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镇基本概况 1
1.1 自然与区域环境 2
1.1.1 自然 2
1.1.2 区域环境 3
1.2 沿革 5
1.2.1 早期 7
1.2.2 中期 7
1.2.3 后期 7
1.2.4 近现代 7
1.3 经济 7
1.3.1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情况 7
1.3.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 9
1.4 人口 10
1.4.1 10年镇区人口情况 10
1.4.2 2004年镇域人口分析 11
1.4.3 村镇人口比例 11
1.4.4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1
1.5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 12
1.5.1 对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12
1.5.2 城镇化水平的地区性差异 12
1.5.3 村镇体系 12
1.5.4 镇域中学、小学、幼儿园 16
1.5.5 镇域市场分布 17
1.5.6 医疗卫生 17
2 古镇形态 18
2.1 古镇山水格局——山、水、镇 18
2.1.1 选址——依山就势 18
2.1.2 布局——因地制宜 20
2.2 古镇的空间布局 21
2.2.1 空间形态 21
2.2.2 古代城镇布局 22
2.2.3 当代城镇布局 24
2.3 古镇肌理 27
2.3.1 街区与街巷 27
2.3.2 现状建筑群 39
2.3.3 典型古街巷介绍 43
2.3.4 古今对话——存在的问题 44
2.4 古镇的环境景观 45
2.4.1 景观整体情况 45
2.4.2 山景——山体形态与分布 46
2.4.3 水景——水系景观分布与形态 46
2.4.4 界面 47
2.4.5 特色环境景观要素 49
3 建筑特色 50
3.1 建筑形态 50
3.1.1 组群 50
3.1.2 空间 52
3.1.3 造型 55
3.1.4 构筑 56
3.2 类型研究 58
3.2.1 会馆建筑类型特点 58
3.2.2 庙宇建筑类型特点 59
3.2.3 宗祠建筑类型特点 60
3.2.4 民居建筑类型特点 60
3.3 典型建筑 61
3.3.1 宗祠建筑 62
3.3.2 庙宇建筑(宗教建筑) 66
3.3.3 传统民居 72
3.3.4 碉楼 76
3.3.5 其他 76
4 装饰艺术 79
4.1 装饰特色 79
4.2 形式 80
4.2.1 图案 80
4.2.2 雕刻 81
4.2.3 色彩 81
4.3 装饰测绘 82
4.3.1 门、窗及装配件 82
4.3.2 撑拱、驼峰、脊饰、柱础 87
4.3.3 檐枋、雀替 91
4.3.4 瓦当、滴水 92
4.3.5 梁饰、花墙、垂瓜柱 93
4.3.6 家具 97
5 社会文化 99
5.1 社会 100
5.1.1 社会组织 100
5.1.2 社会现象 101
5.1.3 社会风情 101
5.2 文化遗存 103
5.2.1 物质文化遗产 103
5.2.2 非物质文化遗存 107
5.3 风景旅游 108
5.3.1 青紫山 109
5.3.2 飞龙洞 109
5.3.3 温中坝 109
6 保护与发展 110
6.1 古镇的保护 110
6.1.1 保护的核心 110
6.1.2 保护分级 111
6.1.3 保护措施 113
6.1.4 分期保护规划 115
6.2 古镇保护规划 115
6.2.1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115
6.2.2 绿化、景观与风貌规划 117
6.2.3 城镇风貌格局保护规划 121
6.2.4 重点地段整治规划 121
6.2.5 传统街道及节点整治 124
6.2.6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25
6.3 旅游发展规划 127
6.3.1 旅游业现状概况 127
6.3.2 旅游资源评价 128
6.3.3 古镇旅游发展战略 131
6.3.4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33
后记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