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家故事 2
与冰心谈翻译 2
钱钟书谈《译林》的信(摘登) 4
听卞之琳谈翻译 11
与季羡林先生谈翻译 13
季羡林与翻译的情结 18
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 21
杨绛谈翻译质量 24
杨绛与《堂吉诃德》 26
杨绛“点烦”怎成“反面教材”? 31
萧乾与《尤利西斯》 36
萧乾学术道德二三事 42
萧乾与金隄译《尤利西斯》的恩怨 46
傅雷:文学翻译史的一座里程碑 51
杨宪益翻译写诗俱潇洒 56
戈宝权与“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59
冯亦代的“龙套精神” 62
王佐良凭真诚赢得尊敬 65
关于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 68
替季羡林等15位翻译家打官司 70
推动中美文学交流的热心人——想起董鼎山和聂华苓 73
美国所“三剑客” 76
告慰袁可嘉 79
编辑视角看翻译 83
翻译出版风雨三十年 83
翻译的第二基本功 95
有关当前翻译工作的问题和呼吁 103
当前译坛争论的几个话题 107
正视影响翻译的社会因素 112
引进版图书现状浅析 116
开放的翻译家:一种思想文化资源 125
翻译也要重视导向——策划主办两个翻译专栏的启示 129
翻译图书质量亟待提高 134
透视劣质翻译症结 138
把脉劣质翻译图书“症状” 143
治理劣质翻译的“愿景处方” 147
一句成语翻译引发的争论 151
不是“必修”,但可“选修”——也谈杨绛的“点烦” 154
译书与译德 156
翻译与知识产权 158
不要姑息侵权出版——对“编译”、“译写”等的质疑 163
“译写”现象绝不可取 165
不可无视“缩写名著”的侵权出版 168
重视侵犯著作权中的刑事责任 170
一起译作侵权案的思考——从季羡林等人一场官司的胜诉想到的 173
翻译侵权滥造乱象何时休 177
外国文学出版的现状与期盼 180
文学翻译出版准入制利弊析 186
要对翻译出版搞“发包”说不 189
“文抄公”的“黄马甲” 191
致“李斯”的公开信 195
“李斯”现形了 197
海选译者:但愿不是一场炒作 200
喜见翻译向朝阳产业迈进 203
翻译行业的百科全书——评《中国翻译年鉴》 206
培育应对外国文化的智慧 209
一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会议 211
给恐怖小说降降温 214
日本推理小说在中国的盛衰 217
福建:近代翻译家的故乡 222
评说出版 225
图书发行能否终止“赊销制”——对出版改革的几点“遐想” 225
出版“擦边球”种种 229
控制出版品种,履行环保责任 233
图书库存亟待“减肥” 236
强化成本观念,建设节约型出版 239
图书装帧必须确立节约意识 242
呼唤重诚信的出版经纪人 245
关注出版界的“一社两制” 249
转型期的出版“裁缝” 251
叹服与叹气 254
练好内功,增强出版文化软实力 256
生产先进观念 260
“天书”《尤利西斯》怎样名利双收 262
买书还凭票——1995年上海一桩新鲜事 267
创新才能老调新弹——图书市场“黑马书”的联想 269
随波不逐流,全力拼个性——德国《水晶》杂志畅销的启示 272
书店也要重视图书宣传 274
出版业面对扩大内需的几点思考 276
附录: 281
要做与高尚和神圣相称的出版人——在“李景端新书及出版理念讨论会”上的书面讲话&季羡林 281
从译林的发展回眸李景端出版理念——在“李景端新书及出版理念讨论会”上的讲话&顾爱彬 283
夕阳余晖也灿烂——记李景端&华惠毅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