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G.齐美尔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21078100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学术译著。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试图通过货币这单独一个例证而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生活最表层的现象与生活内部最地层的深邃之流和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在历史唯物主义底下构建一个基础,以便维持经济生活构成思想文化的起因这一解释的价值”,并张扬他所坚持的相对主义世界观。

分析篇 3

第一章 价值与货币 3

一 实在与价值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范畴,我们的表象就是以此为内容而形成世界的图像;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实践中的客体性作为全部主观价值的规范化或保证;经济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体化,其原因在于直接享受的主体与享受客体之间拉开的距离;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类似性;经济作为一种(通过辛劳、放弃、牺牲)建立距离、同时又征服这一距离的活动 3

二 交换作为扬弃物的纯主观价值意义的起因;在交换中,事物通过对方来表达自己的价值;一个物品与另一个物品相交换而使物品的价值客观化;交换作为生活形态和作为经济价值的前提,作为首要经济事实;效用理论与稀缺性理论解析;价值与价格;社会制定的价格作为客观调节价格的预备阶段 26

三 相对主义世界观的经济价值体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相对主义世界观的例证;无穷无尽的证据构建和辗转复折的相互求证;真实之客观性与价值之客观性作为各种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货币作为交换关系的自主表达,这一关系使需求客体转化成为经济客体并建立起事物的可替代性;从其价值稳定性、发展和客观性方面看货币的本性;货币作为一般存在形式的物化,事物据此而从其相互关系中获得各自的意义 53

第二章 货币的实体价值 88

一 为了履行衡量价值的功能,货币的内在价值看似不可或缺;衡量的问题种种;有效货币量;货币的内在价值构想的发展把单个商品与单一货币量之间的直接相等换算成为单个商品跟当前有效商品总量之比与单一货币量跟当前有效货币总量之比相等而批驳货币内在价值论;这两个分数之分母的潜意识性;货币的功能价值独立于其全部实体价值的逻辑可能性;货币最初具有充分价值的必要性;货币超越这一阶段的纯符号性等价构想的发展 88

二 放弃货币实体的非货币性用途;反对符号货币的第一个理由:使货币的内在价值成为多余的货币-商品关系无法准确地确定,货币的内在价值可以作为这一欠缺的补充;反对符号货币的第二个理由:符号货币的供应具有无限增加的可能性,货币相对论者将无视货币供应量的绝对高限而引发种种错误;货币的拥有货币从实体意义向相对主义意义的不可能充分实现的发展作为一般行为的例证,以及现实与纯概念的相互掣肘 112

三 货币从实体性向功能性发展的历程及社会的制约;社会互动种种及其结晶成为特定形态;货币政策;货币的功能;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经济区域的大小、分散与集中程度对货币之实体特性的意义;货币向功能性转变及其各别的功能:促进贸易、稳定价值尺度、动员与集中价值;货币日益消退的实体意义;货币日趋上升的价值意义 130

第三章 货币在目的链中 172

一 目的性行为作为主客体之间的意识互动;目的考量链的不同长度;工具作为加强型手段;货币作为工具的最纯粹的例证;货币因其具有无限的可能用途而使其价值得到提高;财富的无形增值;同一货币量作为一大笔和一小笔财产之一部分的差别;货币的纯手段属性使货币有可能成为难以融合到社会中去的人们的专属领地 172

二 手段发展成为目的的心理历程;货币作为手段发展成为目的的最极端例子;货币作为目的的角色随时代的文化趋势而定;货币的目的论地位及其心理后果;贪婪与吝啬;挥霍;苦行式贫困;现代犬儒主义;乐极生厌 200

三 货币的量作为货币的质;不同风险量的主观差别;一个普遍现象:量变的因造成不同质的果;经济识阈;经济刺激下的差别感;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财产所有者的人格统一性及其意义;事物的形式与数量在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关系;量与质在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关系,以及货币于其中的意义 235

综合篇 263

第四章 个体自由 263

一 自由与义务共存;与义务相伴随之自由的等级划分取决于义务是直接针对人身还是只针对劳动产品;货币义务作为最切合于人身自由的义务形式;所有权变更造成的价值最大化问题探源;文化的发展使人们对更多的人有所需求,同时又使人们对特定个人的依赖性大为减少;货币是与个人因素无关的人际关系的媒介,因而也是个体自由的媒介 263

二 占有作为活动;拥有与存在的相互依存;拥有与存在的相互依存因货币的拥有而瓦解;自由的缺乏作为各种心理活动链的缠结:当一个心理活动链与另一个最普通的心理活动链互相缠结之时,自由的缺乏程度最小;从起源于经济利益的关系中看自由的匮乏;自由作为自我在物上打下的印记,作为财产;货币财产对自我的无条件与有条件顺从 286

三 人身与占有的分化;货币造成的空间分离和技术客观化;总人格与其特定成就相分离,以及这一分化对成就的等价物造成的后果;货币使个体在群体中独立;货币使新的结社方式成为可能,以及大协作;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之间的一般关系 317

第五章 个人价值的货币等价物 343

一 偿命金;对人的估价从功利性向客观性和绝对性转变;罚款与文化发展的诸阶段;人的日益分化与货币的无区分性作为货币日益扩大的不足之因由;买卖婚姻;买卖婚姻与妇女的价值;性别间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金钱与卖淫之间的典型关系及其类似于凶杀赔偿金的发展;为钱而婚;贿赂;迥异性观念与货币 343

二 具有特定内容的权利转化为货币债权;可强制执行的义务;实物价值变换为货币价值:自由的消极意义及人格的连根拔;个人成就及其货币等价物在价值上的差异 390

三“劳动货币”及其原理;脑力劳动的无偿成果;劳动等级的差别作为量的差别;体力劳动作为劳动计量单位;可折算为体力劳动价值的脑力劳动价值;劳动效用的差别作为反对“劳动货币”的论据,因而加深对货币意义的了解 407

第六章 生活风格 428

一 货币经济造成的理智功能对感情功能的优势;缺乏特色而具有客观性的生活风格;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从内容看它们是超个人的;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从功能看它们属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货币跟法的和逻辑的理性主义的关系;现代的计算性 428

二 文化观;物文化的发展与人文化的滞后;精神的客观化;劳动分工作为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相背离的原因;主观文化偶尔拥有的优势;货币与这些对立运动之载体的关系 447

三 自我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化作为生活风格差异的表现;拉大距离和缩短距离的现代趋势种种;货币在拉大与缩短距离这个双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信用;技术至上;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以及与此相反;节奏与对称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趋势;货币作为载体类似于节奏与对称的发展;发展;生活的步调、其交替变化与货币供应的速率;金融活动的集中;价值的流动;恒定与运动作为领会世界的范畴,两者都综合体现在存在的相对性之中;货币作为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标志 474

主要译名对照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