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体论与本体论问题 2
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本阐释 9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的不同阐释 18
四、冲突与争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 26
第一章 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本体论 32
第一节 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33
一、先验方法与“批判哲学” 34
二、自在之物与自我意识 37
三、本体论上的主观主义与二元论 40
第二节 从主观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 44
一、费希特的“自我” 44
二、形式的思辨推理及其本体论困境 48
三、谢林的“同一哲学” 52
第三节 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 57
一、实体即主体的原则 57
二、绝对者的自我活动 60
三、思辨的辩证法 63
第二章 青年黑格尔运动与马克思的初始立场 68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纷争 69
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与青年黑格尔派 69
二、施特劳斯的“实体” 73
三、鲍威尔的“自我意识”以及由之而来的本体论之争 77
第二节 马克思初始的哲学立场 80
一、马克思最初的哲学探索 81
二、转向黑格尔哲学 83
三、引导思想前进的理论矛盾 86
第三节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本体论立场 88
一、《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 89
二、“原子偏斜运动”的本体论意义 95
三、批判性的保留与思想中的张力 100
第三章 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本体论 106
第一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的人本学批判 107
一、宗教反思与宗教真理 107
二、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109
三、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113
第二节 费尔巴哈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116
一、神学与哲学 117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本体论批判 121
三、一般哲学—形而上学批判 129
第三节 人本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基本要点 132
一、感性—对象性与“超感性世界” 133
二、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 138
三、直观的对象性或对象性的直观 142
第四章 马克思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改弦更张 149
第一节 费尔巴哈的“总问题”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 150
一、与“自由人”的决裂 150
二、令人苦恼的“物质利益”问题 155
三、费尔巴哈的决定性影响 159
第二节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及其理论后果 165
一、费尔巴哈立场的引申与发挥 165
二、市民社会与国家 170
三、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 175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端 178
一、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 179
二、异化劳动概念 183
三、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187
第四节 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91
一、“纯粹活动”与“对象性活动” 192
二、劳动与否定的辩证法 197
三、“对象性活动”原则的本体论意义 201
第五章 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与新世界观 207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实践”纲领 207
一、对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和“感性直观”的批判 208
二、实践:感性活动或对象性活动 214
三、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220
第二节 以“实践”纲领为基础的本体论革命 221
一、超感性世界的倾覆 222
二、单纯理论态度的终结 226
三、意识之内在性的瓦解 232
第三节 作为新世界观的唯物辩证法 239
一、以实践为基本定向的唯物主义 240
二、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中的主体方面 249
三、辩证法被整合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中 255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2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社会-历史向度 262
一、历史:黑格尔与马克思 262
二、作为历史本质的社会现实 268
三、物质实践与物质的社会关系 274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80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起源 280
二、意识形态及其神话学 285
三、历史唯心主义批判 290
第三节 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295
一、历史的现实前提 295
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 300
三、人类历史与共产主义 303
附录 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308
人名与术语索引 326
主要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38
再版后记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