登记 179
企业参与联营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紧密层登记 179
国有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迁” 179
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 179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 179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的条件 179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名称登记的手续 179
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名称登记的程序 179
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180
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程序 180
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企业登记应当提交的文件和证件 180
登记主管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审查 180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程序 180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 181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申请登记应具备的条件 181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 181
对外商投资企业吊销营业执照 181
经济特区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提交的证件 181
外资银行在经济特区设立总行应提交的证件资料 181
外资银行在经济特区设立分行时应提交的证件、资料 181
代表机构 181
代表机构的登记范围 181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181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登记管理 181
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常驻代表机构申请登记时应提交的文件和材料 182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变更登记 182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注销登记 182
外国承包商 182
外国承包商的登记 182
外商承包商的特殊登记 182
外国合同者、外国承包者变更登记 183
私营企业登记 183
公司登记 183
公司的设立登记 183
设立公司的基本条件 184
无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84
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84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84
公司登记的撤销 184
企业法人的民事责任 184
企业法人申请登记的时间规定 184
筹建登记的审批程序 184
企业登记审批程序 184
开业登记 185
企业法人申请开业登记 185
营业登记的主要事项 185
申请营业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85
申请营业登记应具备的条件 185
营业执照 185
营业执照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185
营业证照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185
企业法人登记公告 186
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主要内容 186
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形式 186
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发布 186
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的法律效力 186
企业的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歇业和变更登记 186
歇业 186
停业 187
转业 187
变更登记 187
企业法人申请变更登记 187
营业单位变更登记 187
企业名称变更 187
变更注册资金 187
企业经济性质变更 187
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 188
企业的注销登记 188
营业单位注销登记 188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和分支机构的注销登记 188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联营企业的注销登记 188
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注销登记 188
公司章程变更 188
企业法人住所变更 188
企业法人登记统计 18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注销登记 189
外国(地区)银行的分行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89
在中国境内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海洋、陆地、资源的外国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189
在中国境内履行承包合同的外国(地区)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文件 189
企业法人登记档案 189
建立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的意义 189
建立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的原则 189
建立企业法人档案的基本方法 190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 190
企业法人登记费 190
企业法人登记年度检验制度 190
年检 190
企业法人年检注册登记 190
年检注册书的填写方法 190
企业登记年检报告书 190
工商行政管理 19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191
对企业法人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191
监督管理与登记的关系 191
上级登记机关纠正下级机关作出的不适当处罚决定 19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 191
对企业法人实行监督管理 192
对企业法人实行监督管理的特点 192
经济户口 192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2
查证验照 192
经济检查 192
对企业法人违反登记规定的处罚 192
警告 192
追究经济责任 192
罚款 193
没收非法所得 193
停业整顿 193
吊销营业执照 193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93
追究行政责任 193
第三编 产权制度第十一章 产权产权 194
产权主体 194
产权客体 194
产权功能 194
双重产权结构 194
产权的实物形态 194
产权的股权形态 194
产权的债权形态 195
产权的划分 195
产权的种类 195
产权关系 195
经营权与产权的关系 195
产权界定 195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195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界定 196
集体企业国有资产界定 196
乡镇企业国有资产界定 196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国有资产界定 196
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界定 196
产权处置 197
产权处置收益 197
产权处置收益管理 197
产权处置与产权转让的区别 197
产权制度 197
产权制度的类型 197
法人产权制度 198
法人财产权 19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198
动产 198
不动产 199
动产物权 199
不动产物权 199
财产处分权 199
财产占有权 199
财产支配权 199
商誉产权 199
流动资产产权 200
房产产权 200
个人房产产权 200
国有房产产权 200
经营性资产产权 201
土地使用权 201
产权登记 201
产权登记范围和内容 201
产权登记程序 201
产权登记与工商登记 201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部门 201
产权转让 202
产权转让市场 202
产权拍卖 202
产权拍卖市场 202
产权的流动和重组 202
国有资产产权变动 202
第十二章 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 203
工业产权 203
知识产权的由来和发展 203
知识产权制度 204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 204
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20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4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 204
著作权 204
著作权主体 204
著作权的客体 205
著作权的取得 205
著作权的期限 205
著作人身权 206
著作财产权 206
著作权的保护 206
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207
专利 207
专利权 208
专利权的主体 208
专利权的客体 208
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209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209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 210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210
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 210
涉外专利的申请 211
专利申请日的确定 211
专利优先权 211
专利申请的修正和撤回 211
发明专利的审批 211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 212
专利权人的权利 212
对专利权人权利的限制 212
专利权人的义务 213
专利权的期限与终止 213
专利权的保护 213
发明权 214
发现权 214
其他科技成果权 214
专有技术 215
商业秘密 215
专利制度 215
法院审理专利案件制度 216
假冒专利 216
违法仿制专利产品 216
商标权 216
商标 216
商标的种类 216
厂商名称 217
原产地名称 217
货源标记 217
商标注册条件 217
商标注册的申请 218
商标注册的审查 218
商标注册的公告和异议 218
商标注册申请的驳回和复审 218
商标注册申请的核准 219
商标权的取得和期限 219
传来取得 219
商标权的期限,续展和终止 219
商标权的主体 219
商标权的客体 220
商标权人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220
使用商标管理 220
涉外商标的管理 221
商标的印制管理 221
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 22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222
巴黎公约 222
伯尔尼公约 222
世界版权公约 223
专利合作条约 223
欧洲专利公约 223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223
第十三章 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国有资产 224
社会主义国有资产 224
社会主义国有资产来源 224
国有资产分类 224
经营性国有资产 224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225
国有债务资产 225
国有资产清产核资 225
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225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25
资产重组 225
流动资产清查方法 225
其他各项资产清查方法 226
负债清查方法 226
所有者权益清查方法 226
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226
所有权界定方法 226
所有权界定的工作程序 226
资金核实 227
企业国有资产价值总量 227
国有资产投资 227
国有资产投资公司 227
国有资产投资范围 227
国有资产投资分类 227
国有资产投资额 227
国有资产投资效果 227
国有资产投资筹集方式 227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228
国有资产投资宏观管理 228
国有资产投资宏观管理手段 228
国有资产投资规模 228
国有资产年度投资规模确定方法 228
国有资产在建规模确定方法 228
国有资产投资结构 228
国有资产投资计划 228
国有资产投资计划分类 229
国有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229
国有资产投资回收 229
国有资产经营 229
国有资产经营内容 229
国有资产经营原则 229
国有资产经营目标 229
国有资产经营主体 230
国有资产经营系统 230
国有资产经营方式 230
国有资产中介经营 230
国有资产经营目的 230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评价标准与内容 230
中介经营机构 230
中介经营机构组建方式 231
中介经营市场 231
国有资产委托经营 231
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的权利与责任 231
国有资产直接委托经营 231
国有资产联合经营 231
内部分层承包经济责任制 232
国有资产股份经营 232
国有资产股份经营下的分配 232
国有资产集团经营 232
授权经营责任制 232
授权经营责任书 232
承包经营责任制 232
承包经营形式 232
承包基数确定方法 233
国有资产租赁经营 233
国有企业租赁经营 233
租赁经营租金确定方法 233
国有资源 233
国有资源的经营特征 234
国有资源经营形式 234
境外国有资产 234
境外国有资产经营 234
境外国有资产经营主体 234
境外国有资产投资模式 234
国有金融资产 234
国有金融资产经营 235
国有金融资产的经营方式 235
国有无形资产 235
国有无形资产经营 235
国有资产投资效果 235
国有资产投资效果考核 235
国有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235
国有资产投资建设周期 235
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投产率 235
国有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 236
国有资产投资生产能力建成率 236
国有资产投资回收年限 236
国有资产投资项目利税率 236
国有资产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236
国有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期 236
国有资产经营监控 236
国有资产保值指标 236
国有资产增值指标 237
社会管理职能监控指标 237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界定 237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核算方法 238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分配基数 238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分配比例确定 238
国有资产收益上的形式 238
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 239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 239
闲置资产调剂市场 239
国家有关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的现行政策 239
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 239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40
国有资产的监督 240
国有资产管理 240
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241
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 241
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241
国有资产管理内容 241
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 242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24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242
非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24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242
承包经营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243
租赁经营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243
股份制经营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243
企业、单位资产的基础管理制度 244
国有资产的占有 244
国有资产优化配置 244
国有资产的处分 244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44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44
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245
国有资产管理局 245
国有资产管理分支机构 245
第十四章 资产评估资产评估 246
资产评估的特点 246
资产评估的要素 246
资产评估的主体 246
资产评估的客体 246
资产评估的依据 246
资产评估的范围 247
资产评估的原则 247
资产评估的程序 247
资产评估的方法 247
收益现值法 247
重置成本法 248
现行市价法 249
清算价格法 249
资产评估的目的 249
资产评估的结果 249
资产评估的对象 249
资产评估标准 250
资产估价 250
破产财产估价 250
清产核资中资产价值重估 250
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的关系 250
重估价值 251
资产评估的内容 251
资产评估的分类 251
资产评估的任务 251
资产评估的功能 251
资产评估的作用 251
资产评估的意义 252
固定资产评估的范围及分类 252
建筑物价值评估 252
自制设备的价值评估 253
融资性租赁的固定资产评估 253
快速折旧 253
流动资产评估 253
流动资金评估 254
专项资产评估 254
无形资产评估 254
版权评估 254
专利权评估 254
技术评估 254
专有技术评估 255
商标权评估 255
专营权评估 255
租赁权评估 255
商誉评估 255
信息评估 255
房地产评估 255
土地资源评估 255
土地使用权评估 256
成本法土地价评估 256
市场法土地价评估 256
收益法土地价评估 256
矿藏资源级差收益的评估 257
待开发矿藏资源价值的评估 257
林木资源价值的评估 257
水资源价值的评估 257
企业评估 257
企业资信评估 257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 257
机器设备的评估 258
存货的评估 258
专项建筑工程价值的评估 258
专项设备安装工程价值的评估 259
专项物资的评估 259
专项存款的评估 259
专项应收款的评估 259
有价证券的评估 259
证券资信评估 259
股票价格评估 260
债券评估 260
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评估 260
工业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评估 261
承包制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评估 261
股份制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评估 261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评估 262
基本建设经济效益评估 262
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估 262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评估 262
支农资金运营效益评估 263
银行信贷经济效益评估 263
国有资产经营报告制度 263
资产评估报告书 264
资产评估机构 264
资产评估操作机构 264
资产评估的管理 264
资产评估管理机构 265
资产评估机构工作规则 265
资产评估管理体制 265
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 265
资产评估的收费标准 266
资产评估基准日 266
第四编 科学领导制度第十五章 领导科学领导科学 267
领导 267
领导三要素 267
领导者 267
“硬”专家领导 267
“软”专家领导 268
专家集团领导 268
领导素质 268
领导结构 268
专业结构 268
智能结构 268
年龄结构 269
性格气质结构 269
工作组织结构 269
领导权力 269
领导权威 269
领导决策 270
领导体制 270
智囊团 270
领导风格 270
领导艺术 270
领导者思维方式 270
民主型作风 271
专制型作风 271
放任型作风 271
科学型作风 271
领导原则 271
统一领导原则 271
系统整体原则 271
分层领导原则 272
职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 272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 272
领导用人原则 272
厄威克十项原则 272
支持关系理论 272
强化理论 273
途径一目标领导理论 273
性格理论 273
人群关系论 273
士气 273
佩顿激励因素论 273
团体动力学 274
领导方式双因素模式 274
第四系统组织 274
管理过程学派 274
第十六章 企业领导制度企业领导制度 274
企业领导体制 275
企业领导学 275
家长式领导 275
经理式领导 275
业务领导 275
任务型领导 275
以事业为中心的领导 275
以人为中心的领导 275
方格管理图 276
独裁型管理 276
放任型管理 276
厂长负责制 276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277
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277
一长三师制 277
一长制与参谋制 277
三级一长制 278
家长制领导体制 278
董事会制 278
双轨制 278
“三人团” 278
经理领导制 278
委员会领导制 279
经济委员会 279
经营委员会 279
专家集团领导制 279
职业“软专家”领导制 279
古典组织理论 279
理想的组织体系理论 279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280
联合分权式管理组织机构 280
模拟分权式管理组织机构 280
企业组织领导体制的规范化 280
公司管理体制 281
直线制 281
职能制 281
直线职能制 281
事业部制 281
矩阵制 281
矩阵交融管理制 282
扁平制 282
星座制 282
多维管理制 282
集权制 282
分权制 283
模拟分权式 283
联合分权式 283
参与制 283
职工参与制 283
国家参与制 283
“两参”、“一改”、“三结合” 284
民主管理制 284
职工建议制 285
提案制 285
禀议制 285
职代会制 285
管委会制 285
厂务会 285
第十七章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86
合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286
租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286
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 286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287
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 287
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287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 287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287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287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287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288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88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288
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88
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288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288
说服教育与执行纪律相结合 288
提高思想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89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289
惩前毖后,治病教人 289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289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 289
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艺术化 289
身教和言教相结合 289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289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多样化 290
最佳工作方法 290
团结—批评—团结 290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290
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 290
思想政治工作奖惩制度 290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 290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291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291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291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 291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29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 291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基本条件 291
政工员 291
助理政工师 291
政工师 292
高级政工师 292
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292
第十八章 职工教育教育 292
教育事业 292
教育职能 293
现代教育 293
未来教育 293
教育社会化 293
正规教育 293
义务教育 293
自学考试教育 294
函授教育 294
继续教育 294
职业教育 294
干部教育 294
成人教育 294
职工教育 295
职工教育的功能 295
职工教育经济学 295
职工教育经济资源 296
职工教育投资 296
职工教育投资的特点 296
职工教育投资分配 296
职工教育经费来源 296
职工教育成本核算 297
职工教育经济分析 297
职工教育经济分析方法 297
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 298
职工教育经济效益计量 298
职工教育第一经济效果 298
职工教育第二经济效果 299
职工教育经济统计 299
职工教育经济指标 299
职工教育管理 299
职工培训制度 299
职工培训 300
就业前培训 300
学徒培训 300
职工在职培训 300
多渠道集资办学 300
委托培养与有偿分配 300
过分教育 301
职业培训 301
岗位培训 301
就业前培训 301
就业后培训 301
第五编 科学管理制度第十九章 科学管理管理 302
风险管理 302
适度管理 302
企业化管理 302
企业管理 302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管理 303
生产经营型管理 303
传统管理 303
科学管理 303
无缺点管理 304
现代企业管理阶段 304
泰罗制 304
巴克制 304
动作研究 304
工作分析 305
企业的自我约束 305
对企业行为的社会监督 305
行为科学 305
X理论 305
Y理论 306
Z理论 306
目标激励理论 306
挫折理论 306
帕金森定律 306
格拉西尔试验 306
斯隆模式 307
经营家族主义 307
目标管理 307
民主管理 307
群众管理 307
专业管理 307
誓约管理 308
管理的重要性 308
管理的必要性 308
管理的两重性 308
管理的社会性 308
管理的时代性 308
管理的科学性 308
管理资源 308
制造资源计划 308
管理要素 308
管理七要素 309
管理职能 309
管理的社会功能 309
管理原理 309
系统原理 309
整体性原理 309
相关性原理 309
验证性原理 309
整分合原理 309
弹性原理 309
封闭原理 310
相对封闭原理 310
人本原理 310
动力原理 310
行为原理 311
开放原理 311
动态发展原理 311
效益原理 311
反馈原理 311
管理的能级原理 311
管理原则 311
企业管理原则 311
法约尔管理原则 311
组织 312
分工协作原则 312
适当授权原则 312
弹性结构原则 312
精简与效率原则 312
统一目标原则 312
统一指挥原则 312
责权对等原则 313
管理跨度原则 313
价值原则 313
时效原则 313
管理方法 313
企业管理方法 313
经济方法 313
采用经济方法的基本原则 314
行政方法 314
法律方法 314
宣传教育方法 314
咨询顾问方法 314
效益管理法 314
管理手段和工具 315
管理思想 315
管理目标 315
企业管理机构 315
管理过程 315
管理咨询 315
管理层次 315
管理幅度 315
公司管理模式 316
确定公司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316
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316
公司集中管理下的小分权管理模式 316
公司统一管理下的大分权管理模式 316
第二十章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316
现代管理科学 316
经济管理学 317
企业管理学 317
现代企业管理学 317
厂长学 317
工业企业管理学 317
工业企业经营学 317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 318
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学 318
林业经济管理学 318
建筑企业管理学 318
商业企业管理学 318
乡镇企业管理学 318
生产建设计划管理学 318
生产管理学 318
质量管理学 318
企业财务管理学 318
管理会计学 319
管理统计学 319
管理社会学 319
管理工程学 319
管理心理学 319
管理哲学 319
系统管理学 319
行为管理学 320
比较管理学 320
第二十一章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制度 320
企业标准化 320
标准化 320
综合标准化 321
超前标准化 321
产品设计和试制标准化 321
产品基本参数标准化 321
材料标准化 321
计量单位标准化 321
工艺标准化 321
建筑标准化 321
建筑设计标准化 321
建筑产品标准化 321
包装标准化 321
单证格式标准化 322
标准化的形式 322
标准化经济效果 322
标准 322
标准的分级 322
国际标准 322
国家标准 323
部标准 323
专业标准 323
企业标准 323
强制性标准 323
自顾性标准 323
基础标准 323
期量标准 323
产品标准 323
产品质量标准 324
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 324
出口机电产品质量标准 324
商品标准 324
加工标准 324
增值标准 324
包装标准 324
工业品市场细分标准 324
消费品市场细分标准 325
衡量市场信息管理的标准 325
竞争需要标准 325
原产地标准 325
服务标准 325
管理标准 325
方法标准 325
工作标准 325
技术标准 326
技术等级标准 326
建筑标准 326
工程建设标准 326
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326
安全标准 326
药品标准 326
卫生标准 326
环境保护标准 326
劳务工资标准 326
劳动保护标准 327
经济效果评价标准 327
征税标准 327
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标准 327
标准的等效性 327
标准的约束性 327
制订修订标准 328
制订标准的程序 328
标准的编写方法 328
标准的贯彻 328
标准的编号 328
标准体系 329
标准体系表 329
数值分级制度 329
代号和代码 329
型式型号 329
等级 329
规范 329
规格 329
规程 329
标准的协调原则 329
可证实性原则 329
目的性原则 330
标准的有效期 330
第二十二章 资源配置资源 330
经济资源 330
自然资源 330
气候资源 330
水资源 330
光能资源 330
热量资源 331
土地资源 331
海洋资源 331
滩涂资源 331
生物资源 331
森林资源 331
旅游资源 331
人口资源 332
劳动力资源 332
能源资源 332
矿物资源 332
科技资源 332
技术资源 332
农业资源 332
国防资源 332
生产要素 332
资源分配 333
平等和效率的交替 333
资源配置 333
资源配置二重论 333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33
基础设施项目 333
资源开发项目 333
生产力布局 333
产业布局 334
工业布局 334
生产布局 334
能源工业布局 334
煤炭工业布局 334
石油工业布局 334
电力工业布局 334
钢铁工业布局 335
有色金属工业布局 335
化学工业布局 335
建材工业布局 335
机械工业布局 335
电子工业布局 335
火电站布局 336
水电站布局 336
食品工业布局 336
纺织工业布局 336
农业配置 336
粮食作物布局 336
商品粮基地 336
经济作物布局 337
棉花布局 337
油料作物布局 337
糖料作物布局 337
林业布局 337
交通运输网布局 337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