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 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 1929-1941 studies on the Chinese women in Malaya 1921-194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若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208471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有关新马华人社会史的专著,重点阐述20世纪30年代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动对新马华人社会的影响、新马华人妇女的处境及历史作用。

第一节 缘起  1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与评价  10

一、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  10

二、存在问题  24

第三节 理论、分析范畴与方法:从妇女史到社会性别史研究  29

一、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史  29

二、社会性别对华侨华人史研究的意义  34

第四节 史料综述  38

一、中国有关马来亚华人妇女的史料  38

二、新马当地有关华人妇女的中文史料  48

三、有关华人妇女的英文史料  56

第一章 30年代中国女性移民高潮与马来亚华人人口构成的变化  62

第一节 经济危机与马来亚经济和社会变化  62

一、推力:经济危机与日本侵华  62

二、逐渐消失的拉力:30年代马来亚经济状况  66

三、马来亚移民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移民的影响  71

第二节 中国女性移民:她们的经历 81

一、女性移民动机与模式:主动、依附与被动  81

二、女性移民经历:陌生与焦虑  93

第三节 30年代马来亚华人人口构成的变化  98

一、性别与人口构成  98

二、性别与方言群  101

三、女性人口增加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107

第二章 女子教育:社会性别变化的基石  110

第一节 马来亚华人女子教育的发展  111

一、20年代以前马来亚华人女子教育  111

二、30年代华人女子教育的发展  117

第二节 性别与教育:英校与华校、男校与女校  135

一、英文女校与华文女校  135

二、华文女校个案研究:刘韵仙与南洋女校  138

三、华文男校与女校差异  146

四、社会性别与教育差异  153

第三节 教育的影响:社会性别变化的基石  160

第三章 经济自立与养家鍸口:马来亚华人职业妇女  174

第一节 华人就业妇女行业分布与职业拓展  175

一、华人就业妇女的行业和职业变化  175

二、30年代华人就业妇女行业和职业分布变化的原因  185

第二节 华人妇女工作状况与个人感受  193

一、吃苦耐劳的女工:橡胶工、锡矿工、工厂工、建筑工  194

二、知识女性的最好选择:女教师和女秘书  204

三、新环境下的传统职业:女佣、小贩、接生妇(助产士) 209

四、利益驱动与男性欲望的纠结:理发女、女招待、舞女  218

五、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私娼  226

第三节 职业、性别、家庭与阶级  231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华人职业妇女分层与流动  231

二、职业与家庭:职业妇女的双重负担  237

三、阶级压迫与性别歧视:职业妇女的艰难处境  240

四、走上抗争之路:不婚·罢工·建立组织  245

第四节 华人妇女在马来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53

第四章 华人妇女的社会参与:妇女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  257

第一节 华人妇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57

一、马来亚华人妇女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  258

二、华人妇女运动的初步发展(30年代前期) 264

第二节 国家兴亡匹妇有责:华人妇女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270

一、建立各级和各类妇女组织  272

二、募捐  279

三、宣传教育  283

第三节 国家、民族危机与华人妇女  287

一、妇女解放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  287

二、一次充分的政治动员 292

三、马来亚华人妇女运动的特点  306

四、妇女社会参与与社会性别变化  310

第五章 传统中的潜流:30年代马来亚华人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关系  316

第一节 传统与变革中的婚姻家庭模式  316

一、30年代马来亚华人婚姻家庭模式的变化  316

二、婚姻家庭模式变化的根源  325

第二节 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生活状况  330

一、不同阶层的主妇  330

二、主妇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  335

第三节 社会性别、婚姻家庭和私人领域 340

一、华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主性增强  340

二、华人妇女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中:不平衡的变化  352

第六章 流动与变迁:马来亚华人妇女与闽粤妇女之比较  35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55

第二节 马来亚华人妇女与闽粤妇女:横向比较  359

第三节 移民社会与妇女地位变迁的诠释  374

结语  389

附录参考文献  395

后记  410

表1.1 马来亚进出口贸易统计(1929—1940年) 66

表1.2 马来亚橡胶和锡价格表(1929—1938年) 68

表1.3 来自中国和回中国的马来亚华人移民统计(乘船,包括一等、二等和统舱客)(1929—1941年) 76

表1.4 从中国(包括香港)乘船进入海峡殖民地的华人(1929—1938年) 80

表1.5 中国成年妇女移民的身份构成(16岁以上,香港出发)(1906年、1907年、1920年) 83

表1.6 马来亚华人人口增长(1911—1947年) 100

表1.7 马来亚华人两性比例变化(1911—1947年) 101

表1.8 马来亚华人各方言群两性比例(1921—1947年)  102

表1.9 出生于马来亚的华人(1921—1947年) 108

表2.1 30年代马来亚英文女校名录(不完全) 118

表2.2 海峡殖民地英文学校的学生(种族与性别)(1921—1938年) 121

表2.3 马来亚华文女校名录(不完全统计,1941年以前) 122

表2.4 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华文学校学生(1931—1937年) 128

表2.5 马来亚高等院校和学生(1930—1937年) 131

表2.6 南洋女中高中师范科必修科课程表(1935年) 133

表2.7 南洋女中完全小学课程表(1935年) 136

表2.8 钟灵中学(男校)和南洋女中初中课程表(1938、1935年) 153

表2.9 马来亚华人识字率(1921、1931、1947年) 161

表2.10 南洋女校教职员一览表(1935年) 163

表2.11 福建女校全体教职员一览表(1950年) 166

表3.1 马来亚华人行业分布(1921、1931、1947年) 178

表3.2 马来亚华人主要职业分布(1921、1931、1947年) 183

表3.3 马来亚锡矿劳动力(按劳动方法分类) (1910—1928年) 199

表3.4 槟城威省华人接生妇名录(1934年前) 216

表4.1 马来亚华人妇女组织(不完全统计)(1937—1940年) 272

表4.2 新加坡12所学校报效花朵(1938年11月12日) 281

表4.3 游艺会募捐数额(1938年) 282

表4.4 马来亚华文报纸妇女副刊在卢沟桥事变后所关注的问题  311

表6.1 1947年中国人与马来亚华人行业分布(%) 365

表6.2 海峡殖民地婴儿死亡率(1909—1934年) 373

图0.1 饱经沧桑的红头巾  27

图1.1 30年代乘船进入海峡殖民地的中国女移民  87

图2.1 新加坡华人女子学校  113

图2.2 林文庆、殷碧霞夫妇和子女  115

图2.3 20年代的崇福女校  116

图2.4 刘韵仙女士  140

图3.1 割胶女工  177

图3.2 矿场女工  188

图3.3 贫困老妇不得不当小贩谋生  189

图3.4 橡胶厂女工  197

图3.5 琉琅婆  199

图3.6 正在劳动的“红头巾”  203

图3.7 女佣——阿妈  211

图3.8 卖菜小贩  214

图3.9 女理发师  219

图4.1 新加坡华人妇女协会  258

图4.2 首任新加坡华人妇女协会会长陈德娘  259

图5.1 海峡华人家庭  321

图5.2 华人家庭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