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生物学概述 1
一、微生物 1
二、医学微生物学 3
第2章 细菌概述 6
第1节 细菌的基本性状 6
一、大小与形态 7
二、化学组成与结构 7
三、生长繁殖与培养 13
四、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6
五、遗传与变异 17
第2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3
一、感染源 23
二、感染途径 25
三、感染的影响因素 25
四、感染类型 27
五、微生物与药物 28
第3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31
一、检查方法 31
二、防治原则 33
第3章 常见病原菌 37
第1节 化脓性球菌 37
一、葡萄球菌 37
二、链球菌 40
三、肺炎链球菌 42
四、奈瑟菌 43
第2节 肠道杆菌 48
一、埃希菌属 49
二、沙门菌属 51
三、志贺菌属 53
四、其他肠道杆菌 54
第3节 弧菌属 57
一、霍乱弧菌 58
二、副溶血性弧菌 59
第4节 厌氧性细菌 61
一、厌氧芽孢杆菌 61
二、无芽孢厌氧菌 65
第5节 分枝杆菌属 67
一、结核杆菌 67
二、麻风杆菌 70
第6节 白喉棒状杆菌 72
一、生物学特性 7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73
三、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74
第7节 其他病原菌 75
一、炭疽杆菌 75
二、鼠疫杆菌 76
三、布氏杆菌 77
四、流行性感冒杆菌 77
五、百日咳杆菌 78
六、铜绿假单胞菌 78
七、军团菌 78
八、幽门螺杆菌 79
九、空肠弯曲菌 79
第4章 病毒概述 83
第1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84
一、大小与形态 84
二、化学组成与结构 85
三、生长繁殖与培养 86
四、抵抗力 88
五、遗传与变异 89
第2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91
一、感染方式与途径 91
二、感染的影响因素 92
三、感染类型 94
第3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95
一、检查方法 95
二、防治原则 96
第5章 常见病毒 100
第1节 呼吸道病毒 100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00
二、麻疹病毒 102
三、腮腺炎病毒 104
四、风疹病毒 104
五、其他呼吸道病毒 105
第2节 肠道病毒 108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09
二、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110
三、轮状病毒 111
第3节 肝炎病毒 113
一、甲型肝炎病毒 113
二、乙型肝炎病毒 114
三、丙型肝炎病毒 118
四、丁型肝炎病毒 118
五、戊型肝炎病毒 119
六、庚型肝炎病毒与TT型肝炎病毒 119
第4节 黄病毒 122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22
二、登革病毒与森林脑炎病毒 123
第5节 出血热病毒 125
一、汉坦病毒 125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 126
第6节 疱疹病毒 128
第7节 反转录病毒 130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30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 133
第8节 其他病毒 135
一、狂犬病病毒 135
二、人乳头瘤病毒 136
第6章 其他微生物 139
第1节 支原体 139
一、生物学性状 14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41
三、微生物学检查 142
四、防治原则 142
第2节 衣原体 142
一、生物学性状 14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44
三、微生物学检查 145
四、防治原则 145
第3节 立克次体 145
一、生物学性状 14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47
三、微生物学检查 149
四、防治原则 149
第4节 螺旋体 149
一、钩端螺旋体 150
二、梅毒螺旋体 152
三、伯氏疏螺旋体 154
四、回归热螺旋体 155
五、奋森螺旋体 156
第5节 放线菌 156
一、衣氏放线菌 156
二、星性诺卡菌 157
第6节 真菌 157
一、概述 158
二、主要病原性真菌 160
第7章 消毒灭菌 166
一、基本概念 166
二、消毒灭菌方法 167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69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172
实验室规则 172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172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鉴定 177
实验三 细菌的感染、检查与防治 183
实验四 常见病原菌 188
实验五 病毒及其他微生物 192
实验六 消毒灭菌 195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本要求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