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导论 1
上篇 “结合”与“化”的基础理论 7
卷一 “结合”与“化”的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政党 8
一、共产主义政党: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 8
1.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前:世界上不存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 8
2.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应运而生 9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政党在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实践中的指导思想 10
1.变资本主义旧世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10
2.共产主义政党实现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最基本任务:依据“灌输”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解放运动 12
3.共产主义政党在同三种错误倾向斗争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灌输”原理 14
卷二 “结合”与“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品格 18
一、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或本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 18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捍卫、发展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19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体 27
二、马克思主义的风格特点:“三个有机统一” 35
1.客观事实与主观原则有机统一 35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35
3.理论体系的开放发展性与质的稳定性有机统一 36
卷三 “结合”与“化”的三要素:时间性、空间性、条件性 38
一、时间性——与时俱进,实现当代化 38
1.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问题 40
2.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问题 42
3.与时俱进和时代、时代主题的变化问题 46
4.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飞跃问题 49
二、空间性——因地制宜,实现本国化 55
1.本国化、本民族化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赋予的 55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的贡献 56
3.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论述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 59
三、条件性——因事而异,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66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的条件性 6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的条件性 67
卷四 “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果 72
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基础理论 72
1.马克思的首创 72
2.恩格斯的贡献 73
3.列宁的发展 73
4.毛泽东的创新 74
5.两点启示 75
二、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内涵 77
1.真理检验标准的科学含义 77
2.“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含义 77
3.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长期性、全局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问题 79
4.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结合”和“化”的理论成果之评价标准的同异点 82
中篇 “结合”与“化”的历史经验 83
卷五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前苏联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86
一、概述 86
二、问题探索 97
1.从书本上学习社会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97
2.创新与扭曲——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10
3.改革及其限度——赫鲁晓夫改革实践的理论分析 123
4.稳定与僵滞——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分析 135
5.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143
6.苏联剧变的深层根本原因——从苏联社会基本矛盾层面探寻 152
三、启示 167
卷六 俄共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剧变后俄罗斯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175
一、概述 175
二、问题探索 177
1.俄共理论建设:同时代特征、俄国国情相结合所进行的理论探索 177
2.俄共政治建设:从剧变后的俄国实际出发,制定新的政治战略并随时调整斗争策略 184
3.俄共组织建设:基本内容及其经验教训 193
4.俄共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发展前景 198
三、启示 208
卷七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剧变后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211
一、概述 211
二、问题探索 213
1.剧变后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境及经验教训 213
2.东欧中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出路 221
三、启示 228
卷八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之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230
一、概述 230
二、问题探索 234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式民主革命理论及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234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对马克思主义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之突破性的重大贡献 260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独创性贡献 289
4.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297
三、启示 312
卷九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317
一、概述 317
二、问题探索 330
1.毛泽东探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 330
2.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 345
3.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正确识别与克服“左”、右倾错误倾向的正反历史经验 361
三、启示 382
卷十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越、老、朝、古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387
一、概述 387
二、问题探索 393
1.越、老、朝、古各国对“结合”的认识及其探索的理论成果 393
2.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一:认真分析研究国情 399
3.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405
4.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三: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纠正“超阶段”的失误 408
5.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四:正确进行所有制改革 412
6.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五: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探索 420
7.越、老、朝、古各国“结合”的基本经验之六:确立正确的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426
三、启示 432
下篇 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与“化”的新课题 438
卷十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440
一、概述 440
二、问题探索 447
1.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谛问题探索 447
2.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真义问题探索 460
3.新世纪新阶段“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问题探索 476
4.新世纪新阶段的劳动与劳动价值问题探索 486
5.新世纪新阶段私营企业主及其剥削问题探索 495
6.新世纪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问题探索 503
7.新世纪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探索 510
8.新世纪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索 520
9.新世纪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探索 531
三、启示 540
卷十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545
一、概述 545
二、问题探索 552
1.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552
2.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569
3.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实际相结合问题 587
三、启示 599
卷十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全球化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607
一、概述 607
二、问题探索 610
1.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问题探讨 610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全球化的科学回答 620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的理论与方略 639
三、启示 651
卷十四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新世纪新阶段“两制”关系新实际的结合问题 656
一、概述 656
二、问题探索 661
1.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性与社会主义未来的关系 661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新态势及发展趋势 682
3.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战略与策略 699
三、启示 720
结论 723
参考文献 730
一、经典著作与重要文献 730
二、学术著作与论文 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