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休闲:从手段到目的的变迁 1
第一节 出于生命本能的觅食与休憩 2
第二节 作为劳动力再产生环节的休息 7
第三节 休闲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动力 10
第四节 以休闲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13
第一章 民俗活动与休闲生活 19
第一节 民俗文化探源 20
第二节 民俗活动的休闲性转向 24
第三节 民俗活动与休闲生活的叠交界域 32
第二章 民俗活动的休闲价值特征 37
第一节 民俗体验的休闲特征 37
一、时间性选择 38
二、民间性探寻 38
三、个性化取向 39
四、重复性感受 40
五、文化性追求 40
第二节 民俗体验的休闲功能 41
一、精神放松功能 41
二、娱乐体验功能 43
三、身心康复功能 44
四、“体验经济”功能 45
第三节 民俗体验的休闲价值 46
一、民俗活动的显性休闲价值 46
二、民俗活动的隐性休闲价值 50
第三章 物质生产民俗的休闲附加值 53
第一节 农耕社会结构中的休闲二重性 54
第二节 具有附加功能的物质生产娱乐习风 56
一、敬天祭神的娱乐风习 57
二、农耕祭祀的节日风习 59
三、自然节气的农事谚语 60
第三节 各类生产民俗的休闲转向 61
一、狩猎与采集民俗的休闲转向 62
二、渔业民俗的休闲转向 64
三、游牧民俗的休闲转向 67
四、农业民俗的休闲转向 69
五、工艺民俗的休闲转向 71
第四章 物质生活民俗的休闲自觉 74
第一节 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转变 74
第二节 物质生活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77
一、饮食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78
二、服饰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85
三、居住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90
四、交通民俗的休闲精神外化 93
第三节 生活民俗体验及其冲突与调适 96
第五章 社会生活民俗的休闲蕴涵 101
第一节 以社会组织为中心的休闲活动 101
一、未婚青年组织的闲暇活动 102
二、生产协作组织的闲适追求 106
三、经济互助组织的休闲活动 109
四、民间娱乐组织的休闲生活 110
第二节 宗族社交活动的休闲属性 112
第三节 乡社娱乐活动的休闲形态 115
第六章 人生仪礼民俗的休闲特质 118
第一节 生命成长的社会角色认可 118
第二节 仪礼过程中的休闲内涵 124
一、诞生礼的休闲内涵 124
二、成年礼的休闲内涵 126
三、婚礼的休闲内涵 130
四、葬礼的休闲内涵 134
第三节 休闲趣味浓重的人生幻想 138
第七章 节庆民俗的休闲狂欢性 143
第一节 时间选择下的休闲参与节律 143
第二节 节庆民俗的休闲表现 147
一、岁时节日的休闲表现 147
二、民俗节日的休闲表现 150
三、宗教与祭祀节日的休闲表现 152
四、娱乐与商贸节日的休闲表现 156
第三节 节庆狂欢的休闲解读 158
第八章 游艺竞技民俗的休闲活力 164
第一节 民间游戏和杂艺的社会休闲活力 164
一、民间游戏与休闲旨趣的同步发展 165
二、休闲情境化中的民间游戏扮演阐释 169
三、民间杂艺的休闲观赏塑造 176
第二节 民间竞技中的休闲创造要素 179
第三节 游戏和竞技的休闲多重价值 185
一、游戏竞技的生理休闲价值 187
二、游戏竞技的心理休闲价值 187
三、游戏竞技的启蒙休闲价值 187
四、游戏竞技的娱乐休闲价值 188
五、游戏竞技的审美休闲价值 189
六、游戏竞技的社会休闲价值 189
第九章 精神生活民俗的休闲内视 190
第一节 信仰民俗的休闲转化 190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休闲功能 198
一、民间文学的乡村传统 199
二、城市传奇:民间文学的变异 201
三、城市传奇的休闲体验功能 204
第三节 民间艺术中的审美休闲元素 207
一、民间音乐的审美休闲元素 208
二、民间舞蹈的审美休闲元素 211
三、民间美术的休闲审美元素 214
四、民间戏曲的审美休闲元素 216
第十章 休闲时代的民俗价值观重构 219
第一节 民俗符号的休闲学解读 219
一、符号化休闲的创造与休闲“符号化”的表象 220
二、休闲时间的“自由”与心灵的“自由” 223
三、休闲在民俗精神界域的价值创造性 224
第二节 民俗符号休闲意指与物指的本末倒置 227
一、不当的民俗休闲消费状况 228
二、对休闲物指符号的迷恋 229
三、休闲意指与物指的本末倒置 231
第三节 休闲时代民俗价值观的理性探寻 23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念 234
二、和谐的民俗价值所引导的休闲消费观 236
三、超越“符号化”民俗的休闲精神价值观 238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