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设背景 1
第一节 新中国的经济起点 1
第二节 朝鲜战争前后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29
一、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 31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对华经济封锁的升级 36
三、“一边倒”方针和对外贸易方向的调整 38
四、外贸方向的变化 41
第三节 三年恢复为大规模工业建设奠定基础 49
第二章 建设方针与投资体制 62
第一节 高度集中统一的投资管理体系的建立 62
一、国家经济建设管理机构的建立 62
二、投资管理体系的建立 71
第二节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确立 79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选择 79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内容 92
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论基础 94
四、“三大改造”与工业化战略的关系 97
第三章 项目确立 109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09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09
二、“一五”计划中的投资比例 116
三、技术力量与设计力量的调配 129
第二节 项目确立 132
一、新中国建立前夕确立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方针 133
二、与苏联协商立项的过程 136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之后项目的变化 148
四、“156项”中实际实施的150项 152
五、小结 160
第四章 资金来源 161
第一节 资金来源的变化 162
一、国家财政的作用及其来源构成的变化 162
二、总量增加背后的部分分量减少 172
第二节 资金筹集的反思 174
第五章 市场作用 180
第一节 “一五”的工业建设离不开市场 180
一、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工业化战略的联系与区别 180
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下的市场状态 181
第二节 工业化初期生产要素供需的巨大反差 190
第三节 倾斜性投资与强制积累过程中对市场的抑制与利用 193
一、对市场的抑制方面 193
二、尊重市场作用方面 196
第六章 建设实施 202
第一节 地质勘探、勘测、选址和征地 202
一、地质勘探工作 202
二、勘察设计工作 208
三、选址 216
四、征地 218
第二节 厂外工程与城市建设 227
一、统一管理城市建设工作 228
二、确立重点建设工业城市,分类指导的建设方针 231
三、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协调 235
四、工业建设与城市建设配套 237
五、全国支援重点城市建设 240
六、原有城市的改扩建 243
第三节 建筑业与建筑施工 244
第四节 年度投资概况 255
一、1953~1954年 255
二、1956~1957年 261
三、1958~1965年 273
第七章 建设效益 285
第一节 “156项”建设中的浪费问题与节约措施——基本建设的第一次反浪费运动 285
一、在工业基本建设领域,浪费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286
二、建工部设计、施工工作会议与全苏建筑工作会议 290
三、建设部门执行中央节约措施的一些情况 291
第二节 重要工业部门的从无到有与工业布局的改善 303
一、冶金工业和民用机械工业的重点建设 303
二、处于突出位置的国防工业建设 308
三、能源工业的较大规模建设 311
四、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建设 313
第三节 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315
第四节 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与世界的差距 317
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17
二、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 325
第八章 行业分布 331
第一节 煤炭工业 334
第二节 电力工业 343
第三节 钢铁工业 351
第四节 有色金属工业 356
第五节 机械工业 364
第六节 石油工业 374
第七节 化学工业 377
第八节 医药工业 382
第九节 轻工业 386
第十节 航空工业 389
第十一节 电子工业 395
第十二节 兵器工业 399
第十三节 航天工业 407
第十四节 船舶工业 409
第九章 地区布局 413
第一节 辽宁省 416
第二节 陕西省 426
第三节 黑龙江省 433
第四节 山西省 440
第五节 吉林省 446
第六节 河南省 451
第七节 甘肃省 459
第八节 四川省 464
第九节 河北省 468
第十节 内蒙古自治区 473
第十一节 北京市 476
第十二节 云南省 480
第十三节 江西省 483
第十四节 湖南省 486
第十五节 湖北省 489
第十六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92
第十七节 安徽省 493
第十章 企业发展 495
第一节 煤炭工业 496
1.峰峰矿务局 496
2.潞安矿务局 497
3.阜新矿务局 498
4.抚顺矿务局 500
5.通化矿务局 501
6.鹤岗矿务局 502
7.焦作矿务局 505
8.王石凹煤矿 507
第二节 电力工业 508
9.太原第一热电厂 508
10.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 509
11.佳木斯发电厂 511
12.富拉尔基发电总厂 512
13.丰满发电厂 513
14.包头第一热电厂 515
15.包头第二热电厂 516
16.阜新发电厂 517
17.大连发电总厂 518
18.抚顺发电厂 519
19.重庆发电厂 520
20.青山热电厂 520
21.洛阳热电厂 521
22.郑州热电厂 522
23.灞桥热电厂(西安第二发电厂) 523
24.户县热电厂(西安第三发电厂) 526
25.西固热电厂 529
26.乌鲁木齐电站 532
第三节 钢铁工业 532
27.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532
28.包头钢铁公司 539
29.本溪钢铁公司 543
30.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547
31.吉林铁合金厂 552
第四节 有色金属工业 553
32.会泽铅锌矿 553
33.东川矿务局 558
34.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565
35.抚顺铝厂 566
36.株洲硬质合金厂 567
第五节 机械工业 568
37.第一汽车制造厂 568
38.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 571
39.沈阳电缆厂 577
40.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风动工具厂) 582
41.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高压开关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力整流器厂、西安电工铸造厂) 587
42.西安高压开关厂 589
43.西安高压电瓷厂 592
44.西安电力电容器厂 596
45.西安绝缘材料厂 598
46.西安电力整流器厂 601
47.西安电工铸造厂 603
48.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 605
49.哈尔滨锅炉厂 609
50.武汉重型机床厂 611
51.哈尔滨汽轮机厂 612
52.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613
第六节 石油化学工业 615
53~56.吉林化工区(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热电厂) 615
57.兰州炼油厂 616
58.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623
第七节 轻工业 630
59.佳木斯造纸厂 630
第八节 航空工业 632
60.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32
61.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 638
第九节 电子工业 643
62.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43
63.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46
第十节 航天工业 647
64.首都航天机械公司(211厂) 647
65.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沈阳111厂) 651
第十一章 总结与启示 659
附录:“156项”建设大事记 680
参考文献 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