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3
上编 中原舞蹈的历史演进 27
第一章 中原原始舞蹈 29
第一节 原始生产性舞蹈 31
第二节 生殖崇拜舞蹈 34
第三节 图腾崇拜舞蹈 39
第四节 原始战争舞蹈 43
第二章 夏商中原舞蹈 47
第一节 夏代中原纪功舞蹈 48
第二节 走向娱乐表演的夏代乐舞 50
第三节 甲骨文记述的殷商舞蹈 53
第四节 殷商乐舞的特点 62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的中原舞蹈 65
第一节 周朝的雅乐体系 66
第二节 中原的宗教性祭祀舞蹈 70
第三节 民间乐舞和宫廷贵族的娱乐乐舞 74
第四节 诸家学派对于乐舞的理论探讨 81
第四章 汉代的中原舞蹈 85
第一节 汉代中原百戏 86
第二节 汉代宫廷乐舞 99
第三节 汉代中原民间乐舞 103
第四节 汉代中原舞蹈的艺术特征 118
第五节 汉代乐舞文化的交流 134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中原舞蹈 137
第一节 魏晋宫廷雅乐舞 13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中原流行的清商乐 139
第三节 中原舞蹈的“魏晋风度”与“以舞相属” 145
第四节 乐伎的“时尚”与舞技的“艳”与“奇” 148
第五节 南北交融、中西混合的中原舞风 153
第六节 北魏中原佛教乐舞与石窟造像中的乐舞形象 158
第六章 隋唐的中原舞蹈 167
第一节 东都洛阳的燕乐舞蹈 168
第二节 中原表演性舞蹈 183
第三节 中原流行的歌舞戏 205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歌舞活动 210
第五节 唐代中原的舞人与文人 223
第六节 唐代龙门石窟乐舞造像的艺术特征 236
第七章 宋代的中原舞蹈 247
第一节 宋代的宫廷燕乐舞蹈 248
第二节 瓦舍、民间街市歌舞与酒楼茶坊歌舞 255
第三节 “社火”为代表的民间舞队与广场舞蹈 260
第四节 歌舞伎人与宋代中原舞蹈 267
第五节 宋代中原舞蹈的艺术特征 276
第六节 宋代文化遗存与中原舞蹈 292
第八章 元明清中原舞蹈 303
第一节 元明清中原民间舞蹈的发展 304
第二节 中原民间舞蹈的特征 311
第三节 朱载堉的舞谱 318
第四节 戏曲舞蹈 332
下编 丰富多彩的中原民间舞蹈 341
第一章 拟兽舞 343
第一节 杞县狮子 346
第二节 高台狮子 347
第三节 麒麟 350
第四节 牛虎斗 352
第五节 梅花鹿 354
第六节 逗金龟 355
第七节 贪吃日头 357
第八节 腰里头 359
第二章 中原秧歌 363
第一节 濮阳秧歌 366
第二节 道口秧歌 368
第三节 捻伞 370
第四节 南顿秧歌 372
第五节 寸跷秧歌 374
第六节 火淋子 376
第三章 鼓舞 381
第一节 开封大鼓 383
第二节 安阳战鼓 385
第四章 铜器舞 389
第一节 郏县铜器舞 390
第二节 遂平大铜器 392
第五章 龙舞 395
第一节 青龙舞 397
第二节 高头龙 400
第三节 狮龙斗蛛 401
第六章 灯彩舞 405
第一节 九莲灯 406
第二节 莲花灯 408
第三节 云彩灯 410
第四节 红灯舞 411
第五节 苏家作龙凤灯 413
第七章 踩跷舞 417
第一节 安阳高跷 419
第二节 商丘高跷 421
第三节 独跷 422
第八章 花鼓歌舞小戏 425
第一节 新安花鼓 428
第二节 洛宁花鼓 430
第三节 天彩楼 432
第四节 鲤鱼闹莲 434
第九章 道具技艺舞 437
第一节 放蝶 439
第二节 蹦伞、扑伞 441
第三节 闹伞 443
第四节 花棍舞 445
第五节 霸王鞭 447
第六节 花挑 448
第七节 锔缸挑 450
第八节 旱船 452
第九节 抬皇杠 455
第十节 打铁舞 456
第十一节 托装 458
第十章 武术阵图舞 465
第一节 老和尚驯狮 467
第二节 跑阵 470
第三节 跑帷子 473
第四节 竹马 476
第十一章 庙会祭祀宗教舞 481
第一节 淮阳担经挑 484
第二节 民权挑经挑 486
第十二章 鬼神舞 489
第一节 五鬼闹判 491
第二节 赶神路 493
第三节 五鬼拿刘氏 495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