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1848— 1911
李莲英之嬖宠 475
其二 476
李莲英之机警 476
李莲英奸而有礼 477
恃宠弄权 气焰嚣张 477
其二 479
其三 479
回銮时之李莲英 479
李莲英之善于逢迎 480
李莲英揽财之一瞥 482
李鸿章为李莲英所愚 483
藐视大臣 484
戊戌以后之李莲英 484
李莲英与庚子之祸 486
李莲英好为人师 487
欲得李鸿章之冠玉 487
李莲英之身后 488
安得海(1844— 1869
安得海之干预国政 488
安得海在山东之被诛 489
书太监安得海伏法事 491
附:小德张 492
寇连材(1868— 1896
同情光绪帝 493
寇太监忠耿持正 494
直言被诛 496
梁启超述寇连材 497
梁济述寇连材 498
文廷式述寇连材 498
王伯恭述寇连材 499
范文程(1597— 1666
沈阳范氏 499
范文肃因生员免戮 500
单骑说降 500
为入主中原出谋划策 501
其二 502
请行兴屯四事 503
范文肃公厚德 505
范文肃家法 505
倚为心膂 505
其二 506
恩眷之隆 507
陈之遴(1605— 1666
碎缸结良缘 508
燕京杂诗苍凉悲壮 509
流徒沈阳 509
傅以渐(1609— 1665
傅星岩相国逸事 510
状元归去驴如飞 511
冯溥(1609— 1693
冯文毅公遗事 512
真翰林 526
太必兔 526
立朝直言 527
观人于其所忽 527
冯溥赠联 528
钦佩康熙帝之博学 528
上疏五事 529
魏裔介(1616— 1685
究心于明体达用之学 529
论治 530
魏文毅之先见 530
二魏之优劣 531
文风与人品 531
魏象枢(1617— 1687
魏象枢之耿介 532
果于直谏 执法不阿 532
为冯溥所荐 533
魏敏果为人所敬 534
清节高风 534
尚书门第 秀才家风 534
称誉三贤 534
六字箴与却病十法 535
魏敏公格言 536
魏象枢心折王士祯 536
魏敏果疏驳科臣之奏 536
魏象枢荐举得人 537
谈艺家根柢 537
魏象枢之梦 537
魏象枢邸堂联 538
魏诗名句 538
魏象枢有清节直声 538
其二 539
鳌拜(?— 1669
圣祖拿鳌拜 540
智擒鳌拜 541
乾隆帝说除鳌拜 541
施闰章(1618— 1683
施愚山事叔 543
施愚山造诣之精粹 543
分守湖西道 544
施闰章之诗 545
其二 547
其三 547
谈诗法 547
学臣不受请托 547
施愚山交友 548
其二 549
其三 549
应召不通朝贵 550
讲兄弟宜相爱 550
其二 550
其三 551
四月开四花 551
王士祯咏施公故宅 552
为官与为学 552
其二 552
于成龙(1617— 1684
于成龙事略 553
其二 555
于清端在故乡筑堡御盗之议论 556
于清端之廉俭 556
两于清端 557
于清端深得罗城县民心 557
其二 557
附:无钱送鬼 558
治黄州之盗 559
于清端嗜酒 559
平东山之乱 560
善治盗 561
开风气之先 562
于清端筑长墙以御响马 562
擒鱼壳 563
于清端畛念饥民 563
于清端政迹 564
于清端忧谗畏讥 564
人心刁诈 565
除学政之弊 565
于清端折狱 566
于成龙捕盗之方 567
汤斌(1627— 1687
勤奋好学 568
汤文正拒受权相恩遇 568
汤文正之礼贤 569
其二 569
无所取于彼 无所应于上 570
汤文正困于佥壬 570
肉山酒海 遇汤而败 571
汤斌之廉正 572
其二 573
清汤 574
出任江宁巡抚 575
汤斌仁政 575
名臣未有不清俭 576
汤文正荐陆在新 576
度量 577
为官深得民心 577
圣祖超擢汤斌 577
汤文正栗主镇压五通神 578
有胆有识 578
汤文正许张仲诚为真儒 578
汤学士梦 579
课子读书 579
正直之声神亦畏之 579
斥明哲保身 581
离任之情状 581
汤文正笔记 582
逸事四则 582
汤斌之死 584
汤文正公从祀 584
国朝第一流人物 585
汤公之诗 585
为学与为人 586
其二 586
其三 587
其四 587
陆陇其(1630— 1692
谷应泰得陆清献卷 588
陆清献留心经济 588
为官著循声 588
学宗程朱践履特挚 589
励志圣贤之学 589
为官座右铭 591
为令嘉定治绩 591
其二 594
陆清献自跪烈日中 594
陆陇其为令 594
百姓卖女完粮 595
作崇明老人说 595
陆清献断案 596
陆清献劝民早完钱粮 598
瞽者之爱陆公 599
吊高士奇母 599
以讳盗之名罢职 599
陆稼书公归集 600
离任嘉定之日 601
吴源起荐陆清献语 601
陆清献和平笃厚 601
陆清献息讼示 602
述其封翁语 602
陆清献居父丧礼 602
陆清献以孝母感人 603
称誉应公 603
陆稼书弭盗策 604
陆稼书之高风亮节 605
居官不可专听幕客之言 606
为民赎身 606
上疏直陈时政利弊 606
宁失官无负心 608
读儒书不奉佛教 608
陆清献殁后犹受知君上 609
吴兴祚(?— 1697
治无锡 609
吴留村未必清官 610
吴兴祚之才能 611
吴兴祚之治行 612
救命钟 612
吴兴祚之清贫 613
吴兴祚之风致 613
徐乾学(1631— 1694
乾学之父 613
传是楼 614
文章显名当世 614
文社领袖 614
祠堂楹联 615
此文有关国体 615
求进者竞奔其门 615
谓汉儿归心朝廷 616
招四方士,订千秋业 617
在朝数事 618
有人伦水镜之目 620
徐健庵称汤文正抚吴 620
被陷得脱 621
昆山徐司寇乡居怙势 621
谋复故官 621
食量 622
南州逸事 622
幼子冠卿 622
赠徐乾学联 623
传是楼 623
学问须有根柢 623
靳辅(1633— 1692
治河功臣 625
靳辅治河之议 625
治河不忘义友之功 627
奇人有奇遇 628
靳文襄与廷臣治河议论之异同 628
有古大臣风 630
徐元文(1634— 1691
佳状元 630
徐元文兄弟 631
徐公肃之风节 631
患隔食 632
哑子开言 632
遇事敢言 不肯唯阿 632
榷关者叹好官 633
以师道自任 634
谨守礼法 635
拒受千金 635
宋荦(1634— 1713
宋牧仲治绩 636
其二 637
其三 637
过滹沱河 638
宋牧仲恩遇之隆 638
宋牧仲求圣祖御书 638
定变仓卒 卓有胆识 639
澄清海甸沧浪水 保障东南伯虎坟 640
宋荦善画 640
水墨兰竹小幅 641
得《唐百家诗选》残本 641
独买残编古寺中 641
宋牧仲六境图 642
论咏物诗 642
诗名数到宋黄州 643
范承谟(1635— 1676
严惩巨猾 赈灾济贫 643
风流事业岂湖堤 645
门内大虫休惹 645
极大文字须做 645
治闽数事 647
拒耿精忠之贿 649
耿氏萌变 649
宁死不屈 651
范忠贞对耿逆语之严正 652
范承谟遇害之后 653
范承谟书法 653
明珠(1635— 1708
狡猾贪婪 貌似慈善 654
拾明珠相国秘事 655
恩遇之盛 658
繁华气象 658
建造园林 658
门客家奴 658
僮仆盈千 659
夫人御下极严 659
纳兰太傅妻 659
巨仆安图 660
熊赐履(1635— 1709
熊赐履学有本源 660
熊文端为经筵讲官 661
其二 661
圣祖优遇 661
明史馆与熊赐履 662
喜藏书 662
熊赐履之嗜书 662
入侍皇子进讲 663
能受直言 663
圣祖察熊文端遗疏荐熊本之虚伪 664
赐履“无子” 664
诏恤其子 665
论学 665
李天馥(1637— 1699
李天馥之好学与为官 666
凡事平其气 667
李文定之乡望 667
李文定荐举人才 667
物望所归 668
所活人甚众 668
郎君馆阁称前辈 668
康熙帝赏识李天馥 669
韩菼(1637— 1704
韩菼虚心好学 669
幽冥馆师 669
功名须到五门知 670
千古知己 670
四等秀才 一甲进士 671
韩文懿以时文受知圣祖 671
文名震一时 672
韩公之高义 672
与方苞之语 672
记长洲韩宗伯逸事 673
韩菼嗜烟酒 674
韩菼之学 674
韩文懿公不阿流俗 675
喜汲引人才 676
韩文懿自陈无政事才 676
韩文懿公异闻 677
彭鹏(1637— 1704
彭鹏遗事 678
康熙时名臣 681
冯山公撰恨不见彭公叙 681
疏李光地十不可留 681
堂上一点硃,民间千点血 684
张英(1637— 1708
张英题联 684
入直南书房 684
有古大臣风 685
张英谈养身处世 685
两次奏请圣祖多留江宁一日 686
张英死后之荣 686
郭琇(1638— 1715
郭琇有墨吏声 687
郭琇勇于改过 687
参劾高士奇 688
郭琇之被诬 688
郭华野遗事 689
陈廷敬(1639— 1712
陈廷敬知人 690
革弊除陋 清操肃然 690
陈廷敬荐贤 691
陈廷敬之诗 691
其二 691
李光地(1642— 1718
李文贞公逸事 692
富贵无心想 693
李五经 693
辨李光地之受诬 694
蜡书密陈平叛之计 694
其二 695
与陈梦雷之绝交 695
李文贞公夺情 696
尽心于农田水利 696
李文贞之知人 697
李文贞好为坊社选文 697
密疏甄别归休之学使 698
李文贞公说杜诗 698
扶植善类 699
方侍郎勉李文贞语 699
方苞忆李光地 699
论学 701
李光地之学业人品 701
张玉书(1642— 1711
张文贞之淡泊 702
真宰相之言 702
张玉书之风度 703
张玉书之著述 703
赵申乔(1644— 1720
赵申乔公辅之器 704
赵恭毅以古道自居 704
为县令 705
赵申乔弟兄受圣祖青睐 705
其二 705
赵公谳狱 706
赵恭毅清节 706
赵恭毅政绩 707
筑塘捍潮 707
居官之清 707
留心风化 708
赵恭毅抚楚时微行察事 708
其二 708
留意文教 709
赵恭毅不畏强御 709
冷庙龙王 710
清官须兼廉明 710
《劝农图》 710
高士奇(1645— 1704
落魄奇遇 711
自是九重称特达 712
翰林不由科甲 712
蒙圣祖知眷 712
以探宫内隐秘得异宠 713
曲意迎合帝意 714
其二 714
高宫詹生有异质 714
高文恪遗事 714
高士奇之凑趣 715
圣祖题诗 716
王掞(1645— 1728
熙朝元老 716
王掞断案 717
家居之谦抑 717
公事知无不言 718
王掞因请建储获谴 718
素有人伦之鉴 719
张鹏翮(1649— 1725
张文端清操 719
张文端恶马吊 720
平生极敬关夫子 720
张鹏翮治绩 720
于河工最著声绩 721
遂宁人品 721
张伯行(1651或1652— 1725
倪长犀慧眼识张伯行 724
笃学程朱 724
张清恪申辩擅动仓谷 725
赎良家女 725
直声浩气震天下 726
居官清俭 727
奢侈之风为之一变 727
抚闽惠政 728
高风清德 728
其二 728
张清恪禁止馈送檄 730
还我天下第一清官 730
华豫原义助张公 730
圣祖力保天下第一清官 732
天下第一清官 732
直声浩气震天下 733
其二 734
士民畏之如严师 爱之如父母 734
为学之要 735
其二 735
官无大小在得民心 736
康熙帝召对数事 737
徐元梦(1655— 1741
方苞叹服徐元梦 737
徐元梦之为人 738
徐元梦之恩遇 738
劝世祖念手足情 739
不附权贵 739
施世纶(1659— 1722
施青天 742
施世纶政绩 743
江南第一清官 743
施公之诗 744
儿童喜故侯 745
杨名时(1661— 1737
杨文定之操守 745
有志圣学 746
三年不补官 746
包公再世 746
总督云贵 747
朱纲之诬陷 748
吏治真文章 749
田文镜(1662— 1733
水鉴 749
田文镜恶科目中人 749
田文镜之严苟 750
田文镜之幕客 750
记田督事 751
鲁之裕讽谕田文镜 753
陈鹏年(1663— 1723
陈恪勤任县宰时循绩 755
陈鹏年嫉邪崇正 756
以清慎勤三字为座右铭 756
为官深得民心 757
其二 757
其三 759
记太守沧洲陈公罢官事 759
陈恪勤轶事 760
陈恪勤之诗案 761
不畏噶礼 762
人心刁诈 763
馈米十石 763
改过 763
惩勒索不法者 764
雍正帝伤悼陈鹏年 764
诗更洒落 765
焦山陈恪勤联 765
傅鼐(约1664— 1725
傅鼐其人 766
宽于接下 刚于事上 767
朱轼(1665— 1736
少好学 用志不纷 768
朱相国年幼有奇才 768
断案不枉 769
以清吏治、正风俗为急务 769
文端笔记 769
朱高安之逸事二则 770
朱文端公四余读书 770
性介而和 771
抚浙风气为之一变 771
为政练达有体 771
为人与为官 772
朱文端奏免年遐龄从坐 773
帝师元辅 773
一生相业全在进贤 773
不以疾引去之用意 773
世宗慰留朱高安语 774
可亭相国享年之永 774
与方苞议政 774
朱文端之遗疏 776
其二 776
图理琛(1667— 1740
异域录 777
其二 777
使俄罗斯 777
蒋廷锡(1669— 1732
诗情画理 778
蒋文肃之恩遇 779
其二 779
蒋廷锡之画及家教 779
张廷玉(1672— 1755
办理山左乱事之宽厚 780
张文和闱中对月诗 781
百金之礼却之 781
赐金园 781
张文和掌政遗闻 781
张文和辞子鼎甲 782
张文和历主试事 783
张文和驭吏之严 783
张文和谨身节欲之效 784
处事为人 784
晚年以谦抑自晦 785
乾隆帝赐七十寿联 785
有自危之心 785
张廷玉之晚景 785
李绂(1673— 1750
年少不凡 788
夙慧 788
李绂博闻强记 788
其二 788
有万夫之禀 789
李绂之学 789
学宗陆子 790
李绂三事 790
李绂之崛强 791
李绂其人 791
几为年羹尧所陷 792
李穆堂阵法、枪制之论 792
闻李侍郎绂擢粤西巡抚 792
好收名士 794
其二 794
辛卯会试风波 795
复左副都御史李绂职 795
雍正帝对李绂之宽典 796
真铁汉也 796
李绂为严嵩翻案 796
李穆堂文集 797
李绂持学之严正 798
高文良(1676— 1738
高文良政绩 798
高文良和风拂人之时评 799
择万年吉地 赐千里镜 799
雍正帝与高文良 799
诗为一代作手 800
鄂尔泰(1677— 1745
鄂文端未遇时之清况 801
用鄂文端 801
鄂尔泰能治盗 801
鄂文端力保孙文定 801
鄂文端有古大臣风 802
鄂尔泰用人 802
改土归流 802
特制三省总督印 803
鄂文端警世之言 803
征乌蛮 803
世宗恩遇 804
鄂公戒弟侈泰之先见 805
鄂相国诗 805
其二 805
密定储贰 806
鄂文端公逸事 806
其二 808
鄂文端不废科目 808
鄂尔泰之政见 810
世宗信鄂尔泰之专 812
知袁枚 813
好奖励名节 813
鄂文端署券偿和珅 814
孙嘉淦(1683— 1753
孙嘉淦太憨 814
孙文定上封事之有胆 816
孙文定孝弟过人 816
孙嘉淦疏议刑法 817
奏请国子监立经义治事斋 818
学校议 819
孙嘉淦以八约自戒 819
史贻直(1682— 1763
题玉堂归娶图 820
史贻直之命 820
荐臣者羹尧 用臣者皇上 820
史贻直政绩 821
庚辰二名相 822
七十寿辰贺联 822
乾隆帝赐诗 823
人服其知大体 823
有牌十对 823
甘汝来(1684— 1739
不畏强梁 824
官做得好便是大臣 824
平一冤狱 825
甘庄恪以强项受知两朝 826
科场一佳话 826
居官惠政 827
其二 827
李卫(1686— 1738
李敏达逸事 828
李卫兴浙江水利 830
英雄作为 831
李卫兴大狱 831
识字不多而精敏 832
世宗信任李卫之专 832
其二 833
李卫之为官 833
邹一桂(1686— 1772
邹一桂参劾许殉抚 834
邹一桂以谨慎受知 835
邹小山遗事 835
自拟联句 836
绘画得文待诏遗法 836
钱陈群(1686— 1774
钱文端公少时之贫 837
钱陈群之轻生 837
爱录忠孝故事 838
问学何以博 838
五字长城 838
钱文端积雨诗 839
钱文端题帐诗 839
善赞人 839
钱文端叔侄典江西试 840
手写文武三十二榜 840
钱文端公有知人鉴 840
所进诗册 841
见小门生 841
钱陈群深受世宗恩眷 841
遗事拾零 842
谢济世(1689— 1756
谢济世不屈于学使 844
谢济世劾田文镜 844
李绂谢济世劾田文镜案 845
因参劾田文镜革职 845
孔孟指使 846
其二 846
谪戍寄从弟诗 847
谢济世谓自有我在 847
卢雅雨(1690— 1768
玲珑山馆四部略备 848
培植后进 848
人短而才长 849
卢雅雨先生提引事 849
纪晓岚救卢雅雨 850
张照(1691— 1745
小蛮童乃颇有胆 850
自视乾屎橛 851
捐地为义冢 851
文敏好佛 851
张照撰律吕书 852
乾隆帝念张照资敏博学 852
松苓酒 853
大戏节戏 853
尹会一(1691— 1748
尹会一勤廉供职 854
巡抚河南植树养民 855
尹会一之子因请谥受祸 856
黄廷桂(1691— 1759
独力捐办御道 857
黄文襄进军西域诸事 858
黄文襄设幕馆事 858
高宗左右手 859
平日之黄廷桂 859
汪由敦(1692— 1758
以为大家之子弟倍难 860
汪文端公之文才 860
起草奏章援笔立就 861
古风犹存 862
汪文端书法 862
汪、刘二公文学 863
生平嘉行 863
汪由敦之学问气度 863
大臣身后邀恩之例 864
尹继善(1695— 1771
吉甫再来天有眼 866
扬历半天下 867
旗员擅出例 868
尹继善振饬漕政 868
尹文端公严禁漕弊 868
新妇生子 869
爱才如命 869
小尹吐属敏隽 870
一月间九印彪列 870
尹文端不存私见 870
生母徐氏受封故事 870
如此光荣有几家 871
侧室受封 872
尹文端女为皇子妃 872
晚香园 872
招名士赋诗 873
袁枚评说尹继善 873
陈宏谋(1696— 1771
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 874
识政体 874
咨询利弊册 875
维护薛公 875
除吏弊 876
绘治舆图 876
赈救饥民 876
苏州治平寺淫僧案 877
陈文恭抚吴时逸事 877
所历封疆治绩 878
其二 879
荐官考语 880
陈宏谋判案以公为法 880
陈文恭宦迹图 880
有字不如无字好 881
学行文章 881
其二 882
其三 882
其四 882
雷鋐(1697— 1760
不投公卿一刺 883
雷公之学 883
其二 884
雷公之雅量 884
梁诗正(1697— 1763
生有异禀 885
梁文庄有古大臣风 885
其二 885
文庄作书 高宗曳袖 885
瑶林玉树,高出云表 886
三清居士 886
梁学博遇术士 887
方观承(1698— 1768
从谪戍到显贵 887
方敏恪公轶事 888
方恪敏公片言回天 890
桐城方氏仕宦之盛 890
公长于用人 891
其二 891
六十得子 891
为官守正不阿 892
方恪敏公家传 893
不纳故友孙女为妾 894
董邦达(1698— 1769
董文恪题联剃发店 894
落第京城之困窘 894
董邦达艰难入京应试 895
力变川省华侈之风 897
董邦达之画 897
东山山水 897
董公遇孛星 897
刘统勋(1699— 1773
刘统勋之父 898
不避嫌怨 蹇谔立朝 898
不愧真宰相 899
刘文正之持正 900
刘文正公塞阳桥决口 900
刘文正微行 900
不刻意为诗 901
刘统勋遗事 901
刘文正公联语 903
其二 903
刘统勋之逝 904
失一股肱 904
刘文正挽联 905
蔡新(1707— 1800
学问与事业 905
位至宰相必敬父母官 905
升平人瑞 906
校书而知医方 906
盛世耆英 907
侍直上书房最久 907
曹秀先(1708— 1784
孝友 908
疏请御制祭蝗蝻文 908
曹文恪之健啖 909
其二 909
吃肉尚书 909
极儒臣之荣 910
曹秀先书法 910
舒赫德(1710— 1777
舒文襄公末节 910
请废时文 911
舒文襄公豫定阿逆之叛 911
裘曰修(1712— 1773
有古大臣风 912
裘日修其人 912
裘文达公课子之严 913
书法自成一家 913
说张南华诗画 914
仿造古器 914
裘文达无不见之客 914
精于书法 擅长治水 914
治水注重于疏 915
论书法 915
奖励后进 915
书裘文达遗事 916
燕子矶神 917
乾隆帝遣医治噎症 918
裘曰修之晚年 919
于敏中(1714— 1780
于文襄公之敏 919
于文襄出缺之异闻 920
蔬香阁 921
巧书华严经 921
谥文襄 922
谢墉(1719— 1795
谢金圃怜才爱士 922
谢金圃识汪容甫 923
谢金圃因诽语降职 923
钱维城(1720— 1772
钱维城曳白 924
不习清书 925
钱维城持法平允 925
钱文敏公之相 925
精书画 926
病遇李仙人 926
文敏公之梦 927
为人及诗文书画 927
孙士毅(1720— 1796
孙补山轶事 928
孙文靖公之先世 929
从征缅甸时遇险 929
许世亨力谏孙士毅 930
遇事明断 以廉著称 931
刘墉(1720— 1805
持躬清介 931
不受轻毳 932
刘墉敝衣恶服 932
不修边幅 带虱上朝 932
何妨宰相有堂餐 933
刘文清勖焦循改习经学 933
《刘梁合璧》 934
赠纪昀砚 934
生平有三艺 934
其二 934
刘墉读书法 935
一代书家之冠 935
浓书宰相 936
刘文清书法 936
其二 937
其三 937
某公求书 937
书家之匠头 937
刘文清姬人精于书法 938
其二 938
太夫人寿联 938
晚岁改节 939
刘文清公遗闻 939
刘墉之死 940
傅恒(?— 1770
傅文忠得纳诲之道 940
傅文忠身后赠郡王爵 941
晚面 941
盛推严长明 941
傅文忠公爱才 942
傅文忠公之谦 942
声威震于遐迩 943
陆燿(1723— 1785
陆燿孤寒立志 943
陆公惠政 944
其二 944
其三 945
陆朗夫之忠清 945
为官廉俭 946
清德感人 946
著述可传 947
读书归于实用 947
纪昀(1724— 1805
浮沈宦海如鸥鸟 948
拆字 948
纪晓岚戍乌鲁木齐 950
方知世有漏沙田 950
著《阅微草堂笔记》 950
纪昀之机敏 951
老头子 951
附:“老头儿”称谓考 952
纪晓岚真胜人一筹 953
善雅虐 954
纪文达访获《永乐大典》 954
四库全书表文 954
善诙谐 955
纪文达奉旨纳妾 955
纪文达不轻著书之原因 956
纪晓岚以博雅见称 956
纪文达食性之异 956
其二 957
纪文达不没人长 957
临事敏捷 957
纪文达医瘤 957
纪文达公二事 958
独不善书 959
纪大烟袋 959
无不可对之联 959
其二 960
其三 960
其四 960
借小说回目属对 960
戏馆对 961
宠姬难倒纪晓岚 961
纪文达之联语 961
其二 962
其三 962
其四 962
其五 962
巧对 963
纪文达公奏对之敏 964
纪昀之词令 964
眼镜诗 965
平平仄仄仄平平 965
中书君什么东西 965
纪文达谐诗 966
纪文达嘲内监 966
纪昀信因果之说 966
樊增祥记纪昀一事 967
彭元瑞(?—约 1803
对语敏捷 967
大场则万卷全披,小试无一字不阅 968
难倒彭元瑞 968
为百姓哭 969
赐砚 969
彭文勤试题 970
考试命题 971
额外生员 971
校定石经 971
灯联相公 972
其二 972
其三 973
其四 973
其五 973
为官数事 973
应奉文字 婉丽清新 974
王杰(1725— 1805
王文端公恩遇 974
王文端清节 975
清风两袖返韩城 975
王文端不许其子应试 976
欲用药杀和珅 976
王杰作书不旷日课 976
为政之道当开诚布公 977
恩准终制 977
王昶(1725— 1806
诗文名闻当时 978
军旅生涯 978
贯通诸学 不名一家 979
南王北朱 979
淮海四士 979
宦迹略记 980
举业得力于《牡丹亭》 980
佳士著锦囊 980
王昶与英和 981
世态炎凉 981
王述庵出无仆 982
王昶之学 982
谈名士之可为与不可为 983
王述庵引书论水利 983
王昶门下士之盛 984
未刻书甚多 984
朱筠(1729— 1781
朱竹君视闽学时逸事 984
奏请从《永乐大典》辑佚书 985
朱竹君之不肯和同 985
为乾隆帝所赏识 986
写字好兼篆体 986
疾恶俗流 奖拔贤士 987
其二 987
为人坦无城府 988
朱文端公救舒文襄 988
常以李元礼、范孟博自况 989
朱大令断狱 989
毕沅(1730— 1797
人皆服其雅度 990
殿试对策第一 991
毕沅数事 991
兔园 992
毕秋帆之胆小 993
毕秋帆之傲物 993
苏东坡生日会 993
抚台碌乱毕不管 994
生辰礼物 994
买《江山半壁图》 994
毕公有容人之量 995
毕沅善待王仲瞿 995
毕公之仆狡诈 996
毕氏不富而好施 997
毕秋帆制军轶事 997
毕宫保遗事 998
朱珪(1731— 1807
朱氏两神童 999
与纪昀同赴翰林苑上任诗 1000
朱石君衡文之精 1000
朱文正取士无私 1000
第一应推张孟词 1001
朱文正公遗闻 1001
朱珪数事 1003
其二 1004
朱文正之风趣 1004
上五箴 1005
一谈一笑 无非天理 1005
半生唯独宿 一世不谈钱 1005
一介不取 1006
朱石君太傅之宽仁 1006
朱文正公逸事 1007
病中为曹侍御作墓铭 1007
足为上官属吏之法 1007
朱文正诗 1008
朱珪辅政四事 1008
御赐诗册 1009
清操亮节 人皆仰之 1010
喜交寒士 1011
纪昀悦服朱珪(外一则) 1011
钱沣(1740— 1795
书南园先生事 1012
其二 1015
待人以和 1016
钱南园通政之清廉 1016
钱沣典衣为陆耀治丧 1016
讥巡抚内无心孔 1016
钱沣骨鲠直陈 1017
钱南园劾奏国泰之勇决 1017
参劾和珅 1018
钱南园之劾毕秋帆 1019
钱南园见恶人之有报 1020
钱南园之诗 1021
董诰(1740— 1818
记董文恭公诰遗事 1021
董曹两相国遗事 1023
董文恭降阶迎驿丞 1024
董文恭临变镇定 1024
董文恭之谨慎 1024
董太傅度量 1024
待人有礼 1025
痛失长子 1025
能受尽言 不愧诤友 1026
董文恭不愧为社稷臣 1026
两次画像紫光阁 1027
侨居三官庙 1027
勒保(1740— 1819
官场炎凉 1028
勒相公其人 1029
勒相知人 1029
勒保欲以龙么妹归舒位 1030
居官以能说话得便宜 1030
因缅甸朝贡使事革职 1031
武亿(1745— 1799
少有异禀 性情挚厚 1032
其二 1032
迂僻善哭 1034
殴翁方纲 1034
学不动心法 1035
好金石之学 1035
其二 1035
其三 1036
武虚谷之行谊 1036
武虚谷借警墨吏 1036
杖责和珅捕役 1037
忆武君二事 1037
长麟(?— 1811
牧庵相国为官之正 1038
长牧庵相国绥番 1039
微行惩贪官 1039
长麟相国轶事 1041
百龄(1748— 1816
百风子 1042
百龄正言责赌 1043
百菊溪相国释怨 1043
百菊溪制府抚海盗 1044
其二 1045
杀贼改为抚贼 1046
百菊溪轶事 1046
蒋某献联 1047
智断家产案 1048
七星岩楹联 1049
百文敏遗事 1049
巧驱妓船 1050
百龄吏治精勤 1050
百龄作感怀诗自解 1051
百文敏挽联 1051
和珅(1750— 1799
和珅蒙恩眷之缘 1052
其二 1052
其三 1053
和珅讦海兰察之短 1054
为刘墉所戏 1055
和相见县令 1055
和珅忮刻 1055
和珅有两大父 1055
武虚谷杖和珅番役 1056
文庄公辞婚 1057
撤吴谷人卷 1057
纪和珅遗事三则 1057
乾隆帝与和珅之戏言 1059
和珅善测帝意 1059
其二 1059
和珅善谑 1060
和珅纳贿 1060
王亶望之取媚和珅 1060
倾轧可畏 1061
管侍御拟劾和珅 1062
和珅欲兴大狱 1062
韩城讥讽和珅 1062
和珅骫法乱政之一例 1063
晨餐珠粉 1064
补子胡同 1064
和珅诗 1064
曹锡宝劾和珅家奴 1065
和珅姬妾 1065
其二 1066
其三 1067
和珅婢妾服御之侈 1069
和珅之家财 1070
和陵及和珅之大逆罪 1071
和珅供词 1072
和珅与严嵩之贪 1075
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1075
殛珅志略 1076
张问陶讽和珅诗 1083
和珅门楣衰替 1083
和珅宅中皮人 1084
谢振定(1753— 1809
谢芗泉之疏阔 1084
烧车御史 1085
谢芗泉之豪宕 1085
再书烧车御史谢振定 1085
性好山水 1086
记谢御史 1086
李赓芸(?— 1817
所在皆有惠政 1087
李方伯治漳 1088
李赓芸之死 1089
其二 1090
闽省士民请建专祠书 1090
戴衢亨(1755— 1811
戴文端其人 1092
乾隆帝加三品顶戴 1092
戴相国不忘旧恩 1093
亲传天语支柴门 1093
仁宗赐诗戴衢亨 1094
大庾戴氏之恩眷 1094
在枢廷凡三十余年 1094
戴相国谈仙术 1095
戴文端恤终典礼 1095
汪廷珍(1757— 1827
少年家贫 1096
任大椿期以国士 1096
识拔人才 1096
风裁严峻 1097
奖挹姚莹 1097
五约训士 1097
题联金陵试院 1097
汪瑟庵其人 1098
汪文端之相业 1099
汪瑟庵训士 1099
任先生欲择婿汪瑟庵 1100
汪瑟庵为人所疵 1100
阴谋必报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