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抗生素总论 3
第一章 抗生素之研究 3
一 抗生性微生物之分离 3
二抗生性微生物抗菌作用之测验 6
三 产生抗生素之微生物之培养 9
四 抗生素效力之测定 12
五 抗生素之分离 16
六 抗生素理化性质之测定 17
七 抗生素在试管内之抗菌作用 17
八 抗生素作用于动物体内之测定 18
九 抗生素用于临床试验之研究 18
十 抗生素之正式使用及大量制造 18
第二章 抗生素之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19
一 抗生素之分类 19
二 抗生素之生物及化学性质 23
三 抗生素之特性一抗生性作用 29
四 抗生性作用之机构 30
第三章 抗生素之提炼 34
一 细菌所产生之抗生素 34
二放线菌所产生之抗生素 38
三 霉菌所产生之抗生素 40
第四章 抗生素未来之展望 48
一 抗生素之发展过程 48
二新抗生素之探寻有待于微生物学家解决之问题 51
三 抗生素之合成化学家最好之机遇 54
四 化学治疗学之界限 55
五 抗生素之抗菌作用机构 56
下篇 抗生素分论 59
第一章 青霉素 59
一 历史 59
二化学 60
三 抗菌作用 62
四 抗药性 64
五 吸收分布与排泄 65
六 毒性及副作用 67
七 适应症之选择 68
八制剂及用法 70
九 适应症治疗一览 74
第二章 链霉素 81
一 历史 81
二化学 81
三 抗菌作用 83
四 抗药性 85
五 吸收与排泄 86
六 毒性及副作用 87
七 链霉素之适应症 88
八链霉素之制剂 89
九 剂量与给药方法 91
十 适应症治疗一览 92
第三章 金霉素 97
一 来源及性状 97
二 抗生性作用 97
三 毒性试验 99
四 吸收与排泄 99
五 适应症 100
六 给药方法与剂量 103
七 副反应及其预防 105
八制剂 105
第四章 氯霉素 107
一 历史 107
二性状 107
三 抗生性作用 108
四 吸收与排泄 109
五 毒性 110
六 剂量及用法 111
七 适应症及其疗法 111
八制剂 116
第五章 土芽胞菌素 119
一 历史 119
二 性状 119
三 抗菌作用 120
四 治疗用途及适应症 121
五 用法及剂量 122
六 制剂 122
第六章崔西杆菌素 124
一 来源及性状 124
二 抗菌作用 124
三 毒性 125
四 适应症 125
五 用法 125
六 制剂 126
第七章 多黏液菌素 127
一 来源 127
二性状 127
三 抗菌作用 128
四 吸收与排泄 128
五 毒性 128
六 适应症 129
七 用法及剂量 129
第八章 气胞杆菌素 130
一 来源及性状 130
二抗菌作用 130
三 药理作用 131
四临床试验 132
五 毒性 133
六 给药法及剂量 133
第九章 土霉素 134
一 来源 134
二性状 134
三 抗生性作用 135
四 吸收与排泄 136
五 毒性及副作用 136
六 适应症 136
七 剂量 137
第十章 新霉素 138
一 来源 138
二性状 138
三 抗菌作用 138
四 毒性 139
五 疗效 140
第十一章 其他各种抗生素或抗生性物质 142
一 细菌所产生者 142
二 霉菌所产生者 147
三 放线菌所产生者 156
第十二章 非微生物所产生之抗生性物质 162
一 低等及高等植物所产生之抗生性物质 162
二动物体内所产生之抗生性物质 167
〔附〕其他著名抗菌剂 169
一 磺醯胺剂 169
二对氨柳酸(P.A.S.) 186
三 氨硫脲(TB-1)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