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问题界定 4
1.2 研究设计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数据来源 6
第2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述评 7
2.1 概念界定 7
2.1.1 生态问题 7
2.1.2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9
2.2 文献述评 11
2.2.1 生态评价方法的研究 11
2.2.2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成因和对策的研究 13
2.2.3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研究 18
第3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0
3.1 逻辑前提 20
3.2 基本内容 23
3.3 基本原理 28
3.3.1 自然生产力理论 28
3.3.2 自然再生产理论 30
3.3.3 物质代谢理论 32
3.3.4 资本理论 34
3.4 现实意义 38
3.4.1 逻辑前提的现实意义 38
3.4.2 基本内容的现实意义 39
3.4.3 基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40
第4章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动态测度 44
4.1 中国生态现状总体评价 44
4.1.1 方法简介 44
4.1.2 数据来源 47
4.1.3 测算结果 48
4.1.4 趋势预测 60
4.2 中国贸易生态影响评价 62
4.2.1 计算公式 63
4.2.2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63
4.2.3 测算与分析 64
4.2.4 结论 68
4.3 中国能源贸易生态影响评价 68
4.3.1 模型简介 69
4.3.2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69
4.3.3 测算与分析 70
4.3.4 结论 75
4.4 中国生态恶化的特征 75
第5章 中国生态环境积累性、结构化恶化的原因分析 81
5.1 历史因素影响 81
5.2 人口急剧增长 82
5.3 市场调控失灵 84
5.4 发展理念不完善 87
5.5 发展模式落后 95
5.6 制度供给不充分 97
5.6.1 产权界定不明晰 97
5.6.2 管理体制不健全 99
5.6.3 推进机制未形成 106
5.6.4 政策供给不到位 108
5.6.5 法制建设尚薄弱 110
5.7 公众生态意识缺失 113
第6章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依据和意义 122
6.1 理论依据 122
6.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122
6.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观 123
6.1.3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 128
6.1.4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131
6.2 实践依据 135
6.3 现实意义 140
第7章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特征和价值 144
7.1 基本特征 144
7.1.1 制度治理 144
7.1.2 协同治理 147
7.1.3 民主治理 150
7.2 价值取向 151
7.2.1 以人为本 151
7.2.2 和谐发展 153
7.2.3 生态正义 158
第8章 推动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161
8.1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 161
8.1.1 创建合理的管理体制 161
8.1.2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163
8.1.3 建立有效支撑体系 167
8.1.4 构建绿色核算体系 169
8.1.5 普及生态文明教育 171
8.2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72
8.3 推进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措施 173
8.3.1 确立科学理念 173
8.3.2 改革行政体制 177
8.3.3 理顺推进机制 179
8.3.4 转变发展模式 181
8.3.5 构建支撑体系 185
8.3.6 完善核算体系 190
8.3.7 发展生态教育 192
8.3.8 搭建网络支持平台 196
参考文献 198
后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