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地热利用现状 3
1.1.1 地热的直接利用 3
1.1.2 地热发电 6
1.2 编写地热学基础的意义 8
第2章 地热基础知识 9
2.1 地温场与大地热流 9
2.2 地热源 13
2.3 地热异常 15
2.3.1 地表异常 16
2.3.2 物理异常 18
2.3.3 其他异常 18
2.4 地热系统 19
2.4.1 根据地质环境和热量传递方式分类 19
2.4.2 根据地下热能的赋存形式分类 22
2.5 地热传导与对流 24
2.5.1 地热传导 24
2.5.2 地热对流 29
第3章 地热判温方法 36
3.1 地热温标 36
3.1.1 二氧化硅地热温标 37
3.1.2 钠钾地热温标 39
3.1.3 钾镁地热温标 39
3.1.4 钠钾钙地热温标 40
3.1.5 硫酸盐-氧同位素地热温标 40
3.1.6 气体地热温标 40
3.1.7 同位素地热温标 41
3.1.8 混合温标 41
3.2 钻孔实测温度确定地温 42
3.2.1 Lachenbruch和Hrewer法(1959) 43
3.2.2 Albright法(1976) 44
3.2.3 Barelli和Palama法(1981) 46
3.3 以钻井液温度预测地温 46
3.4 简易估算地温梯度的实用方法 51
第4章 地热模型 52
4.1 概念模型 53
4.2 简单解析模型 57
4.2.1 无限承压水平热储的单井开采模型 58
4.2.2 无限承压水平热储的多井开采模型 59
4.2.3 无限带状承压热储单井开采模型 59
4.2.4 有越流的承压热储开采模型 60
4.3 集中参数模型 62
4.4 分布参数模型 69
4.5 模型实例——昆明低温地热田 72
4.5.1 地质背景 73
4.5.2 地热田形成条件 81
4.5.3 概念模型 92
4.5.4 集中参数模型 93
4.5.5 分布参数模型 95
第5章 地热资源分布与评价 103
5.1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103
5.1.1 全球地热分布规律 103
5.1.2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108
5.2 地热资源评价概论 113
5.3 热储中各地热载体的比重 116
5.3.1 热储流体保持为水液 116
5.3.2 热储流体从水液变为蒸汽 117
5.3.3 热储流体保持为蒸汽 117
5.4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118
5.4.1 地表热流量法 118
5.4.2 体积法 120
5.4.3 不确定参数的处理——随机模拟法 122
5.5 地热储量分级与计算原则 132
5.5.1 地热储量分级 132
5.5.2 地热储量计算原则 133
第6章 地热勘查 135
6.1 地面调查 137
6.1.1 调查内容 137
6.1.2 地热地质测绘 138
6.1.3 地球化学调查 145
6.2 遥感地热技术 147
6.2.1 地热遥感勘探发展历史 147
6.2.2 地热遥感应用基础原理 148
6.2.3 地热遥感应用实例 153
6.3 地球物理勘探 157
6.3.1 方法概述 157
6.3.2 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166
6.3.3 物探新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168
6.3.4 地球物理测井 173
6.4 地热钻探 180
6.4.1 钻井装备配置 180
6.4.2 钻井结构和钻柱结构 181
6.4.3 钻井技术工艺 190
6.4.4 钻井液 194
6.4.5 成井技术 201
6.4.6 欠平衡钻井技术简介 204
6.4.7 地热井控技术简介 204
参考文献 205
彩图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