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所读当代学术史上的两种姿态 2
胡适的酒杯,邵建的块垒 4
李零的减法 9
李零:替人读书 15
娓娓道来 别开生面 19
两相比较读《家书》 21
家书中的历史 23
杨天石的方法 27
蒋介石:总统原来是常人 32
在学术与气节的跷跷板上 38
知道的和说出的 44
李新回忆录的一致与不一致 47
人间正道是沧桑 51
知识分子有了钱之后 54
学术圈是个大江湖 60
被错过的胡适之 63
人文的路径 65
第二辑 所识蔡元培为什么能够做成最成功的教育家新解 72
蒋梦麟:联合中的现实考虑 76
梅贻琦:西南联大的真正掌舵人 79
梁漱溟的骨气和底气 82
李泽厚:不要拿《论语》来掩盖现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 89
余英时:《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94
重温李泽厚 100
北大几段走麦城的经历 13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08
北大110周年校庆的反思 112
黄侃的性情和段子 117
第三辑 所议中学西学,何为体,何为用 122
香港为什么没有公共知识分子 125
重新理解启蒙 129
仅有理念是不够的 132
茉莉花与索尔仁尼琴 137
对“大师”和“诺贝尔文学奖”要有平常心 141
由燕京大学想到的 144
“北大是常为新的”新解 147
西南联大:不是最好的学校 152
收藏无道 惟术而已 155
教师应该有按照自己兴趣教学生的自由 158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160
从儒学的内在理路谈于丹产生的必然 163
我说过余英时支持于丹吗 166
国家图书馆,你什么时候能不让读者失望? 168
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周长城事件 171
安居、乐业,才有和谐 174
第四辑:所记狂狷黄永厚 178
拔地苍松有远声 181
“只要有学泰兄在,就绝对不会冷场” 184
“私人遭遇如何成为公共事件” 188
古道热肠,我于老范见之 194
香港遇倪匡 197
陈之藩的寂寞 199
王芝琛的心愿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