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
1.“中庸之道”的“五达道”“三达德”和“九经”指的是什么? 2
2.“中庸之道”对人的修养提出了哪些要求? 7
3.如何把握中庸的“动中取衡,静中就重”? 12
4.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16
5.为什么说“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21
6.治国之道中包含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吗? 26
第二章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2
1.《论语》是如何体现孔子的“仁、义、礼、智”思想的? 32
2.“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孔子怎样的道德观? 38
3.“君子无所争”等对人的修养提出了哪些要求? 43
4.怎样理解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48
5.孔子的“文、行、忠、信”四教分别指的是什么? 52
6.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刚、毅、木、讷近仁”? 57
第三章 《孟子》:性本善,施仁政,民贵君轻 62
1.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2
2.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66
3.如何理解“诚者,天之道也”中的人与天? 70
4.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74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思想? 78
第四章 《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84
1.《诗经》的“六义”指的是什么? 84
2.《关雎》等名篇体现了对人的哪些美好想象? 89
3.为什么说《诗经》具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风格? 94
4.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 98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102
6.“知我者,谓我心忧”所指的是一种忧世情怀吗? 106
第五章 《尚书》:明仁君治民,明贤臣事君 112
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含义? 112
2.为什么周成王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117
3.“无稽之言勿听”道出了怎样的明君观? 122
4.《尚书》体现出的天命观是什么? 127
5.《尚书》到底是以民为本还是以君为纲? 131
6.《古文尚书》是晋代经学家伪造的吗? 136
第六章 《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42
1.为什么说《礼记》具有“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 142
2.孔子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礼仪? 147
3.《礼记》中的“小康大同”指的是什么? 152
4.“三纲五常”讲的是什么样的伦理? 157
5.为什么古人常把“礼乐”并称? 162
6.《礼记》为何要收入“以时系事”的《月令》? 167
第七章 《周易》: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72
1.《周易》中的“易”如何解释? 172
2.为什么《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 177
3.《周易》研究者分为几个流派? 182
4.《周易》是占卜之书还是修身之书? 186
5.《周易》属于阴阳学说吗? 191
6.《周易》六十四卦中包含了哪些哲理? 195
第八章 《春秋》:必尊以经而后读之,须怀以诚敬之心读之 202
1.后人所说的“春秋笔法”指的是什么? 202
2.《春秋》是历史学著作还是政治学著作? 207
3.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 211
4.《春秋》中的“大义”是“忠义”吗? 215
5.为什么说“《春秋》,天子事也”? 219
6.为什么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