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代序) 1
序言 9
前言 13
建国初期的探索与实践 3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创立 3
访红色故都瑞金 忆中华苏维埃政权 7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5
民主政治选举第一 19
抗日与民主不可分离 23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31
从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到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37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 4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普选 4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盛况实录 5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建立后的初期实践与探索代表视察制度的创立:张治中建言 毛主席首肯 61
宋云彬日记中有关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和代表视察的记录 65
全国人大首次审议和批准重大建设项目 74
周恩来总理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尊重的至诚精神 77
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二三事 81
董必武对法制建设的远见卓识 88
五十年代关于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次重要探索 93
反右运动对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和工作的损害 101
张奚若批评好大喜功 109
追寻朱德委员长的足迹 114
张闻天身处逆境撰文谈人大 124
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新时期的人大工作从这里起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功绩 131
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策过程 135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制文件——中共中央1979年9月9日《指示》 144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的两个科学论断 148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质询案 154
一次民主求实的会议——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纪实 158
胡耀邦关于人大工作的一个批示 165
钱学森向全国人大提出的两件建议 169
实行差额选举:选举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73
话说“差额选举冲击波” 178
1982年对地方性法规首次审查及由此想到的 183
对违宪违法的事,人大常委会就要管——从1985年纠正违宪违法的几个事例说起 188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个壮举——“一五”普法决议出台前后 194
从历史进程看人民代表大会会期制度的完善与不足 199
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5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205
1954年宪法施行三年后为什么被逐渐弃废 210
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两次修宪 214
邓小平与1982年宪法的制定 218
程思远为修宪建言 224
关于宪法上是否写国家元首的争论 230
修宪中关于是否设立宪法委员会的讨论 234
历史上关于一院制还是两院制的争论和实践 239
关于“唱对台戏”的来龙去脉 244
现行宪法修改方式的确定 251
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原则、方式和程序——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三次修宪回顾 254
综述性文章 269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进展 269
关于新时期人大工作的一些回顾 280
关于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次探索及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301
我国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4
触摸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年的脉搏 329
附录 345
关于前苏联苏维埃制度的历史考察 345
一、苏维埃制度的创建 346
二、1918年苏俄宪法对苏维埃制度的规定 356
三、苏维埃政权在实践中的变化 362
四、列宁晚年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369
五、苏联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最终形成 375
六、“斯大林宪法”和斯大林时期的苏维埃 381
七、斯大林是怎样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 389
八、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与苏维埃 397
九、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的政治体制与苏维埃 404
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维埃制度的瓦解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