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1
第一节 清末教育的衰败 2
一、官学与科举制度 4
二、科举考试的没落 5
三、思想控制与教育内容 6
第二节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改革呼声 7
一、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 7
二、林则徐: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0
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6
第三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改革 20
一、教育概况 20
二、教育内容 21
三、教育实施 21
四、基本特征及历史评价 23
第四节 西方传教士来华与教会学校的创办 24
一、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和非正规教会学校的创办 24
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 26
小结 29
第二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31
第一节 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32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32
二、洋务教育的举措之一:创办洋务学堂 33
三、洋务教育的举措之二:开展留学教育 42
第二节“中体西用”思想的确立及洋务派的教育思想 48
一、“中体西用”思想的确立 48
二、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52
三、李鸿章的教育思想 55
四、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59
第三节 教会教育的扩张 65
一、教会学校的发展 65
二、教会学校领导组织机构的建立 66
三、教会学校的课程 67
四、教会学校的性质及影响 68
小结 69
第三章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 72
第一节 改良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73
一、早期改良主义者及其西学观 73
二、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教育主张 75
三、维新派的教育实践活动 78
第二节 百日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80
一、教育改革措施 80
二、历史影响 82
第三节 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83
一、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83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88
三、严复的教育思想 95
小结 99
第四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100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废除 101
一、改革科举的内容 102
二、递减科举的名额 103
三、完全废除科举制度 103
四、废除科举制的意义 105
第二节 清末近代学制的建立 106
一、壬寅学制 106
二、癸卯学制 107
第三节 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及教育宗旨的颁布 112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的设立 112
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13
三、教育宗旨的制定 114
第四节 留学教育的再次兴起 116
一、留日高潮的兴起 116
二、“退款兴学”与留学潮流的转向 118
三、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118
第五节 新政时期教育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119
一、新政时期教育的特点 120
二、新政时期教育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22
小结 124
第五章 辛亥革命至民国初期的教育 125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126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主张 126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 129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130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 131
一、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及教育方针的确立 132
二、整顿封建教育,稳定全国教育秩序 134
三、壬子癸丑学制的制定 135
四、课程及课程标准 136
五、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139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140
一、蔡元培及其生平 140
二、对教育目标的论述——“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41
三、“展个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 146
四、大学管理思想——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147
五、教育独立思想 155
小结 156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 158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变革 159
一、封建教育的回潮 159
二、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批判 161
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162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165
五、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166
第二节1922年的新学制——壬戌学制 170
一、新学制产生的过程 170
二、新学制的学制系统及课程标准 173
三、新学制的特点和意义 174
第三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思潮 175
一、平民教育思潮 175
二、职业教育思潮 177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78
四、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179
五、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181
六、科学教育思潮 184
七、勤工俭学运动 185
第四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 187
一、教会教育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及教会学校网的扩大 187
二、教会教育团体的发展 189
三、向教会收回教育权的斗争 190
小结 193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统区的教育 195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及方针政策 195
一、“党化教育”提法的终止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颁行 195
二、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 197
三、“新县制”的实施及国民教育制度的推行 201
第二节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及学校教育的发展 202
一、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202
二、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 204
三、国民政府对学制系统的调整 207
四、教学改革实验 211
第三节 国民政府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控制措施 212
一、政治压制与强化传统伦理 213
二、建立严密的训育制度 213
三、强化对学生的军事训练 214
四、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215
五、毕业会考制度 216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216
一、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216
二、乡村教育运动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219
三、幼儿教育的开拓者——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232
四、职业教育的首倡者——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240
小结 247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 24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产生 250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250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 25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运动 256
四、早期革命干部学校 258
五、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260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261
一、苏维埃教育总方针和苏区文化教育的中心任务 262
二、苏区教育的实施 26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 266
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267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的实施 268
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270
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 273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274
一、紧密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274
二、新型的教育体制 275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紧密结合 276
四、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 277
五、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 278
第五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 279
一、陈独秀的教育思想 280
二、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288
三、鲁迅的教育思想 293
小结 299
主要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