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法律知识 3
第一章 法理学 3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3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4
第三节 法的渊源 6
第四节 法律关系 6
第五节 法的制定 7
第六节法的实施 8
第七节 法律责任 9
第八节 法律监督 10
第二章 宪法 12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 12
第二节 国体、政体 13
第三节 经济制度 15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6
第五节 国家机关 17
第三章 行政法 22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22
第二节 行政行为概述 23
第三节 抽象行政行为 24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 25
第五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32
第六节 行政程序 32
第七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34
第八节 行政赔偿 35
第九节 行政复议 37
第十节 行政诉讼 40
第四章 民法 45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45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46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46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 47
第五节 债权 48
第六节 知识产权 49
第七节 人身权 51
第八节 财产继承权 51
第九节 民事责任 52
第十节 诉讼时效 53
第五章 刑法 55
第一节 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 55
第二节 犯罪的概念及构成 56
第三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56
第四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57
第五节 共同犯罪 57
第六节 单位犯罪 58
第七节 刑罚 58
第八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 59
第九节 犯罪的类型 61
第六章 劳动法 64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64
第二节 劳动合同 65
第三节 劳动管理保护制度 68
第四节 劳动争议处理 70
第五节 劳动监督检查 71
第七章 过关强化训练 73
第二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79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79
第一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79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82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8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88
第一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88
第二节 社会公德规范 90
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 92
第四节 家庭美德规范 97
第三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 101
第四章 过关强化训练 108
第三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 113
第一章 公文的整体介绍 113
第一节 公文的分类 113
第二节 通用公文的类型 115
第三节 正确使用公文文种 117
第四节 公文的特点 120
第五节 公文的作用 122
第六节 公文的行文关系与行文方式 122
第七节 行文规则 123
第八节 经典真题评析 124
第二章 公文格式规范 127
第一节 公文的文面格式 127
第二节 经典真题评析 138
第三章 公文的撰写 140
第一节 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140
第二节 规范性公文写作 145
第三节 事务性公文写作 171
第四节 经典真题评析 195
第四章 公文处理 198
第一节 公文处理教程 198
第二节 经典真题评析 202
第五章 过关强化训练 205
第四部分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231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述与改革 231
第一节 事业单位概述 231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34
第三节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236
第四节 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 242
第二章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 247
第一节 人事争议概述 247
第二节 人事争议处理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 249
第三节 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249
第四节 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时效 252
第三章 过关强化训练 255
第五部分 政治理论知识 261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2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6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6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66
第一节 物质 266
第二节 运动 26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268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71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271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271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272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274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74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276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279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279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80
第六章质量互变规律 284
第一节 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284
第二节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85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288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288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289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92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292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293
第三节 内容和形式 294
第四节 现象与本质 295
第九章 认识论 29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98
第二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98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 300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302
第十一章 认识的真理性 305
第一节 真理 305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06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30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09
第二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09
第十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 312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1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14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315
第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7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17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17
第三节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318
第十五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20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20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21
第十六章 过关强化训练 323
第二篇 毛泽东思想概论 327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28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28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29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332
第一节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332
第二节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33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3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336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37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法宝 339
第一节 统一战线 339
第二节 武装斗争 340
第三节 党的建设 341
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34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344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345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348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348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49
第三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49
第七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352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35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 3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53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355
第一节 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5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357
第四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局限 358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360
第一节 实事求是 360
第二节 群众路线 361
第三节 独立自主 362
第十章 过关强化训练 366
第三篇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7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7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3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3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37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3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83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6
第五章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90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9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393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95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396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3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3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400
第八章“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402
第一节“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02
第二节“一国两制”的实践 402
第九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05
第十章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408
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 419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1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2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25
第十三章 构建节约型社会 428
第十四章 过关强化训练 431
第六部分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437
第一章 政府职能 437
第二章 行政组织 439
第三章 行政领导 444
第四章 行政决策 447
第五章 行政执行 449
第六章 行政监督 451
第七章 公务员制度 453
第八章 过关强化训练 458
第七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463
第一篇 数量关系 463
第一章 数字推理 464
第一节 数字推理基本题型介绍 464
第二节 经典真题解析 470
第三节 过关强化训练 475
第二章 数学运算 477
第一节 数学运算基本题型 477
第二节 经典真题解析 485
第三节 过关强化训练 492
第二篇 判断推理 495
第一章 图形推理 496
第一节 图形推理题型介绍 496
第二节 经典真题解析 498
第三节 过关强化训练 509
第二章 定义判断 513
第一节 定义判断基础知识 513
第二节 定义判断之实战技巧 515
第三节 过关强化训练 523
第三章 逻辑判断 536
第一节 逻辑判断及其题型 536
第二节 逻辑判断基础知识 537
第三节 逻辑判断的解题方法 549
第四节 过关强化训练 558
第四章 类比推理 565
第一节 类比推理基础知识 565
第二节 类比推理题型透视及解题方法 567
第三节 过关强化训练 572
第三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577
第一章 片段阅读 578
第一节 解题三步曲 578
第二节 概括主旨型 579
第三节 推断文意型 585
第四节 细节考查型 590
第二章 选词填空 595
第一节 实词辨析 595
第二节 虚词辨析 606
第三章 语句表达 611
第一节 病句判断 611
第二节 词语判断 617
第三节 标点符号判断 619
第四节 长句判断 623
第四章 文章阅读 626
第五章 过关强化训练 629
第四篇 资料分析 643
第一章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644
第二章 统计图资料分析 647
第一节 统计图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647
第二节 统计图资料分析经典真题解析 649
第三章 文字资料分析 654
第一节 文字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654
第二节 文字资料分析真题解析 655
第四章 表格资料分析 659
第一节 表格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659
第二节 表格资料分析真题解析 661
第五章 过关强化训练 663
第八部分 基本常识 67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67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 6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674
第二章 历史常识 678
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 678
第二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公元1840年—1919年) 681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公元1919年—1949年) 68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684
第三章 文学和文化常识 689
第一节 中国文学常识 689
第二节 中国文化常识 692
第四章 科技常识 697
第五章 过关强化训练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