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成长与地区GDP水平变动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彬,付宏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6057509
  • 页数:15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国所有制结构和企业成长的历史沿革与地区GDP水平变动 1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发展与变迁 1

一、单一的所有制的形成 2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模式的形成 2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 3

第二节 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4

一、新企业的起源 4

二、企业成长理论 6

三、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7

第三节 我国主要地区GDP发展历程 10

一、首都经济圈GDP发展历程 10

二、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 12

三、环渤海经济圈 21

四、珠三角地区 22

五、东北地区 25

六、中部地区 28

七、西部地区 31

第二章 我国各地区所有制结构和企业成长的特点比较与地区GDP水平变动 37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7

第二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39

第三节 私营经济与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 45

一、中国私营企业成长的基本历程 45

二、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46

第三章 中国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来自中部地区的案例 57

第一节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57

一、调查样本描述 57

二、华中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分析 60

三、华中地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 62

第二节 创新活动的量化研究 66

一、变量定义 66

二、模型选取 67

三、分析结果及解释 68

第三节 企业成长过程中提升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69

一、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区域创新系统 69

二、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意识 71

三、加强对创新活动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创新绩效 71

第四节 企业成长的社会网络效应 73

一、企业社会网络定义 73

二、企业成长与社会网络 75

三、企业社会网络效应的量化分析 80

四、企业成长与社会网络关系的结论 83

第四章 地区GDP水平与部分地区经济发达、欠发达的原因探析 84

第一节 地区GDP水平及发展态势 84

一、东部 84

二、中部地区 85

三、西部 86

四、东北振兴 86

五、长三角与珠三角GDP增长 87

六、各地区地均GDP比较(万元/平方公里) 88

第二节 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 93

一、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93

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94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GDP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94

一、所有制调整缓慢 94

二、产业分布和企业规模的约束 95

三、国家支持政策的约束 97

四、融资渠道和数量约束 98

五、市场主导型区域合作尚未形成 98

第四节 发达地区GDP得到较快增长的原因分析 99

一、所有制结构调整迅速 99

二、国家的政策支持 100

三、发达地区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整体竞争优势 100

第五节 欠发达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104

一、不利因素 104

二、欠发达地区非公经济面临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 105

第五章 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成长、资源配置与地区GDP水平 106

第一节 所有制调整深化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和动力 106

一、企业成长中的产权制度缺陷、资源配置失效 106

二、家族企业制度 107

第二节 经济制度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成长的影响 108

一、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结构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108

二、经济制度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成长的影响 108

三、企业成长的资源有效配置 110

第三节 有效资源配置的企业成长与地区GDP发展水平 111

第六章 所有制结构和企业成长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建议 113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113

一、实现更灵活的所有制结构,落实“非公经济36条” 113

二、着重对欠发达地区非公经济进行联合改造 114

三、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116

第二节 提升我国企业成长速度和质量的政策建议 116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 117

二、20世纪80年代,理论界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讨论 118

三、优化调整我国企业改制、改组 121

四、依据地区特点,强化优势产业中的强势企业的成长 121

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22

六、加快企业成长,促进政策与体系建设 123

七、成长性企业融资问题 124

八、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体制 125

第三节 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企业成长为依托,提升我国地区GDP水平 125

一、国家政策的地区针对性 125

二、实现区域经济政策转型 126

三、开展全方位区域合作,避免非均衡发展格局继续强化 126

四、加快所有制调整 129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GDP从数量提升调整为质量提升 131

六、以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结构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36

七、广泛吸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 138

参考文献 140

后记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