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形成&秦德芬 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刘格敏 1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赵曜 2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刘鹏 38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李道中 4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叶庆丰 5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周锡荣 69
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李道中 80
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关系的战略思想&刘玉芬 88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龚学增 9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严书翰 108
第二部分 专论 117
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水平 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丁关根 117
加强领导 总结经验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吴邦国 120
当前领导干部需要强化的几个观念&姜春云 123
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尉健行 126
关于科教兴农的几个问题&温家宝 129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9周年&张万年 132
为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开拓前进&宋健 135
让每个儿童都有更美好的今天和明天&彭珮云 136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胡绳 139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马文瑞 143
贯彻《决议》精神 推动先锋工程&王茂林 145
大力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王忠禹 146
迎接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王梦奎 148
发展经济首先必须把农业搞上去&毛致用 150
坚决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毛致用 151
乡镇企业也应为“两个转变”作出新贡献&乌力吉 153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尹克升 154
加速发展乡镇企业&邓鸿勋 155
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途径&田凤山 156
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几点思考&白立忱 160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邢贲思 161
香港与内地密切合作是未来经济共同繁荣的战略选择&回良玉 165
对外开放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朱森林 167
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刘江 169
顽强拼搏 富民兴黔&刘方仁 172
学习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指导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崭新实践&刘忠德 174
迎接21世纪陕西经济的腾飞&安启元 1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反腐倡廉:海南经验&阮崇武 179
坚持六个统一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孙文盛 182
从政治上观察研究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杨正午 185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杨健强 187
坚持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重要讲话的体会&肖扬 190
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吴官正 193
企业改革的政策取向&汪啸风 196
国有企业改革与职工主人翁地位&张丁华 198
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张全景 200
从奔小康起步,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张德江 206
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陈明义 209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陈焕友 210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陈锦华 212
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纪念《中英联合声明》签署10周年&周南 213
依靠科教实现粮食增产&周光召 216
加强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和跨世纪发展战略的研究&郑必坚 218
进一步抓好决策落实&胡富国 219
讲政治与反腐败&侯宗宾 222
结合实践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硕果——读《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逄先知 225
大力塑造和倡导“湖北精神”&贾志杰 226
面向世纪的化学工业 培养跨世纪的年轻干部&顾秀莲 228
提高干部素质 加强班子建设&顾金池 229
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徐永清 230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几个问题&徐匡迪 231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高严 234
加深认识 加大力度 加强领导 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高德占 235
中国妇女的时代强音&黄启璪 237
跨世纪宏伟建设蓝图和邓小平发展战略理论&龚育之 240
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阎海旺 242
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葛洪升 243
搞好党的建设 振兴国有企业——关于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程维高 246
满怀信心奔向21世纪&曾培炎 248
坚决落实讲政治的要求 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傅全有 252
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戴相龙 256
运用市场经济法则组织三峡工程建设&陆佑楣 258
党委要管全局 抓大事&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 260
邓小平的人才思想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彦申 263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德育&任彦申 266
党的基本路线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刘广祥 269
坚持实事求是 搞好综合研究&王路明 270
认真实施代表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代表工作&李振 271
努力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杨春贵 273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邓楠 275
浅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李士忠 277
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壮举——京九铁路建设的思考&孙永福 278
转变观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邵秉仁 281
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曹克明 282
关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刘荣惠 285
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康义 286
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千奋勇 287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韩喜凯 289
全新的事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在广西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丁廷模 291
略谈调查研究与决策&牟玲生 294
以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为根本指针 把领导科学的学习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刘学斌 296
努力提高我省对外经济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哲洙 298
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张好生 300
精简机构 转变职能&伊钧华 301
确立现代食物观念 大力增加食物总量&童万亨 303
公安机关全力为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服务&徐衍东 304
继往开来 履行职责 把参政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吴葵光 305
坚持主客观相统一 加快山区农业开发&徐晓春 307
少数民族不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夏日 309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初探&万良适 311
试论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黄语扬 314
加速推进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步伐&黎中 316
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程步云 318
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腐败的发展动向及抑制策略&葛圣平 319
论跨国贪污贿赂案件的信息交流与司法协助&郑义正 321
论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王世文 322
关于地方人大执法监督的几个问题&王国本 324
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何德尔拜 326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梁林 327
略论政府法制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段绪申 328
我们是怎样处理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的&秦振华 330
关于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若干问题&王立忠 332
北京市局、总公司、高校统战工作部门设置的情况和建议&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334
如何让外商在合资企业控股——湖北省经贸委副主任鄂万友一席谈&朱修鑫 336
关键要有好的机制&张德利 337
稳中求进必须强化农业基础&申联彬 338
新闻工作与经济建设&杨波 339
论工资时代&曾献国 341
对加快广东地方立法工作的几点体会和设想&张斌 342
扩大公民参与程度的有效途径&郝志远 344
大力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沈仁道 345
长治久安必须建好“柱石”&鲁德喜 347
建构抑制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有效制度&吴振钧 348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孙有福 350
铁路企业实行和谐管理初探&李蕴 351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陆武雄 353
以“保供、稳价”为重点切实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夏贤忍 355
苏北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张泉源 356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做合格的领导者&谢允坚 358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王庆录 359
关于海南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叶斌 周洪晋 361
把发展与创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黄进先 36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几个问题&周祖元 363
香港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及其启示&黄文虎 365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卢万元 368
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计划培育市场&杨正南 369
动员社会力量 抑制通货膨胀&宋庆 371
四川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傅应铨 371
加大改革力度 尽快使人才进入市场&刘连生 373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邓道坤 374
深化理论研究是做好工作的保证&马琳 376
关于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学习的思考&相从智 滑云龙 377
切实发挥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龙德发 379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王永锡 380
关于价格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思考&尹霖初 381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卢文舸 382
邓小平理论卓越贡献&俞少年 384
从自治区区情出发 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郝继业 385
陕西省开展明码实价试点的基本做法&郭治钧 386
社会管理初论&王思斌 387
高校科技成果应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的体会&吴宝科 391
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子义 393
发展才是硬道理&孟建波 394
宽进严出 开拓办学新路&王锡宇 396
干部人事工作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搞好服务&郝凡 397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考&王国栋 399
大力发展我省的商标事业 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朱东海 400
加快成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朱永明 402
寻求最佳结合的领导艺术&李锡炎 403
加强质量工作 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王银升 405
浅析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周伯琦 406
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梁长森 408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吴焰 410
关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思考&鞠庆麒 412
稳定商品市场要发挥国有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唐志萍 414
关于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张岗望 415
内蒙古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许岢 417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对策&李玉玺 419
掌握唯物辩证方法搞好劳动制度改革&何闽旭 421
抓住机遇 大胆改革 促进湖北高等教育发展&袁继凤 422
计划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建议&姚富 424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缪启明 426
一抓“大块头” 二抓“畅销货”&谷玉川 427
企业试行股份制的思考&张梓钟 429
公安工作必须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阿不都热西提·乌斯曼 430
加快青海省供销社的改革步伐&刁文庆 432
效益原则——人生价值取向的基点&陈春花 张毅 433
第三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综论 437
文献摘编 437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443
文章选编 443
试论邓小平理论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吴光政 443
邓小平理论特色贵在特&王承鳌 44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特征&潘志德 447
要全面把握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观点&刘新华 448
试论邓小平战略思想的基本点&曾端祥 452
注重结合 学好《纲要》&赵琨 454
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根据&杨述杰 45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的伟大的纲领&高永松 4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心鉴 458
试论邓小平理论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陈志强 46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李全发 46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时代意义&陈国权 463
浅析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丘国仁 465
论邓小平的文化观特点&牟岱 466
邓小平对列宁政治观的发展&彭纳揆 468
论邓小平的革命立场观&贾文炳 470
试论邓小平抓机遇的领导艺术&文锦菊 472
领导艺术漫谈&沈培新 473
论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特色&康子明 475
论邓小平的领导伦理思想&杨万龙 476
论执政党的政治优势&陈建坤 479
重视逻辑知识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伍枝勤 481
新时期领导协调工作的特点与方法&刘演煌 483
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综合趋向&唐孝祥 48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哲学&梁琼芳 王毅 袁惠民 486
简论社会关系“总和”的实现过程&余常德 488
坚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周清霖 489
学习十四大精神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银福禄 490
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张江明 马中柱 492
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的设想和思路&张江明 493
关于深化、拓展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若干思考&李秀潭 494
应用哲学的原则和方法初探&江泽坡 495
《哲学笔记》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王登云 497
论主体性作用的“自我”机制&张宝印 498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宋凌霄 500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使命&李淳燕 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纲&孟昭元 504
试论广义生产论&弓克 505
对我国技术经济学形成发展阶段划分的再认识&陈学圣 509
对“信息经济学”的几点质疑&张宽海 510
顺应时代要求更新政治经济学内容与方法&李相合 512
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研究&王炳元 513
发展经济要增强十个意识&周国丰 514
新时期必须树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瞿仁信 516
邓小平与毛泽东思想&李买富 517
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李济琛 519
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探索&左邱宇 520
毛泽东同志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沈建蒙 521
毛泽东十年探索浅析&鲁兵 523
毛泽东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共同点&王颖 524
论毛泽东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李建国 526
试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秦康明 528
毛泽东的科技管理思想与实践&胡多英 李德敏 530
毛泽东新闻思想个性谈&赵一建 532
浅谈毛泽东的文章本原观&贾占清 533
试析毛泽东的农民休养生息观&许平 535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成果&朱玉坤 周生文 537
关于毛泽东接班人战略的回顾与思考&戴久乐 538
浅论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周建国 540
周恩来对外开放思想撷要&司云胜 542
四个现代化战略决策的形成&薛培松 543
中国社会变革的选择&王连喜 孔圣根 546
真理的确定性是坚定性与自信心的基石&董孟华 547
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与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郭广迪 杜寿奎 549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社会主义观&管秀云 550
20世纪社会运动教训反思&李元书 552
简论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的意义&黄英 555
析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尹协和 556
略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黄文靖 558
论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领域的矛盾&梁渭雄 559
析民主社会主义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实质&谢万源 561
要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出来&崔玉昆 562
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青人 563
全面认识张家港成就的典型意义&新望 565
《毛泽东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简评&赵继峰 566
论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勇气和胆略&刘祝峰 567
第二章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570
文献摘编 570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575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575
文章选编 57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唯物论特色&章岳云 575
提高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自觉性&项福昌 578
关于解放思想的几点认识&徐金昌 57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宋才发 58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现代化建设时代精神的精华&翁世盛 582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吴大保 58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陈小安 584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晁明寿 586
试论邓小平的矛盾同一性思想&邹之坤 588
解放思想与尊重规律&王勤明 589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巴图苏和 591
论我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常好礼 59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冯秋萌 嘎瓦 594
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新视角&胡正 595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和创造性&王德宽 597
坚持实事求是 反对浮夸虚假&张兆清 598
对“如实反映情况”的哲学思考&盛兆辉 吴海源 599
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哲学特征&葛弘模 601
扫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梅倩 602
从“左”的表现特征看防“左”的重要性&陈盛仪 604
应对“中国特色”做出积极性的阐释&张福贵 605
邓小平理论与茂名实践&肖贤成 606
哲学家的使命&庄穆 607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性与真善美的统一&王守义 王玉柱 608
试论社会制度及其基本制度与社会体制&王孝哲 610
毛泽东哲学:当代民族精神的精华&吴忠希 611
发扬抗战精神 促进经济建设&李鸿轩 613
评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的传统理解&王荫庭 614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王传邃 616
超前意识与21世纪哲学&孙洪敏 6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于桂荣 618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彭洪志 619
邓小平理论的特色和风格&杨自度 620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真正动力&谢昌余 622
中国历史哲学演进新析&谭元亨 624
论相对过剩人口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人口规律&何临勇 626
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刘锋 628
论邓小平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甘文阁 629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的深层思考&郭大俊 630
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周成翼 631
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丁维陵 633
驾驭市场经济要有点冒险精神&高立胜 63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牢牢把握“生命线”&黄荫诺 636
试论邓小平讲大局思想&李三琪 638
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陈福强 639
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王文 640
解放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谈正毅 642
改革: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杨正江 643
邓小平领导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思考&王振华 644
学习哲学尤需讲求效果&范汉森 645
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陈金锁 646
关于市场经济唯物史观基础的思考&王义林 648
第三章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650
文献摘编 650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653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653
文章选编 6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体的全面的社会主义&陆仁权 653
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唐德斌 655
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朱荣 656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辩证方法&梁宗鹏 658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佟秀文 徐庆祚 659
如何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胡乔林 66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渊源&吴克学 662
略论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依据&单海峰 赵昱临 66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曲庆彪 66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新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李云鹏 667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李社民 66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评析&戴志理 669
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宋才发 671
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杨淑娟 金娜 674
社会主义三层次说&王健 675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封莉 邓正荣 67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关系&王绍琪 678
评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几种认识&方秀兰 680
浅谈社会主义本质&刘玉兰 681
浅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联系&郭雅杰 商红日 682
社会主义“不够格”评析&卢家翔 684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商孝才 686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刘松枝 687
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创造&孟宪良 689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顾荣福 周纪良 691
怎样认识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王卫 693
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常青 695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罗学斌 697
简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亓子杰 698
社会主义发展论&宋才发 700
唯物辩证地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联系&贺思圣 701
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发展的两点思考&易朝天 703
经济落后国家为什么能够先进入社会主义&徐澄清 704
工业化道路类型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于桂兰 706
公有制本质及其有关问题刍议&刘新宜 708
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孙琴 70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统一性&毛钢 710
试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特点&张向英 712
论共同富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挺 713
邓小平与广东崛起&甘观仕 71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际关系新模式&葛洪 716
搞好党风建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才喜 718
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性&苫兰文 7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思考&高琪 720
邓小平发展思想简论&王剑 72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肖大荣 赵海燕 724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统一观&于近仁 725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伍建民 727
邓小平富民思想探析&何龙群 728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王克斌 730
全面正确理解“部分先富”理论 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徐增其 732
社会主义的暂时曲折孕育着社会主义的更大发展&张凤坡 733
社会主义必将从低谷走上复兴之路&李会滨 735
生产方式的两重性&韩秀艳 736
必然社会主义和偶然社会主义&李持权 737
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陈华山 738
开放的中国需要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张洪昌 740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崔文华 742
收入分配:生产力特点的函数&陈华杰 胡承统 743
试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罗玉达 745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及其实现条件&王忠武 746
第四章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749
文献摘编 749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752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752
文章选编 75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系&刘哥德 75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各个领域的表现&章岳云 张先贤 75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再认识&翟志坚 755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甄树声 756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索&石松 758
物流南出渤海的构想&傅剑峰 761
发展广西钢铁工业的战略思考&赵厚柏 762
黔东南州妇女文盲现状与对策初探&李卫成 叶旺平 763
从区情出发确定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原则&白春生 孙卓敏 765
强化资源人均意识 抓紧人口控制&江虹 何益民 767
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和养老方式的多元化&顾耀德 768
中国农村社区发展初探&杨永材 770
上海嘉定区商品粮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调查&万景亮 772
苏南地区农村经济组织论&李东 773
山区县(市)发展工业的实践与思考&王贤玖 775
发展工业是牧区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王关区 777
贵州民族地区商贸服务型小城镇发展研究&程昭星 778
关于防城港市工业发展的建议&黄桢云 780
投资基金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李德宏 781
关于村级债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全志超 782
关于“泡沫”的回顾与反思&黄德明 784
地市计委如何搞好经济调控&刘永才 吴长安 785
大力发展民间统计&孙中一 岳淑珍 787
论特区文化市场的特征与模式&高静川 788
浅谈农牧民消费问题&郭如鳌 789
论社会公平的三个层次&李武武 791
武安市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做法&任西山 张新柱 793
对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几点认识&黎兆辉 794
适度消费与鼓励消费&吴绍中 796
对高校奖贷学金制度的探讨&王君英 797
明天企业的机器谁来开&何福杰 799
论剪刀差形成和长期存在的原因&董浚哲 800
社会主义发展的环境效应与主体能动性&刘本炬 801
社会主体对现实观念的能动选择&刘德泉 803
曲线运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趋势&赵国光 805
民族人口问题研究&班吉苏 齐文礼 806
评《人口:中国的悬剑》一书&邱少坚 809
确定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廖默然 白雪梅 810
“需求陷阱”及其产业问题初探&黄丹 813
物质激励机制的纵向研究&刘建明 8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杨蒲林 816
社会流动和我国的第二职业&冯桂林 刘宏胜 818
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前奏&杨明会 821
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若干问题的思考&井家训 823
第五章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825
文献摘编 825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830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830
文章选编 830
三中全会前我党几次工作重心转移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钟毅刚 830
邓小平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的辩证法&袁惠民 83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吴壮伟 833
正确认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观点&霍希敏 834
试论邓小平的历史机遇思想&汪寿祥 835
试论邓小平的主题观&吕春生 837
“发展”是《邓小平文选》三卷的主题&张建民 838
如何理解“不争论”&马泽民 840
实现两个转变必须处理好思想观念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史发臣 841
略论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关系&刘英杰 843
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赵庆东 844
在宏观调控中合理选择经济发展速度&夏日 846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思考&韩庆华 848
把“管理也是生产力”落到实处&段聪秀 刘允胜 849
要重视对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研究&雷振元 851
强化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功能的两项对策&刘希宋 852
抓住机遇 大胆改革 加快发展&赵炳章 854
加强企业管理刍议&孙羽 855
调整工业结构的落脚点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杨明来 857
做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工作&张永安 薛文才 857
评“第一生产力”的几种观点&何新正 858
科技与生产力&阎敬岭 859
浅谈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张志斌 860
发掘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振兴&史奎元 861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成果推广&牟洁 863
创造性实践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赵润琦 865
论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十大变化&夏承禹 866
发挥优势 推动民营科技事业发展&李志华 868
依靠技术进步 开发新、特药品种&孙文忠 870
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措施&李德富 871
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搞好科技服务的探讨&田维实 张敬春 袁长跃 872
广西人才管理战略一些问题的思考&彭嘉 莫旭麟 874
湖北科技省级队运行机制研究&郭小林 875
对科学技术作用的再认识和我们应有的对策&丁经绪 877
当前科协兴办实体中的问题与对策&张武 878
科学技术产生于人类克服障碍的活动&张书琛 880
社会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精神力量&王全峰 881
继续教育与企业科技进步&孙树圃 刘谦 883
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张云生 884
街道企业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有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宋建国 886
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认识与思考&任灵 887
为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艾克热木 889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于书今 890
促进农业科技转化的新举措&王海存 温碧涛 891
新时期电信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谢雪梅 893
试论珠江三角洲信息化建设&邹生 894
金融电子化驶入快车道&张凤喜 896
构筑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薛立 897
构建现代化交通、通信、流通网络&王良元 斌 蒋梦祥 900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其启示&林毓铭 901
信息产业在高科技发展中的制导功能&冯江源 903
“世界超级工程”的历史丰碑&杨定发 周建国 夏家刚 904
架起信息桥梁 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蔡娅丽 906
合理调整广西的产业结构 加快瓶颈产业的发展&黄胜杰 907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我市食品饲料工业&方国华 909
目前税收促产工作浅谈&匡有能 910
论私营经济的两重作用&李明忠 912
“下海”与“断奶”现象评析&胡康新 张明珊 913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郭振德 李正墨 915
广东今后十年发展就业服务事业的思路&林吉孝 917
北海加快大西南出海口建设的金融对策&吕东才 9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梁荣辉 920
加强乡镇经管站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何文定 922
类比推理与人工智能&王建芳 923
论人力资源调节&陈效兰 924
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改革探讨&刘国涛 926
贫困山区科技开发的几点断想&张晓明 927
由弃农经商到弃商归农&胡宜璟 魏全木 涂寿儒 喻浩荣 929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义论析&刘贤奎 929
论发展高效农牧业的五个转变&王祥 931
取消农资供应双轨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彭杨文 932
对经济快速增长与物价稳定相统一的探讨&严梁 933
强化贷款控制 优化经济效益&赵树春 934
突出财源建设 强化增收节支 全力实现乡镇财政收支平衡&陈寿松 935
试论石油企业应如何开发人力资源&阿扎提·哈斯木 936
以事业引人 用真情求才&梁志福 韦壮造 937
论精神生产力形态、功能、效应与形成&周扬明 938
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侧重点&王秉德 939
快速稳定发展农业的几点思考&黄九光 941
论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方向&钟康模 942
谈常州药业公司企业硬性形象工程&马晓鹏 李晓阳 943
“借地造血”: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解安 安秀明 贾志国 沈建蒙 945
解放生产力的关键是解放劳动力&杨伯舫 947
略论邓小平的利益激励机制理论&张秀玲 94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生产力关系理论发展的新贡献&刘凤权 951
更新观念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陆玉友 95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程玉 954
搞好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吴明哲 956
第六章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958
文献摘编 958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967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967
文章选编 967
浅析邓小平的小康思想&曹曰平 967
赶超战略是面旗帜&冯纪新 968
艰苦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赵景云 970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意蕴&董玉整 971
邓小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特色&吴兆雪 973
效率、公平和社会基本矛盾&张金保 974
论实现平等与效率统一的途径&孟祥仲 976
两大价值体系的困惑与思考&陆礼 978
城郊经济——新兴的区域性经济&包永江 979
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常广义 张园 981
共有制在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李力 983
关于包头市发展战略跟踪研究&姜炜 985
支持三峡移民 发展武汉经济&唐辉 夏军 韩祥州 987
西南五省七方经济协作纪实&张长青 988
加强京津冀联合的思路与建议&卢金发 990
运用经济杠杆 推进共同富裕&章霍生 992
县(市)级经济发展的新思路&陈放 王德恒 993
宜丰经济的“先富”特色及对我省县乡“共富”的几点思考&郑菊生 994
警惕“两极分化”&王荣彪 99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周琦英 998
论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田建平 999
试论邓小平的现代战略观&陈国昌 1000
建成中国第三个经济增长点&张秋惠 1002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思考&王栋 1004
切实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姚锦柏 1005
开发利用科技与经济、管理“三结合”的重大战略资源&陆青 陆昕 陆恒 1007
我国引智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胡君保 王海昌 1009
从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张敬春 张文华 江永平 1011
对国民经济台阶式发展的哲学思考&孙克 1012
长江流域——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脊梁&孙化远 1014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系统研究&程小兵 1014
加快建设成渝经济走廊内江段初探&王前明 杨永建 1016
挟“京九”而兴三边,开创区域经济新优势&乐策 1017
关于中介过渡地带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李新明 1019
体制转轨时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思考&徐正元 1021
农村城市化若干问题探讨&尚国胜 1023
城市建设要展现超前的设计水平&张嘉琦 1024
浅论资源型城市属性结构及成长中的协调发展&周长庆 1025
试论小城镇建设的“地缘策略”&李杰锋 1027
阳江海陵岛旅游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谢丰喜 1029
实施重点战略 促进健康发展&王明生 1030
粤北石灰岩贫困山区人口大迁移的哲学&郑泰仁 1032
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金华 1034
积极探索发挥深圳地理和政策优势的新路&陈维山 1035
略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彭英明 1037
让民族地区一部分地方先发展起来&欧泽高 1038
立足山区 注重特色 发展县域经济&文圣耀 1040
开展区域协作 振兴边区民族经济&熊明刚 1041
关于民族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冰俏 1043
烟台开发区第二次创业基本框架&阎原田 1044
依托商品市场 发展民族经济&龙岳洲 1046
综合整治 双向开发 多轮驱动 加快山区脱贫步伐&李巨贤 1048
县(区)经济要步入市场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薛永林 1049
强化四大支柱产业 兴县富民&刘承满 1051
无锡跨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白希贤 王中苏 龚祖仁 1053
义乌市以大工业支撑大市场&应元亮 翟祥松 1054
黑龙江省边疆旅游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思考&王占国 1056
地区发展战略中的两重性&张万铎 1058
略谈云南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客观依据和目标选择&马霁 1059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邢再昌 1061
论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张月泉 1062
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邹德海 1064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推动农民奔小康进程&张贵善 1065
关于农民致富的思考&周清霓 1067
富村兼并穷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韩国昌 常水明 杨世平 1068
辽宁推行农业产业化现状模式与对策&李守忱 1069
关于西藏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洛桑赤来 1071
西藏农业科研工作现状和对策&洛桑赤来 1073
广西农业投入现状与对策&韦少雄 1074
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措施&陈玉书 1076
关于塑造市场型农民的思考&欧阳兵 1077
浅谈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林卫华 1079
发挥农业科研工作的先导作用 推进“三高”农业的发展&郭志勇 1080
青浦县与生态农业建设&丁财红 1082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与农村的现代化&陈道进 1083
关于我国粮食发展的几个战略性问题&郭京堂 乔美华 1084
广州农业发展的探讨&许怀高 1085
高效畜牧业的特征和类型&赵忠勇 1087
努力做好“贸工农”这篇大文章&杜瑞芝 1088
农村“相对富裕”的社会学探讨&许才明 方心颐 1089
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刘木光 1090
农业——青春永驻的产业&张大鸣 1091
农户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张翠荣 许文 1092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与决策思考&刘立新 1094
河西西部农村奔小康对策探讨&同盛 志慧 1096
骑牛赶猪奔小康&刘文献 张剑霜 1097
外排影响 内顶压力 坚持合作制&曹信恩 1099
中国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厉无畏 王振 1100
青岛市改革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实践与探讨&王学柱 1103
如何稳定农村土地政策&王生民 梁衍效 1106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的几个问题&姜金芝 靳兰香 1107
中国城镇集体经济大有作为&蔡中祜 1108
贫困山区的脱贫问题研究&刘应知 1110
对农牧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构想&布和格日勒图 1111
试论旗县政府职能转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杜凡 1112
豫鲁归来话脱贫&王月喜 1113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怀军 1115
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韩家清 1116
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卢黄熙 1118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差距扩大问题&何群 1119
论绿色消费与观念更新&梁琦 1120
规范市场行为 搞活食品站经营&王传明 1122
第七章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1124
文献摘编 1124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1128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1128
文章选编 1128
学习邓小平速度与效益的统一论 确立两者同轨并举的发展新思路&仇学程 1128
学习和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张作祖 1129
生产力理论的新突破&赵光辉 1131
更新发展思路&和学光 1133
论邓小平的改革思想&雷忠 1134
深刻领会邓小平的改革观&卢厚炯 1136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曹定知 1138
确立科学地看待改革开放的标准&张贵学 1139
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若干思考&冯秋萌 1141
社会进步与观念变革&叶敦平 1142
改革对妇女就业提出的新课题&梁桂业 1144
在改革中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姚传旺 1145
排除“左”的干扰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陈尹士 1146
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赵允桓 王淑霞 1148
坚持生产力标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董百泉 1149
公平与效率: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徐晓鹰 刘泽 1150
关于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的设想&张家水 1152
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思考&张健 1155
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几点认识&孙德明 1157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要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金凌 1158
围绕市场抓调整 转换机制增活力&周华 1160
抢抓“三大”机遇 实施“两突”战略&马学军 116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启示&桂良才 1163
正确把握五个关系 着力推进企业改革&朱锋 1164
改进和完善供销社民主管理制度的探讨&周伯安 1166
商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晁钢令 1167
强化管理 摆脱困境 在“两个转变中求生存和发展”&高维柱 1169
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韩康 1170
变革观念 创立新型商业&窦洪年 周绍溪 赵连君 1172
供销社应参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赵子明 张锦福 1173
论再现国有企业之活力&胡修才 1175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若干问题的管见&陈自权 1176
改革开放要更科学些&周直 1178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尝试&郑光恒 勇致远 1179
关于发展多种经营的思考&李英翔 顾明 1181
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与利弊分析&孙方 1182
关于多功能交通纳费(税)凭证的构想&姚介先 1183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刘立新 1184
提高上海房地产经济的运行质量&盛新健 1187
煤炭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易承德 王有顺 1188
困境中的中国信息产业&汪秀侠 1190
加强人才管理是振兴农村基层供销社的重要一环&刘增华 张炳光 1192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刘万仁 1193
企业“模拟市场”构想与实践&甘智德 冯炎木 黄子荣 任祥煦 1195
对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制的剖析&周祖光 青树州 1196
对中小企业摆脱当前困境的思考&杜梁 1198
实施六个转变 实现二次创业&黄继友 1199
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思考&孙毅 张波 赵秀丽 1201
浅谈深化改革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张国斌 1203
CIS战略实施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张沛 1205
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朱胜华 1207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刘运珍 任勤顺 1208
改革产权制度 转换企业机制&张明泉 1209
壮大实力是物资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张立仁 1211
谈城市供销社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张玉庆 1212
地方煤矿走出困境的哲学思考&齐文义 1213
构筑物资集团模式与体制的思考&韩沛 师意刚 1215
企业内部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任路生 1216
审时度势 加快计委职能转变&康章奎 史计锁 1218
企业物资供应如何走出困境&黄永宏 1219
发展商办工业的探讨&陆玉辉 1221
上海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思路及政策建议&胡雄飞 费方域 顾光青 郑国强 1223
贫困企业综合改革刍议&谢明昌 1224
仓储业扩效增益问题初探&张渭 1226
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重构微观机制主体&罗传永 1227
对重塑国有大中型企业形象的现实思考&王启元 12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如何走出困境&陈益志 1230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郑邦荣 1232
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兼融趋势&张福祥 1234
公司制改造是搞活企业的有效途径&刘发科 1235
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任务&张崇康 张志民 1237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彭国永 1238
走出国有企业改革的误区&饶稳祥 1240
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难点透析&孙玉海 1241
当前粮食定购的症结与对策&覃泽鲁 罗远光 1243
试论基层粮食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魏象遂 1244
关于供销社按经济区建社问题研究&张发中 张淑媛 1246
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及对策&刘洪珍 1247
从一个承包企业的潜在包袱谈完善承包制的对策&张国政 禄金领 1249
确定企业承包和目标责任基数初探&刘云 1250
完善承包制必须深化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孔令友 1252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整体优势 坚持在深化改革中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刘廷春 1254
对政策性与经营性业务划分的思考&谭宏元 1255
论建立国有企业当家人职业化、市场化制度&李光炎 1257
粮食企业走向希望的必由之路&陈东兵 1258
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当事人“角色”界区的混淆及其界定&曹永新 1260
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王德芳 1261
试论治理收购资金流失机制&孟学峰 陈国舫 1263
如何才能掌握好统分结合的适度点&吴云 1264
试述农村信用社自办联行业务的难点及对策&仇秀英 1265
加强农村信用社非盈利性经营资金管理的思考&马祖发 1267
对农垦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思考&王力 1269
赤峰市郊区农业、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宁睿真 1270
转变增长方式 发展农村经济&赵维椿 1271
双层经营·优越性·积极性&王波成 1273
把为农服务推上新台阶&王庆书 1273
为何反“左”出右、反右出“左”?&廖剑鸣 1275
关于农村股份式合作经济的思考&杨名远 1276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改革的几点看法&高学文 1278
产业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周晓波 1279
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趋向&刘洪礼 1281
民有·民管·民享&王致学 王玉海 1282
农税改革趋势探讨&张登玉 1284
对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王凤英 1285
股份合作制是优化农村经济系统的组织形式&段进朋 1287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章明 彭建军 1288
调整利益驱动机制 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李千韵 1290
南海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思考&郑公述 1291
论改革和教育在社会动力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颜昌廉 1293
论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颜良辉 1294
高校深化改革的一点思路&彭炳忠 1296
社会对科技经济支持体系的转换&郑启兵 1297
略论高等学校的横向联合和校际协作&张丽华 1299
加快教育改革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何春霖 1300
关于改善当前高校经费状况的思考&吕明昭 1301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高等师范院校的科研工作&孟晓雷 1303
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刘文阁 1305
加快群众文化事业转轨的思考&瞿行义 1306
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赫杰 1307
论医院补偿机制&卞正鹏 1309
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张放牛 1311
略论高等教育要重视规模效益&段锦 1312
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改革的实践与探讨&程德胜 1313
挑战与趋势&芮新海 1314
银行存款也有风险 要为其撑开保护伞&蒲泽恩 张仁彦 1315
农业银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策略&郭可敬 朱春华 1317
提高人民银行二级分行稽核效能之我见&梁福全 1318
企业转制引发的信贷思考&李继清 1320
走向二十一世纪:常德流通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想&朱梅青 唐爱国 1321
银行如何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郭旭光 1323
拓宽服务领域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孙炼 1324
浅谈“两线运行”中的统计改革&梁书章 1325
发挥贷款项目评估在建行商业化经营中的作用&郭计平 郭昭川 张瑾瑜 1326
对公存款管理应当加强和完善&贾兰仙 1328
CIS与银行公共关系&张新华 1329
遵循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张安乐 王宏麟 1330
基层央行开展再贴现的做法和建议&范绍连 1332
管好县级预算外资金&刘伯厚 陆剑飞 1333
金融政策的科学制定系统&张晋林 1335
专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朱玉 1336
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刘群 1338
用企业股份制推进价格改革&崔友平 1339
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构想&陈琏 1341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益的几点想法&崔新民 1342
建安企业营业税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廖永中 1343
目前物价检查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举措&夏广彬 1344
完善分税制的几点意见&高金兰 1345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分类实施问题&白益民 1347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统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谢瑞云 曹惠娟 1348
地方税收如何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王永顺 1350
城镇住房从公有到自有&赵希才 1350
论资产重组的原则与模式&苏锡坤 刘永清 1352
乡镇审计发展模式试探&曹慧明 1354
论住房制度改革与房改金融的同步性&张吉庭 夏启平 1355
以保促储是缓解资金紧缺的重要途径&王柱成 1357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探讨&王竞梅 栾伟宁 1358
改革创新 奋力进取&陈效范 1360
浅谈中国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面临的难点与对策&朝鲁 康国华 136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突破不科学的思维误区&李天志 136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想&孙效良 1364
论国有资产的营运改革与有效增长&刘中桥 1365
论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胡晓登 1367
切实把盘活资金抓出成效来&缪荣株 殷荣霞 刘圣进 1368
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王凤和 崔乐忠 王建新 1370
把握金融形势 加强调控力度&俞国壮 王影英 1371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曾振湘 137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过渡&吴建中 1375
证券公司面临的困难及出路&姜国芳 1376
为企业经营者群体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姚国春 1378
发挥政策威力促进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张字生 1379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与劳动供给行为&洪承义 1380
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思考&陈永良 1382
岗位划分宜粗不宜细&胡生龙 1383
队伍上台阶 国税谱新篇&李长树 1384
健全内部机制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汪耀洲 1386
关于职工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改革的探讨&胡木生 1387
对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思考&朱解放 1388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高孝德 郝志一 1390
“终身雇佣制”与“双向选择”&张陆 1391
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初探&刘根林 1393
缩小甘肃经济发展差距的金融对策&张忠山 石建平 1394
福建省军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谢俊谦 徐国清 1396
用市场经济观点促进湖南旅游业发展&王小宪 1397
如何调整湖南的产业结构&胡浩正 1399
实行多向经济联合与协作 促进甘肃经济发展&高峰 张晓东 1400
对开发区用地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郭敬 1402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振兴哈密农垦经济&刘珍祥 1403
改革开放 走出山门&田仁华 1405
发达地区与云南人观念更新之比较&陶晴 1406
广东中山市产业结构演进研究&胡爱民 胡爱国 1408
加强惠安县财源建设的思考&黄金华 1410
改革给烈士陵园带来无限生机&魏正斌 1411
应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国家控股公司试点&陈樵生 1412
中国社会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初探&刘祖云 1414
国有企业兼并的因素分析&黄卫平 1415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学指南&朱敏彦 鲍炳中 1416
谈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邓兆太 1417
试论金融警情与金融政策的选择&邱运楷 1418
在增长中抑制通货膨胀&白雪秋 1419
企业环境效益评价方法新探&龚江南 1420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严太华 1422
好信誉要靠自己建&吴仁宝 1423
参与科研教学活动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李惠雯 1424
德州市房屋综合开发的回顾与思考&林子祥 1425
县级公共图书馆有偿服务的困境与对策&张秀芳 毕建水 1426
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进入快车道&郑德泽 林家鹤 1428
提高黑龙江垦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途径与措施&李金 张昌友 1429
大连县级商业存在的问题及治理的对策&宋福祥 郑雄文 1430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两种管理&朱同清 1431
内地再造“香港”:开辟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特区的构想&祁春节 1432
试述城市信用社的发展要素&孙芝玲 1433
必须正视农业的现状&蒋宗魁 1435
宝钢热轧厂“四大保证体系”的作用&赵昆 1436
办开放型报纸的探讨和实践&李云亭 1437
老企业技改项目滚动式管理&何廷贵 1438
浅议文检课课堂教学如何导入新课&刘云洪 1440
股份化新途径:模拟拍卖&肖兴志 1442
完善国债利率机制的探讨&陈维刚 1443
产权改革:绕不开的关键环节&耿文清 1444
按转换机制的要求 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王建平 1445
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选择“优速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王涛 1446
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 开拓县级物价工作新领域&黄金保 1447
改革中的理性预期问题&杨俊林 1449
对提高中外合资企业效益的几点意见&苗春雨 1450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刘敏 1451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和改进意见&庄秋贵 1452
对高校学报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林美莲 1454
论非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若干问题探讨&周裕惠 1455
株洲市企业女职工生育息工制度的调查&钟雯 1456
科技兴农的一项重要措施&李碧炎 陆青松 胡足平 1458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的国资管理新体制&张浩 颜庭标 1459
邓小平开放改革思想光芒照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黄德鸿 1461
佛山市对外开放实现经济腾飞的经验&张林 1462
高等农业院校内部院系调整及改革对策&刘信洪 叶静华 1463
河北省化工部门的产业组织问题与对策&胡宝民 胡鸥雷 1464
财政宏观调控特征刍议&康桂美 1466
浅谈企业的诱发式规范管理&黄福绵 1468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柯水深 1469
关于始兴县林业股份合作经营的调查研究&徐正春 1471
要加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研究&周仁贤 1472
开放和发展土地市场与推进土地价格市场化&温孝卿 1473
第八章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1475
文献摘编 1475
邓小平的有关论述 1481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1481
文章选编 1481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邢乐勤 1481
论邓小平特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维&萨德金 1483
中外合营企业盈亏现象引起的思考&徐绍漪 严飞 1484
上海产权流动中国际经验之借鉴&金志 1485
对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周建波 1487
加快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梁庆生 1489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提高设备国产化比例的成功尝试&陈旭东 1490
山东省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现存问题的原因初探&胡君保 王海昌 1492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翁发聪 袁秉达 1493
餐饮服务业劳务输出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