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鸿钧编
  • 出 版 社:龙门联合书局
  • 出版年份:1954
  • ISBN: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复数之演算与图示 1

1-1.复数与复面 1

1-2.算子j之意义 2

1-3.复数之加减 3

1-4.旋转算子(cosα±sinα) 4

1-5.旋转算子之指数式 5

1-6.伸转算子与复数乘除 6

1-7.复数之乘方与开方 7

1-8.等速旋转向量及简谐颤动向量 8

1-9.复数之轨迹及倒逆 9

(A)平行于坐标轴直线轨迹及其倒逆 9

(B)任意直线之轨迹及其倒逆 11

(C)任意圆之轨迹及其倒逆 12

第二章 交流电之基本概念 16

2-1.定义 16

2-2.工业用电采用正弦波之理由 17

2-3.相位角与相角差 18

2-4.正弦波之复数表示法 19

2-5.正弦电势波之产生 21

2-6.均方根值或有效值 22

2-7.功率之产生与消耗 24

2-8.功率之瞬时值与平均值 25

2-9.功率因数、总伏安及电抗伏安 26

第三章 初级电路 30

3-1.电阻抗 30

(A)纯电阻电路 30

(B)纯电感电路及自感抗观念之建立 31

(C)纯电容电路及电容抗观念之建立 33

3-2.串联电路 35

3-3.并联电路及导纳 37

3-4.等值电路与对称电路 41

3-5.Kirchhoff定理及复杂电路的一般解答 48

3-6.叠加定理 49

3-7.Maxwell氏网目电流法 51

3-8.对换定理 55

3-9.Thevenin氏定理 56

3-10.Millman氏定理 58

第四章 共振电路 62

4-1.共振电路之意义 62

4-2.串联共振电路之特性 63

4-3.共振点临近VL与VC之变化情形 65

(A)调节L而得之串联共振 66

(B)调节C而得之串联共振 68

(C)调节f而得之串联共振 69

4-4.R在串联共振电路中之效应及电路之选择性能 71

(A)I(f)共振曲线锐度之计算 72

(B)I(c)共振曲线锐度之计算 73

4-5.并联共振电路之特性 73

4-6.并联共振电路之调节 76

(A)由调节L而得之并联共振 77

(B)由调节C而得之并联共振 78

(C)由调节RL而得之并联共振 79

(D)由调节f而得之并联共振 81

4-7.反共振电路及并联阻抗之极大值 81

(A)由调节C而得之反共振 82

(B)由调节L而得之反共振 83

(C)由调节R而得之反共振 83

(D)由调节f而得之反共振 84

4-8.“恒并联共振”电路 85

第五章 非正弦波之分析 89

5-1.非正弦波之由来 89

5-2.周期波形之级数表示法——Fouries级数 91

(A)波形对称于原点之展开级数 92

(B)波形对称于y轴之展开级数 92

(C)半周对称波之展开级数 93

(D)波形之对称性兼合乎(A)及(C)者 93

(E)波形之对称兼合乎(B)及(C)者 94

5-3.Fouries级数系数之计算 94

5-4.图解法 99

5-5.表格法 101

5-6.24点及48点表格法 106

5-7.电路中之谐波电势与电流 111

5-8.非正弦波之有效值 114

5-9.功率及功率因数 115

5-10.等值正弦波 117

5-11.拍波与调幅波 118

第六章 耦合电路 123

6-1.耦合电路之意义 123

6-2.互为耦合两电路间之相互影响 125

6-3.耦合因子之计求法及复耦合电路之简化 128

6-4.电阻耦合电路之分析 131

(A)可调节之副电路 131

(B)原副电路可同时调节 132

6-5.电抗耦合电路之分析 133

(A)副电路可调节而原电路不可调节者 134

(B)原副电路可同时调节者 134

6-6.互感阻抗之物理观念及其值之正负性 140

6-7.变压器原理 143

第七章 瞬变分析 147

7-1.瞬时电流之由来及其决定因素 147

7-2.串联R—L电路之瞬变分析 149

7-3.初时效应 151

7-4.串联R—C电路 152

7-5.串联R—L—C电路 155

7-6.(各种自然类率下之电流波形)振荡电路 160

7-7.数种特殊临界情形 164

(A)外加电势之突然改变 165

(B)电路参数之突然改变 166

(C)外加电势为一非周期波形 168

7-8.并联电路之瞬变分析 170

7-9.耦合电路之瞬变分析 171

第八章 多相电路 176

8-1.三相电势与电流之产生 176

8-2.发电机各相电势之连接法 178

(A)Y连接法之线电势与线电流 178

(B)△连接法之线电势与线电流 179

8-3.负载连接法 180

(A)Y形接法电路与Millman氏定理 180

(B)△形接法电路 183

8-4.多相制中之电路定律 184

8-5.三相功率之计算 186

8-6.三相功率之量度 188

8-7.三相电抗伏安之量测 193

8-8.三相电路之优点 194

8-9.他种多相制电路 195

(A)四相制及半四相制 195

(B)六相制及半六相制 196

第九章 多相制中之谐波 201

9-1.多相制中之谐波相序及其有效值 201

9-2.平衡三相电势之谐波相序 202

9-3.Y接法之线电势及线电流中之各级谐波 204

9-4.△接法之线电势及线电流中之各级谐波 206

9-5.平衡六相电势之谐波相序 210

9-6.平衡六相星形连接各线电势及线电流中之谐波 211

9-7.平衡六相环形连接各线电势及线电流中之谐波 212

9-8.平衡四相制中之谐波 214

第十章 对称及有关分量 219

10-1.对称分量之意义 219

10-2.对称分量之求法 221

10-3.Y,△之电势与电流之关系 223

10-4.功率 226

10-5.相序阻抗、相序自阻抗及相序互感阻抗 227

10-6.一般不平衡之静止电路 229

10-7.正负和正负差分量 231

10-8.α,β,0分量 233

10-9.α,β,0阻抗 234

10-10.用α,β分量表示功率法 237

第十一章 非直线性电路之分析 241

11-1.非直线电路 241

11-2.图解法 241

11-3.直线近似法 243

11-4.佛氏方程式法 244

11-5.定差法 245

11-6.微分机之原理 247

第十二章 机电耦合电路 253

12-1.电路之对偶性 253

12-2.勒格兰氏方程式 254

12-3.建立对偶电路之程序 257

12-4.电路常数之确定 259

12-5.电容耦合系统——电容器式微音器 261

12-6.电磁耦合系统——简单电话听筒 263

12-7.普通电话听筒之分析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