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西安鼓乐研究现状 1
二、本书立意与研究方法 4
第一章 西安鼓乐的社会背景 7
第一节 传统乐社的演奏活动 7
一、乐社概况 7
二、流派划分 9
三、过会朝庙 11
(一)南五台庙会 12
(二)西五台庙会 21
四、其他演奏活动 23
五、乐社间的交往方式 25
六、俗派乐社活动情况 29
(一)南集贤乐社 29
(二)何家营乐社 32
第二节 传统乐社的组织结构 35
一、乐社的构成 35
二、管理和教学 36
三、经济状况 38
第三节 新时期的变化发展 40
一、演奏活动 40
二、乐社现状 43
三、发展策略 47
第二章 西安鼓乐的物质构成和音乐形态 50
第一节 物质构成 50
一、乐谱 50
二、乐器 53
(一)笛 54
(二)笙 56
(三)管 59
(四)云锣 60
(五)节奏乐器 62
三、乐队编制和排列 63
(一)坐乐 63
(二)行乐 66
第二节 音乐形态 69
一、律制与宫调 69
二、节拍、节奏 74
三、配器 76
(一)旋律乐器 76
(二)节奏乐器 77
四、演奏形式与体裁 80
(一)坐乐 80
(二)行乐 81
第三章 单曲 86
第一节 鼓段曲 87
一、八拍鼓段曲 89
二、八拍以上的鼓段曲 100
三、特殊的鼓段曲 107
四、俗派的鼓段曲 111
结语 112
第二节 耍曲 112
第三节 起目 124
第四节 花鼓段、别子、赚 125
一、花鼓段 126
二、别子 134
三、赚 143
结语 148
第五节 赶东山、玉抱肚、曲破、卓木 149
第六节 锣鼓乐 153
一、锣鼓乐的结构形式 155
二、锣鼓乐与曲调的结合方式 157
(一)同时结合 157
(二)先后结合 170
(三)锣鼓乐的记谱 173
三、锣鼓乐的结构类型 175
(一)一般型 175
(二)重复型 176
(三)数列型 176
四、锣鼓乐的乐器系属 177
第四章 套曲 179
第一节 垒鼓 180
一、僧道派垒鼓 180
二、俗派垒鼓 182
结语 183
第二节 套词、北词、南词、外南词、京套 183
一、套词 183
二、北词 189
三、南词 194
四、外南词 197
五、京套 200
结语 202
第三节 大乐 203
一、用法 205
二、曲名与曲目 207
三、曲式结构 211
(一)散起 212
(二)换头 213
(三)结尾的单曲 214
(四)统一性 215
四、宫调、旋律和乐器 217
五、小大乐 219
结语 220
第四节 鼓段曲套曲 221
一、以鼓段曲类乐曲为主体的套曲 221
二、以鼓段曲和花鼓段类乐曲为主体的套曲 223
结语 224
第五节 打札子 225
第六节 念词 228
一、铜器社与《铜器三联》 228
二、念词的曲目 233
三、念词的结构 234
四、念词的性质 237
第五章 复套曲——坐乐全套 239
第一节 坐乐全套总述 240
一、坐乐全套的名称 240
二、坐乐全套的结构类型 242
第二节 坐乐全套的曲式结构 248
一、各部分的结构 248
(一)前部 248
(二)后部 254
二、整体结构 258
三、从曲式结构看坐乐全套的源流 263
第六章 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原则与音乐发展手法 267
第一节 曲式结构原则 267
一、迭奏 267
二、变奏 267
三、循环 268
四、对比 268
五、旋律性结构原则的多重性 269
第二节 音乐发展手法 270
一、重复 270
二、迭奏 273
(一)基本结构的迭奏 273
(二)基本结构部分(一级下属结构)的迭奏 274
三、变奏 276
(一)加花 276
(二)移位 279
(三)换音转调变奏 283
(四)板式变奏 289
(五)织体变奏——改变锣鼓或旋律部分 292
四、再现 293
五、循环 294
六、合尾、合头与换头、换尾、换腰 297
七、展衍 299
八、宫调 300
九、速度—节拍 301
十、织体 303
结语 304
附:西安鼓乐的旋律简论 305
一、旋律的类型 305
二、僧道派风格与俗派风格 306
三、传统风格与地方风格 307
第七章 西安鼓乐曲式结构的特征及文化内涵 308
第一节 曲式结构特征 308
一、音乐形态特征 308
(一)抒情性 308
(二)声乐性 309
(三)乐曲形态的易变性 310
二、历史发展特征 311
(一)历时性 311
(二)融合性 313
(三)地域性 315
第二节 曲式结构的文化内涵 316
一、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 316
二、从宗教音乐到世俗音乐 317
三、从戏曲、民歌等音乐形式到纯器乐形式 318
结语 320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311
附录二 西安鼓乐研究文献目录(1954—2008) 322
附录三 西安鼓乐艺师韵曲、实际演奏演唱录音光盘目录 349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