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编 大事记东周 7
秦 8
西汉·新 8
东汉 8
三国 9
西晋 9
东晋·夏 9
南北朝 9
隋 10
唐 10
五代十国 11
北宋 11
南宋·金·蒙古 12
元 12
明 13
清 16
中华民国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 29
第二编 行政建置第一章 建置沿革 57
第一节 置县史略 57
第二节 县名渊源 60
第三节 境域变迁 6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1
第一节 明清区划 61
第二节 民国区划 62
第三节 现行区划 64
第三章 乡镇·村庄 68
第一节 乡镇 68
第二节 村庄 72
第三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地貌 77
第一节 地质 77
第二节 地貌 80
第三节 矿产 82
第二章 气候 83
第一节 光照 83
第二节 气温 86
第三节 地温 87
第四节 降水 88
第五节 气压与风 89
第三章 水文 89
第一节 水系 90
第二节 地下水 91
第三节 水质 92
第四章 土壤 93
第一节 土壤类型 93
第二节 土壤肥力 98
第四编 生物 100
第一章 植物 100
第一节 孢子植物 100
第二节 种子植物 102
第二章 动物 124
第一节 无脊索动物 124
第二节 脊索动物 132
第五编 自然灾害第一章 旱灾 139
第一节 干旱纪实 139
第二节 干旱规律·抗旱 143
第二章 水灾 144
第一节 洪涝纪实 144
第二节 暴雨规律·防汛 147
第三章 雹灾 148
第一节 冰雹纪实 148
第二节 冰雹规律·防雹 150
第四章 冻灾 151
第一节 霜冻纪实 151
第二节 霜日·防冻 152
第五章 风灾 153
第一节 大风纪实 153
第二节 大风规律·防风 154
第六章 其他灾害 155
第六编 人口 157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57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5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59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62
第二章 人口变迁 163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63
第二节 社会变动 166
第三章 人口结构 167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67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69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73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73
第五节 民族·姓氏 175
第六节 残疾人口 176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77
第一节 婚姻 177
第二节 家庭 177
第五章 人口管理 178
第一节 登记管理 178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79
第六章 人口控制 18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81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81
第四节 政策规定 182
第七编 农业 186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86
第一节 土地·耕地 186
第二节 劳力·耕畜 192
第三节 农业机具 193
第二章 体制变更 196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96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99
第三节 人民公社 200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201
第三章 农业区划 202
第一节 区划活动 202
第二节 区域划分 203
第四章 种植业 204
第一节 农作物 205
第二节 果品·桑蚕 217
第三节 农技农艺 221
第五章 畜牧业 225
第一节 家畜家禽 225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28
第三节 饲管·防疫 230
第六章 渔副业 231
第一节 副业 231
第二节 渔业 232
第七章 农业机构 233
第八编 林业 237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37
第一节 森林资源 237
第二节 树种资源 239
第二章 林业区划 247
第三章 林业生产 24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4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49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52
第四章 林木管护 252
第一节 林木权属 252
第二节 森林保护 253
第五章 林业机构 255
第九编 红枣 257
第一章 栽培历史 257
第二章 品种资源 259
第一节 大枣 259
第二节 酸枣 261
第三章 枣区分布 262
第一节 产区划分 262
第二节 面积·产量 263
第四章 经济价值 265
第一节 营养·药用 266
第二节 枣与生活 267
第三节 商品价值 268
第五章 生产技术 270
第一节 栽植技术 270
第二节 病虫防治 272
第三节 采藏加工 274
第四节 技术推广 275
第十编 水利水保第一章 水利建设 277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78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79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81
第四节 饮水工程 282
第二章 水电建设 283
第一节 水能资源 283
第二节 水电站 284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85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85
第二节 水土治理 286
第四章 水保机构 291
第十一编 工业第一章 发展概貌 29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98
第一节 电力生产 298
第二节 煤炭采掘 299
第三节 机械·五金 300
第四节 建材生产 302
第五节 食品工业 303
第六节 纺织·缝纫 306
第七节 木业生产 307
第八节 印刷·造纸 308
第九节 其他工业 308
第三章 丝绢纺织 309
第一节 个体丝业 309
第二节 集体丝业 310
第三节 国营丝业 310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13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14
第十二编 交通邮电第一章 交通运输 315
第一节 道路 316
第二节 桥涵·隧道 320
第三节 航道·津渡 322
第四节 运输 324
第五节 管理 327
第二章 邮政电信 329
第一节 邮政 329
第二节 电信 333
第三节 机构 336
第十三编 建设·环保第一章 城乡建设 33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39
第二节 县城建设 341
第三节 主要建筑 344
第四节 建筑业务 346
第五节 建设管理 351
第二章 环境保护 35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53
第二节 监测治理 355
第十四编 商业第一章 集市贸易 358
第一节 市场设施 358
第二节 集会 358
第三节 贸易 360
第二章 个体和集体商业 360
第一节 个体商业 360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62
第三章 供销商业 363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63
第二节 收购供应 364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66
第四章 国营商业 367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67
第二节 商品购销 370
第三节 体制改革 376
第五章 粮食购销 378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78
第二节 统购统销 379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81
第四节 储运加工 381
第六章 物资·外贸 382
第一节 物资供应 382
第二节 外贸出口 383
第十五编 财政金融第一章 财政 385
第一节 体制演变 38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87
第三节 债券发行 392
第二章 税务 393
第一节 税制沿革 393
第二节 税收 394
第三章 金融 397
第一节 货币 397
第二节 存款 399
第三节 信贷 403
第四节 保险 404
第五节 管理 405
第四章 机构 406
第一节 财税机构 406
第二节 金融机构 406
第十六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统·审计 409
第一节 计划 409
第二节 统计 411
第三节 审计 41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3
第一节 管理 413
第二节 机构 417
第三章 物价 417
第一节 价格衍变 41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24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26
第四章 标准计量 426
第一节 计量变革 426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28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28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共产党 42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2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437
第三节 纪检·统战 439
第四节 党代表会 440
第五节 重大活动 442
第六节 文革及拨乱反正 446
第二章 国民党 452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5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54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55
第一节 政协机关 455
第二节 政协会议 456
第三节 政协活动 45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5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5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61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62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66
第五节 工商组织 468
第六节 其他组织 469
第十八编 政权第一章 旧政权 471
第一节 县衙县署 471
第二节 基层机构 478
第二章 人代会·参议会 479
第一节 苏维埃代表会 479
第二节 参议会 479
第三节 各界人代会 479
第四节 人民代表会 480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84
第一节 县政府 484
第二节 基层政府 487
第四章 民政 488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89
第二节 烈士褒扬 492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492
第四节 救灾救济 493
第五节 社会福利 496
第六节 地名普查 497
第五章 劳动人事 497
第一节 人事管理 497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03
第三节 工资福利 504
第六章 信访·档案 507
第一节 信访 507
第二节 档案 508
第十九编 公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 51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1
第二节 政治保卫 513
第三节 刑事侦查 51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16
第二章 检察 5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7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18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19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1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20
第六节 控申检察 520
第三章 法院 5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2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2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23
第五节 申诉复查 523
第六节 人民陪审 52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4
第二节 业务活动 524
第二十编 军事第一章 军事地理 527
第二章 兵事 530
第一节 兵事纪要 530
第二节 战例 532
第三章 清涧起义 536
第一节 历史背景 536
第二节 起义经过 537
第四章 驻军 539
第一节 古代驻军 539
第二节 现代驻军 539
第五章 地方武装 540
第一节 旧武装 540
第二节 人民武装 540
第三节 民兵 542
第六章 兵役·机构 543
第一节 兵役 543
第二节 机构 544
第二十一编 教育科技第一章 教育 547
第一节 历代旧学 54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48
第三节 初等教育 549
第四节 中等教育 554
第五节 职业教育 558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60
第七节 教师队伍 562
第八节 经费·设备 565
第九节 教育机构 567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68
第一节 科普活动 569
第二节 科学研究 570
第三节 科技论著 572
第四节 科技队伍 574
第五节 科技机构 577
第二十二编 文化文物第一章 文化艺术 579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80
第二节 民间文艺 583
第三节 戏剧电影 587
第四节 图书事业 589
第二章 新闻出版 590
第一节 报刊·通讯 590
第二节 广播 592
第三节 电视 595
第三章 文物胜迹 596
第一节 古遗址 596
第二节 古墓葬 600
第三节 古建筑 601
第四节 古石刻 602
第五节 库藏文物 605
第六节 现代文物 613
第七节 文物管理 615
第八节 清涧十景 616
第四章 文化机构 617
第二十三编 清涧道情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 619
第一节 渊源·形成 619
第二节 发展概貌 621
第二章 流布·团体 622
第一节 流布地域 622
第二节 演出团体 623
第三节 演职人员 624
第三章 剧目 625
第一节 剧目特点 625
第二节 剧目名录 626
第四章 音乐 627
第一节 唱腔 627
第二节 过门 642
第三节 曲牌 646
第四节 演唱 649
第五节 伴奏 650
第五章 舞美·表演 651
第一节 舞台美术 651
第二节 舞蹈·道白 652
第二十四编 体育卫生第一章 体育 65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5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57
第三节 军事体育 658
第四节 竞技运动 658
第五节 设施·机构 660
第二章 卫生 661
第一节 中西医疗 661
第二节 防疫保健 668
第三节 药品药政 672
第四节 卫生机构 673
第二十五编 社会·风土第一章 居民生活 67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75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77
第二章 古今风范 677
第三章 民俗 682
第一节 生产流通 682
第二节 衣食住行 684
第三节 人生礼仪 687
第四节 岁时节令 695
第五节 信仰崇拜 697
第六节 劣习陋俗 699
第四章 宗教 700
第一节 儒教道教 700
第二节 佛教基督教 701
第二十六编 方言第一章 语音 704
第一节 声母 704
第二节 韵母 706
第三节 声调 710
第四节 声韵调配合 714
第二章 词汇 727
第一节 词表 728
第二节 熟语 739
第三章 语法 742
第一节 语法特点 742
第二节 语法例句 749
第二十七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752
第一节 古代人物 752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768
第二章 人物表 81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15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817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850
第二十八编 艺文第一章 经济科技 856
第二章 政治军事 870
第三章 文化教育 888
第四章 文学艺术 893
第一节 文论 893
第二节 诗歌 898
第三节 小说 924
第四节 散文 932
第五节 民间文学 938
第六节 歌曲 957
第五章 著作存目 969
第一节 古近代部分 969
第二节 现代部分 970
编后记 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