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3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军事环境 20
第一节 地理形势 20
一、地理位置 20
二、辖区沿革 21
三、行政区划 22
四、军事地位 24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 24
一、地形地貌 24
二、主要山脉 25
三、气候 26
四、水系 28
五、矿产资源 29
第三节 人文地理环境 29
一、人口状况 29
二、教育状况 30
三、经济状况 30
第四节 基础设施 31
一、道路 31
二、邮政 34
三、通信与网络 34
四、广播与电视 35
五、电力设施 36
第五节 军事要地 36
一、军事重镇 36
二、主要关隘 37
三、重要制高点 38
第六节 军事设施 40
一、秦支道 40
二、城池、堡寨 40
三、演武亭 41
四、碉堡 42
第二章 军事组织 43
第一节 军事机构 43
一、清及清前军事机构 43
二、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4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事机构 45
第二节 驻军 57
一、清及清前驻军 57
二、民国时期驻军 5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驻军 61
第三节 军队院校及军工厂 62
一、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干部学校 62
二、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62
三、修械所、被服厂、鞋袜社 63
四、中央军委交通丝织厂 63
五、纺织学校 63
第三章 兵事战事 64
第一节 清及清前战事 64
一、北宋与西夏承平寨之战 64
二、北宋与西夏黑水堡、安定堡之战 64
三、明与鞑靼黑水苑之战 65
四、明末农民起义军安定战事 65
五、清初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安定之战 65
六、清末回民起义军安定之战 6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66
一、营盘山遭遇战 66
二、玉家湾奔袭战 66
三、董家寺伏击战 67
四、谭家崄遭遇战 67
五、窑则峁河偷袭战 67
六、攻打安定城 68
七、吴家寨子一马家坪战斗 68
八、新寨河攻歼战 69
九、羊马河战役 70
第四章 中央红军在瓦窑堡的军事活动 73
第一节 进驻瓦窑堡 73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 74
第三节 保卫瓦窑堡 75
第四节 纠正肃反 75
第五节 粉碎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阴谋 78
第六节 瓦窑堡会议与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79
第七节 开创华北的抗日救亡工作 81
第八节 东征与西征 81
第九节 国共合作的酝酿 83
第十节 创办红军大学 85
第十一节 创建瓦窑堡红军骑兵学校(红军骑兵第1师) 86
第十二节 撤离瓦窑堡 86
第五章 军事工作 88
第一节 战备工作 88
一、战备教育 88
二、战备计划 89
三、战备信息 90
四、战备设施 90
五、战备值班 91
第二节 军事训练 91
一、清及清前军队训练 91
二、民国时期人民军队训练 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队训练 95
第三节 正规化建设 98
第四节 行政管理 100
一、行政管理教育 100
二、行政管理制度 101
三、预防事故案件 101
第六章 政治工作 10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102
一、党的组织机构 102
二、党员发展 106
三、党的教育与整顿 10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学习 109
一、形势任务教育 109
二、政治理论教育 112
三、延安精神教育 113
四、科学文化学习 114
第三节 干部工作 115
一、干部来源 115
二、培养教育 116
三、授衔 116
四、退休、离休、转业 117
第四节 群众工作 118
一、拥政爱民 118
二、动员群众参战支前 120
第五节 小流域治理 123
第七章 后勤工作 128
第一节 清及清前军队后勤 128
一、秦汉时期军队装备与供应 128
二、隋唐时期军队装备与供应 129
三、宋代军队装备与供应 129
四、明清时期军队装备与供应 13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后勤 131
一、国民党军后勤 131
二、红军后勤 132
三、西北野战军后勤 13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队后勤 135
一、经费、物资来源及管理 135
二、工资津贴 137
三、军需给养 139
四、营院建设 141
五、医疗卫生 141
六、车辆管理 142
七、以劳养武 142
第八章 兵役 143
第一节 清及清前兵役 143
一、秦汉征兵制 143
二、隋唐府兵制 144
三、宋代募兵制 144
四、明代军户制与清代世兵制 1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145
一、募兵 145
二、征兵 145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兵役 145
一、志愿兵役制 145
二、兵员补充 146
三、优抚与安置 14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兵役制度 149
一、兵役制度演变 149
二、兵役机构沿革 150
三、义务兵征集 151
四、招飞选滑工作 158
五、优抚安置 158
六、预备役建设 160
第九章 民众武装 162
第一节 清及清前民众武装 162
一、名称 162
二、编组 163
三、训练 163
四、经费 164
五、作用 16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众武装 164
一、民团 164
二、国民兵 165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民众武装 166
一、组织机构 166
二、赤卫军、少先队训练 170
三、游击队、赤卫队、自卫军的作用 170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民众武装 172
一、领导体制 172
二、民兵组织 175
三、民兵政治工作 181
四、军事训练 182
五、民兵武器装备 185
六、民兵作用 186
第十章 国防动员 18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9
一、子长县国防动员委员会 189
二、主要职责 190
三、主要活动 190
第二节 国防教育 190
一、组织机构 190
二、教育内容 191
三、教育对象和主要活动 191
四、国防教育基地 193
第三节 人民防空 195
一、组织机构 195
二、人防宣传 195
三、人防工程 196
四、防空纪实 196
第四节 国防动员潜力 196
一、国民经济 196
二、运输能力 197
三、卫生救护 197
第十一章 军事人物 198
第一节 人物传 198
第二节 人物录 241
第三节 革命英烈名录 26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4~1937.7) 266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275
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 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0~2005.12) 285
第四节 人物表 287
附录 290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