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人的世界 1
善眩之国 2
SIREN与甘英 5
大食的战俘 9
地生羊 12
第二章 自西徂东 19
马可波罗 20
「下西洋」 24
《万国舆图》 27
《职方外纪》 32
十七世纪的梦想 36
第三章 一八四○年以前 43
巴琐马西行记 44
樊守义《身见录》 47
谢清高《海录》 54
第四章 林针始游西海 61
比徐霞客走得更远 62
从坐井观天到以蠡测海 65
思乡不羡寄居虫 69
第五章 斌椿游历欧洲 73
出洋的背景 74
久有浮海心 77
非亲到不知有此胜境 80
东土西来第一人 84
第六章 志刚初使泰西 89
跪拜礼 90
夜郎自大 92
蒲安臣使团的工作 96
炮大船坚,不如此言 100
第七章 张德彝航海述奇 105
第一批英文学生 107
同文馆 111
见所未见 115
友情和敌意 118
新事物和旧观念 121
「述奇」的价值 126
第八章 罗森见日本开国 129
海外三神山 130
花旗火船 134
马登·柏利和罗森 137
炮口下的开放 141
第九章 容闳与西学东渐 145
伶俐的小家伙 146
耶鲁的留学生 149
和太平军的接触 153
幼童留美 157
埋骨在Hartford 162
第十章 王韬的海外漫游 167
墨海书馆 168
上书太平军 172
从香港到欧洲 176
曾经沧海,放眼全球 181
扶桑之游 186
第十一章 李圭的环游地球 191
痛定思痛 192
百年盛会 196
机器正当讲求 199
大清国展览馆 203
第十二章 巴黎公社的目击者 209
一八七一年在法国 210
旁观者清 214
为公社留一信史 217
此行原委——天津教案 223
第十三章 西方文明对郭嵩焘的影响 227
孤独的先行者 228
大风吹蹙洞庭波 233
思想危机和出路 237
洋务观 241
本末论 246
巴力门和买阿尔 249
定大、虎克诸实学士 254
从退夫子到比耕到纽登 258
夷狄?中国? 263
洋务派内部的批评者 266
寂寞身后事 269
终为一中国人 274
第十四章 刘锡鸿「用夏变夷」的失败 279
一场大辩论 280
舞空枪于烟雾之中 284
郭嵩熹的死对头 289
半推半就地认错 293
旧思想的破产 298
第十五章 黎庶昌关于西洋风土的记述 305
出发点:经世之学 306
一卷西洋风俗图 310
文人·学者·外交官 314
于平实中见深意 318
第十六章 外交人才曾纪泽 325
五千年未有之创局 326
待凭口舌巩河山 330
一腔愤血 336
曾国藩的影响 341
由通西学而入洋务 346
手书日记 352
第十七章 技术专家徐建寅 359
西洋格致之学 359
军械所和机器局 363
「镇远」和「定远」 368
游历各国工厂 370
务实精神 377
身殉科学技术 381
第十八章 薛福成洋务思想的发展 387
洋务派的一颗新星 388
北洋「筹洋」 392
从防海到出使 397
始信郭嵩熹之说 402
富强之本原 407
「君民共主」好 413
非西人所得而私也 419
称使才者,并推薛曾 423
第十九章 甲午以前的日本观 431
何如璋《使东述略》 431
李筱圃《日本纪游》 439
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余纪》 444
黄庆澄《东游日记》 450
第二十章 黄遵宪及其日本研究 457
不仅仅是诗人 458
草完明治维新史 461
变法与民权 466
劫余惊扰好头颅 470
千秋鉴借《吾妻镜》 474
第二十一章 真理和谬误:康有为的追求 479
洪水猛兽——思想导师 480
公车上书 487
以日为师,以法为鉴 491
神农尝百草 496
《意大利游记》 501
《法兰西游记》 506
第二十二章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513
决然舍去旧学 514
西学和变法 518
日本之学 523
从真理再向前跨 530
夏威夷和澳洲之行 537
新大陆 544
第二十三章 唯一的女子国外游记 553
从闺房走向世界 554
启蒙女性 558
以国民自任 562
介绍西国艺文 566
文和诗 570
年表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