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年鉴 200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树骅编
  • 出 版 社: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16716302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收论文35篇,分为“儒学与以德治国”、“儒学与道德建设”、“儒学与家庭伦理”、“儒学与其人文价值”,从不同侧层、不同角度对儒学进行了研究。

特稿 1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王光英 1

专论 栏目主编 王钧林 3

儒家思想对当今“和平与发展”问题可有之贡献&汤一介 3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王修智 6

文选 栏目主编 寿杨宾 9

德侔天地,光照千秋&孔德懋 9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成中英 12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安乐哲 郝大维 19

周易与原始儒学&池田知久 30

乾坤相合论——儒学六合管理论之一&徐广权 38

儒学研究状况 栏目主编 苗润田 43

综述&大河 43

一、儒学与全球化问题 43

二、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47

三、儒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49

四、儒学与宗教 50

五、儒家传统与人权问题 51

六、儒家思想与中国科技的发展 52

七、二十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52

先秦儒学研究&修建军 53

一、孔子研究 53

二、思孟研究 56

三、荀子研究 57

四、先秦儒家综合研究 58

五、儒经研究 60

六、比较研究 61

汉唐儒学研究&刘厚琴 62

一、儒学与经学的整体性研究 63

二、魏晋玄学研究 65

三、齐鲁文化研究 66

四、易学与诗学研究 67

五、董仲舒与其他儒家人物研究 69

宋元明清儒学研究&张祥明 71

一、宋元明清儒学的整体性研究 71

二、儒学方法论的研究 73

三、理学与佛学、道家、易学的关系 75

四、儒学本体论的研究 76

五、儒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 77

六、儒家的史学思想研究 77

七、其他 78

近代儒学研究&张颂之 79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近代儒学 79

二、近代儒家人物研究 82

现代新儒学研究&刘雪飞 89

一、第一代新儒家研究 89

二、第二代新儒家研究 93

三、第三代新儒家之观点及第三代新儒家研究 94

四、现代新儒学相关问题研究 96

上博藏简与儒学研究&杨春梅 98

一、上博藏简的学术价值 98

二、《诗论》简研究 99

三、上博简与郭店简比较研究 109

儒学学术动态 栏目主编 陈启智 111

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第二十一次研讨会 111

上博藏楚简《诗论》学术研讨会 112

“儒家与宗教”学术研讨会 113

南京大学举行第一次简帛暨出土文献研讨会 114

“儒教研究茶座”第三次讨论会 115

韩国实学思想研讨会 115

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116

“孔子与中国文化”研讨会&李毓英 118

两岸孔孟学术思想座谈会 120

传统中国教育与二十一世纪的价值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朱汉民 肖永明 120

“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23

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25

“儒家与生态”讨论会 128

第五届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示范 132

“儒学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示范 134

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 138

“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 140

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刘大钧 141

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文远竹 147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148

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第二十三次研讨会 149

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高级研讨班 150

海峡两岸西方哲学东渐百年学术研讨会 154

第一届海峡两岸傅伟勋、韦政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讨会&谢永鑫 156

第五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 159

中国秦汉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60

中国贵阳(修文)阳明文化节暨阳明学术研讨会&李友学 161

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学术研讨会 164

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167

“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168

第三届国际儒商研讨会 171

王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 172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176

第四届国际儒商大会&李友学 178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 179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孔节办 181

儒学研究机构(团体)及其动态 栏目主编 王钧林北京市 182

国际儒学联合会&曹凤泉 182

中国实学研究会&张践 183

中国文化书院&胡仲平 18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丘山 185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叶瑞昕 186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187

河北省 188

山西省 188

辽宁省 188

吉林省 189

黑龙江省 189

黑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柴文华 189

上海市 190

江苏省 190

浙江省 190

温岭市孔子学会&张悟新 191

山东省 191

中国孔子基金会&刘永鹏 191

山东周易研究会&于界川 192

孔子研究院&孔祥林 许涛 192

曲阜市颜子研究会&国伟 193

邹城市孟子研究会&刘培桂 194

安徽省 195

安徽儒学研究活动&解光宇 195

福建省 196

河南省 196

湖北省 197

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李维武 197

湖南省 197

广东省 198

国际儒商学会&潘亚暾 198

广东儒学研究会&程潮 200

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程潮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

海南省 201

江西省 202

上饶师院朱子学研究所 202

重庆市 203

四川省 203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蔡方鹿 203

云南省 204

贵州省 204

贵阳王阳明研究会&李友学 205

陕西省 206

甘肃省 206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朱林 206

儒学论著选介 栏目主编 丁原明 207

儒学论文选介 207

中国古代大儒情怀的变异&张次第 207

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从儒家的仁礼观看儒学发展的两种方式&颜炳罡 208

经典的条件:以早期儒家经典的形成为例&王中江 208

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任强 208

“君子论”——为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立基的人文主体&李孺义 209

孔子与《易传》——论儒家形而上学体系的建立&朱翔飞 209

孔子天人之学的生态意义&蒙培元 209

孔子思想与世界和平——以主体性和他者性而论&金惠敏 210

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辩证&黄克剑 210

华夏文明的建构与古代政治的经纬——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的重新审视&杨庆存 211

郭店儒简“性”、“情”说探微&丁原明 211

从郭店楚简看原始儒家德性论&戴兆国 211

思孟学派考述&梁涛 212

孟荀学风之比较&张小稳 212

孟子车非孟子考:思孟关系考实&郭沂 212

《周易》古义考&刘大钧 213

试论《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欧阳康 孟筱康 213

《周易》的智慧&张立文 213

太极思维: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刘明武 李材尧 214

《周易》的生存智慧与中国家训文化&尹旦萍 214

论《易传》的学派属性——与陈鼓应先生商榷&陈启智 215

论扬雄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边家珍 215

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王新春 215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林忠军 216

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刘玉平 216

科举制度的衰落和制度化儒家的解体&干春松 216

濂溪学中“无”的智慧&朱汉民 郑明星 217

试论宋初“三先生”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杨朝亮 217

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徐仪明 217

张载答范育书三通与关学学风之特质&林乐昌 218

胡安国理学与史学相融及其影响&何俊 218

试论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葛荣晋 219

道学心态下的朱熹&孙利 219

“缘情”:朱熹治经之依据&李清良 219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张毅 220

儒学经传的怀疑与否定中的论说方式——以王阳明、陈确的《大学》辨证为例&陈立胜 220

为心学一辩——元代吴澄的心学观&方旭东 221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雍繁星 221

宋明易学论象与数&郑万耕 221

清初儒学的经道合一论与学风演变&汪学群 222

王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陈来 222

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章启辉 222

关于《宋元学案》的“浙学”概念——作为话语表象的“永嘉”、“金华”和“四明”&[日]早坂俊广 223

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王记录 223

论黄宗羲的两个哲学命题&邓名瑛 224

关于扬州学派的几个问题&王俊义 224

乾嘉朴学的缘起及启蒙意义&于瑞桓 224

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周积明 225

毛奇龄与乾嘉经学典范的重塑&陈居渊 225

经典解读中的原创思想负载——从《孟子字义疏证》与《孟子微》看&任剑涛 225

十八世纪义理之学的确立与建构——以戴震思想为例的个案分西&王杰 226

戴震哲学与《几何原本》关系考辩&王世光 226

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杨效雷 226

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倡立孔教的活动&喻大华 227

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周辉湘 227

近代中国儒学的嬗变及其历史启示&刘少虎 228

传统宇宙观的崩溃与王国维早年的思想危机&赵利栋 228

从康德到熊十力:“知智之辩”&胡伟希 228

易理诠释与哲学创造:以熊十力为例&高瑞泉 228

智的直觉何以可能——试论牟宗三对形上方法论的重建&贡华南 229

牟宗三与现象学&倪梁康 229

论后牟宗三时代新儒学的发展走势&李翔海 230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概述&陈代湘 230

儒学宗教论的两种进路——以牟宗三、任继愈为例&苗润田 231

现代新儒家论文化与人的关系&许宁 231

儒、墨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管仕福 231

文本诠释与理论转移——中国哲学文本诠释三例&冯耀明 232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方朝晖 232

德治及其中国路径的比较与反思——兼论原始儒学现代化的一种选择&梁晓杰 232

儒学著作选介 233

中国经学史十讲&朱维铮 233

儒学元典与中国诗学&李凯 234

儒道哲学阐释&刘学智 235

诠释学与先秦儒家之意义生成——《论语》、《孟子》、《荀子》对古代传统的解释&刘耘华 237

情感与理性&蒙培元 237

曲阜庙城与中国哲学&傅崇兰 孟祥才 曲英杰 吴承照 238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乐爱国 239

大易集义&刘大钧 240

湘学原道录&朱汉民 241

“神体儒用”的辨析: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王健 242

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姚新中 243

两汉经学与社会&孙筱 244

儒学与汉代社会&刘厚琴 245

《白虎通义》与汉代社会思潮&王四达 246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漆侠 247

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彭永捷 248

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钱明 249

清代学术探研录&王俊义 250

清初三礼学&林存阳 251

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汪学群 252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张昭军 253

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熊十力体用思想研究&张光成 254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周立升 颜炳罡 255

现代儒学重构研究&杨明 256

湘学(第二辑)&方克立 257

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性问题&唐文明 257

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黄俊杰 258

儒学论著索引 260

论文目录&郭鲁兵 林雨 260

著作目录&齐姜红 林雨 281

儒家胜迹图考 289

海内外部分孔庙(共22枚)&孔祥林 289

儒学研究在港澳台和国外 栏目主编 蔡德贵 295

儒学研究在港、澳、台 295

香港&蔡德贵 295

澳门&蔡德贵 296

台湾&蔡德贵 蔡燕颖等 297

儒学研究在国外 302

新加坡&元哲 302

日本&大众 304

韩国&儒联大众等 304

马来西亚&尔贝诺 彭健伟 盛盟强等 307

印度尼西亚&元哲 315

泰国&元哲 316

美国&元哲 海苗 316

德国&吴晓樵 342

俄罗斯&草舒 342

法国&社科 342

儒学2002年纪事 栏目主编 寿杨宾 343

1~12月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