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一 什么是大学之魂 1
代序二 来一点“麈谈”的清醒 3
理论篇 3
什么是戏剧艺术 3
“观”与“演”的欲望人皆有之 3
发生和起源的关系 4
戏剧的发生:“3+2” 5
戏剧的起源:从祭神仪式说到“巫”和“优” 7
戏剧的本质和特征 10
戏剧的言说方式 12
戏剧的构成方式 13
戏剧的运作流程 15
戏剧的传播方式 18
戏剧的文化意义 19
娱乐与审美 20
等级与平等,冲突与和谐 21
现实与理想 23
群体与个体 25
戏剧性简论 27
戏剧与戏剧性 27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33
文学构成中戏剧性之特征 36
三个特征的相对性 41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43
舞台呈现中戏剧性之特征 45
再论戏剧性 49
坚持戏剧性的两分法 49
两种戏剧性的关系 54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再解释 56
捍卫戏剧文学的尊严 59
说喜剧 61
“喜剧精神”要点有三 62
喜剧高于悲剧 65
戏剧的“人学”定位与戏剧精神 68
戏剧的文化定位问题 68
最可宝贵的是戏剧精神 69
戏剧学的视野 71
戏剧学的重心何在? 72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74
为什么说“中国化”本身就有两种? 76
“改写”与“割裂” 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倾向 80
历史篇 83
历史的转折与戏剧的命运 83
艺术之神在历史转折点上彷徨 83
戏剧,在“上帝”面前不要下跪 85
面对抉择: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90
“反戏剧”反什么? 94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绪论 97
现代性——历史使然 97
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 99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104
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 112
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局限 118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绪论 122
从“现代”到“当代” 122
启蒙理性与当代戏剧 127
当代戏剧演变的历史过程 131
当代戏剧的文化特征 141
结语 147
论中国现代戏剧“两度西潮”的同与异 149
历史回环,“西潮”两度 150
“两度”之相同、相通之点 151
“两度”之不同之处 154
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化”的消解与重构 162
从脸谱问题切入 162
“巫”与旧戏的脸谱 163
剥下脸谱,直面人生,表现个性 164
“文明新戏”与“脸谱化”之变 167
真正消解“脸谱化”的三十年 169
政治化与“脸谱化” 172
重构脸谱的三十年 175
新时期:对重构之“脸谱”的再消解 178
谈“五四”传统与戏剧的现代化问题 180
关于“民族化”、“大众化” 181
关于“中国式的易卜生主义” 183
关于“民族化”与“世界戏剧” 185
戏剧的“去政治化”问题 188
启蒙与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190
论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 193
“人”的消失 194
“个性”的毁灭 197
贬斥知识分子的个人追求 201
作家篇 205
《升官图》和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205
一部刺透旧社会心脏的“怒书” 205
喜剧形象的成功塑造 210
精彩的“笑”的艺术 216
陈白尘喜剧艺术的特色 222
从《岁寒图》看知识分子的坚贞自守精神 227
反对市侩主义 227
反市侩主义的现实主义 230
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笑声 232
“刺官意识”与政治讽刺 233
从“喜剧精神”走向马克思主义 234
重振大学之魂 236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239
为什么只看外来影响? 239
用中国的眼光看人类 240
传统文化之“血脉” 241
“托古求变”的思维模式 244
从美学风貌看传统文化的影响 246
曹禺与20世纪中国戏剧 249
文化抉择问题 249
戏剧现代化的榜样 251
对戏剧文学的贡献 253
经典作家,经典作品 254
关于田汉早期文艺思想的札记四则 256
本人检讨不可靠 256
左而不“左”,纳百家言 259
田汉与尼采及佛:艺术的使命 263
田汉为什么鼓吹新浪漫主义? 266
田汉论 273
独特的历史地位 273
一以贯之的“开放型”文化心态 276
贯通中西,融会古今 278
巨大的人格力量 282
关于田汉研究 287
博导档案 289
后记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