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概述 1
1.1.1通信的含义 1
1.1.2消息、信息与信号 1
1.2通信系统的组成 2
1.2.1通信系统模型 2
1.2.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
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4
1.3.1通信系统分类 4
1.3.2通信方式 5
1.4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6
1.4.1信息量 7
1.4.2信道容量 7
1.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
1.6通信技术的发展 11
思考题与习题 12
第2章 随机信号分析 14
2.1概述 14
2.2随机过程的表述 14
2.2.1随机过程 14
2.2.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15
2.2.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5
2.3平稳随机过程 17
2.3.1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18
2.3.2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 18
2.3.3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19
2.3.4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19
2.4高斯随机过程 21
2.4.1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 21
2.4.2高斯随机过程的重要性质 21
2.4.3高斯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2
2.5* 窄带随机过程 24
2.5.1窄带随机过程的表示方法 25
2.5.2窄带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5
2.6白噪声 27
2.6.1高斯白噪声 27
2.6.2带限型和带通型白噪声 28
2.7*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30
2.8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2
2.9小结 36
思考题与习题 37
第3章 通信信道 41
3.1概述 41
3.2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41
3.2.1信道定义 41
3.2.2信道分类 41
3.3信道的数学模型 42
3.3.1调制信道模型 42
3.3.2编码信道模型 43
3.4常用信道 44
3.4.1恒参信道 44
3.4.2随参信道 47
3.5恒参信道特性及其信号传输 48
3.5.1幅频特性 48
3.5.2相频特性 49
3.6随参信道特性及其信号传输 50
3.6.1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50
3.6.2频率选择性衰落与相干带宽 52
3.7分集接收 53
3.7.1分集接收技术 54
3.7.2合并方式 54
3.8信道的噪声 55
3.8.1噪声的分类 55
3.8.2起伏噪声及其特性 56
3.9信道容量 59
3.9.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59
3.9.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59
3.10小结 60
思考题与习题 61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62
4.1概述 62
4.2线性调制 62
4.2.1幅度调制原理 62
4.2.2普通调幅(AM) 63
4.2.3双边带调制(DSB) 64
4.2.4单边带调制(SSB) 65
4.2.5残留边带调制(VSB) 66
4.3线性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68
4.3.1 DSB系统的性能 69
4.3.2 SSB系统的性能 70
4.3.3 AM系统性能 71
4.4非线性调制 74
4.4.1非线性调制的原理 74
4.4.2窄带调频(NBFM) 75
4.4.3宽带调频(wBFM) 77
4.4.4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79
4.5调频系统的性能分析 81
4.5.1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1
4.5.2门限效应 86
4.5.3加重技术 87
4.6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88
4.6.1性能比较 88
4.6.2特点与应用 88
4.7频分复用技术 90
4.7.1频分复用(FDM)原理 90
4.7.2调频立体声广播 91
4.8小结 92
思考题与习题 93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96
5.1概述 96
5.2抽样定理 96
5.2.1低通信号抽样定理 96
5.2.2带通信号抽样定理 99
5.3模拟信号的量化 102
5.3.1均匀量化 103
5.3.2非均匀量化 104
5.4脉冲编码调制 109
5.4.1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109
5.4.2 PCM系统的噪声 115
5.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117
5.5.1差分脉码编码调制(DPCM)的基本原理 117
5.5.2 DPCM系统的噪声 118
5.6* 增量调制 119
5.6.1增量调制(DM)的基本原理 119
5.6.2 DM系统的噪声 121
5.7时分复用和PCM数字电话系统 122
5.7.1时分复用(TDM)原理 122
5.7.2 PCM时分多路电话系统组成 122
5.7.3 PCM系统的标准制式 124
5.8小结 126
思考题与习题 126
第6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29
6.1概述 129
6.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率特性 130
6.2.1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130
6.2.2数字基带信号频率特性分析 132
6.2.3随机基带序列的功率谱分析 134
6.3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码型 136
6.4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138
6.4.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38
6.4.2码间串扰及奈奎斯特准则 138
6.4.3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及波形 141
6.4.4眼图 142
6.5* 部分响应系统 144
6.6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48
6.7时域均衡 151
6.8小结 154
思考题与习题 155
第7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158
7.1概述 158
7.2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158
7.2.1调制/解调原理 158
7.2.2功率谱及带宽 160
7.2.3误码率 162
7.3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167
7.3.1调制/解调原理 167
7.3.2功率谱及带宽 169
7.3.3误码率 172
7.3.4最小频移键控(MSK) 174
7.4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181
7.4.1调制/解调原理 181
7.4.2功率谱及带宽 183
7.4.3误码率 185
7.4.4差分相移键控(2DPSK) 186
7.5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192
7.6* 多进制数字调制 194
7.6.1多进制幅移键控 194
7.6.2多进制频移键控 196
7.6.3多进制相移键控 198
7.6.4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202
7.7小结 207
思考题与习题 208
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10
8.1概述 210
8.1.1数字信号的统计表述 210
8.1.2最佳接收的意义 211
8.2最佳接收准则 211
8.3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213
8.3.1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213
8.3.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 215
8.4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218
8.5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220
8.6匹配滤波器 221
8.6.1匹配滤波器原理 221
8.6.2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222
8.7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226
8.8小结 229
思考题与习题 229
第9章 同步原理 231
9.1同步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31
9.2载波同步 232
9.2.1插入导频法 232
9.2.2直接提取法 233
9.2.3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236
9.3位同步 238
9.3.1外同步法 238
9.3.2自同步法 239
9.3.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242
9.4群同步 243
9.4.1插入同步码组法 243
9.4.2起止式同步法 246
9.4.3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247
9.5网同步 248
9.5.1常用的网同步方式 249
9.5.2数字同步网 250
9.6小结 252
思考题与习题 252
第10章 差错控制编码 255
10.1概述 255
10.11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255
10.1.2差错控制方式 255
10.2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256
10.2.1检错与纠错的基本原理 256
10.2.2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259
10.2.3差错控制编码系统的性能 260
10.3奇偶监督码 261
10.3.1一维奇偶监督码 262
10.3.2二维奇偶监督码 263
10.4线性分组码 263
10.4.1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263
10.4.2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264
10.4.3汉明码 267
10.5循环码 269
10.5.1循环码的概念 269
10.5.2循环码的运算及其生成 270
10.5.3循环码的编解码 273
10.5.4几种典型循环码 274
10.6* 卷积码 276
10.6.1卷积码结构 276
10.6.2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277
10.6.3卷积码的解码原理 278
10.7*网格编码调制 282
10.7.1网格编码调制的概念 282
10.7.2网格编码调制基本原理 283
10.8小结 286
思考题与习题 286
第11章 通信网基础 289
11.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89
11.1.1通信网及其构成要素 289
11.1.2通信网的业务 290
11.1.3通信网的分类 291
11.1.4通信网的一般性能 291
11.1.5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292
11.2通信网络基本原理 294
11.2.1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94
11.2.2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297
11.2.3网络协议 300
11.3数据通信网 304
11.3.1数据通信网概念及其分类 304
11.3.2分组交换网 305
11.3.3 DDN网 306
11.3.4帧中继网 308
11.3.5 ATM网 309
11.4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310
11.4.1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指标 310
11.4.2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312
11.5小结 314
思考题与习题 315
附录一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16
附录二 研究生入学考试样卷 331
附录三 Q函数与误差函数 347
附录四 通信专业常用缩略语 350
主要参考文献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