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与和平 1
第一节 战争与政治 1
一、核时代的战争观 1
二、核武器铸成的新型战争理论 5
三、现代战争形态 9
四、暴力对抗规律的演变 15
第二节 战争与和平 18
一、列宁、斯大林关于战争前途的论述 18
二、持久和平的可能性 21
三、爆发战争的危险性 29
四、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35
第二章 现代战略 39
第一节 战略概述 39
一、现代战略的释义 39
二、战略本质特征 41
三、战略目的 46
四、军事战略必须面向未来 49
第二节 现代有限战争战略 50
一、现代有限战争的时代性和客观性 50
二、有限战争的限制原则 66
三、有限战争的特点 69
第三节 核战略 73
一、核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冲击 74
二、核战略的军事效应 85
三、遏制核战争 96
第四节 外层空间和海洋战略 101
一、“新边疆”的争夺 102
二、2000年后战争特点的多角折射 110
三、明天战略特点的多元走向 114
四、战略本质的裂变 122
五、我们的对策 127
第三章 战略基础 133
第一节 军事思想现代化 133
一、军事思想必须现代化 134
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137
三、科学的方法论 142
第二节 战略必须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144
一、新技术革命对战略的冲击 145
二、新技术与战略武器 148
三、新技术与国防建设 155
第三节 军事战略与政治经济 159
一、军事战略服从政治目的 159
二、“不战而屈人之兵” 166
三、军事战略要服从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 169
第四章 战略形势 172
第一节 当今世界战略形势的基本特点 172
一、美苏争夺紧中有松 172
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78
三、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182
四、中国国际地位增强 185
第二节 世界性军事战略大调整 188
一、美国军事战略的新调整 188
二、苏联军事战略的新调整 192
三、法国军事战略的新调整 195
四、中国军事战略的新调整 196
第三节 2000年国际战略形势展望 200
一、2000年美国战略形势展望 201
二、2000年苏联战略形势展望 206
三、对2000年世界核格局的预测 207
四、对2000年核战争几种模式的预测 210
第五章 人民战争 216
第一节 现代人民战争思想 216
一、现代人民战争是未来反霸反侵略的主要形式 216
二、现代人民战争的特征 220
第二节 现代人民战争的战略问题 225
一、人民战争在军事上有显赫的历史地位 226
二、现代人民战争的“整体战”作战方针 228
三、现代游击战 237
四、着眼于C3I系统 239
第六章 积极防御 249
第一节 积极防御概述 249
一、诸兵家论积极防御 249
二、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精神 252
第二节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266
一、战争初期的战略地位 266
二、以阵地防御战为主,以运动战游击战为辅 267
三、坚守阵地,阻止迟滞并大量消灭敌人 268
四、游击战的战略地位 268
五、战略反攻是战略防御发展的必然 269
第三节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实施 269
一、战略防御 270
二、战略反攻 278
第七章 战略决策 286
第一节 战略决策的概念 286
一、军事战略决策的含义及一般内容 286
二、军事战略决策的特点 287
三、战略决策的基本类型 290
四、军事战略决策价值和意义 293
第二节 科学制定战略决策 295
一、军事战略决策的依据和原则 296
二、战略决策的基本方法和艺术 301
三、战略决策的一般程序 305
第三节 军事战略决策的实施 310
一、拟制计划 310
二、组织指挥 312
三、检查监督 314
四、信息反馈 314
五、追踪决策 315
第八章 战略协同 319
第一节 国家战略协同和军事战略协同 319
一、什么是战略协同 319
二、国家战略协同 323
三、军事战略协同 326
第二节 战略协同的一般原则 331
一、要素优化原则 331
二、整体优化原则 334
三、结构优化原则 339
四、动态优化原则 342
第三节 战略协同和综合国力 343
一、什么是综合国力 343
二、战略协同是为了综合国力的增长 347
三、搞好战略协同,参与综台竞争 351
第九章 国家安全 354
第一节 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的目标 354
一、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354
二、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 357
三、战略目标与军事战略其他要素之关系 359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模式 361
一、各种安全模式的分析 362
二、世纪之交的中国安全模式 364
第三节 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基本形式 372
一、维护国家安全方式的历史回顾 372
二、制止战争——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方式之一 375
三、赢得战争——实现国家周边安全目标方式之二 378
第十章 战略与择将 384
第一节 将才的特征及其特殊地位 384
一 将才的含义及特征 384
二、将才的特殊地位 391
第二节 将才的理想模式 394
一、具有崇高的品德 394
二、具有卓越的智能 405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格 416
第三节 择将用人的原则 422
一、任人唯贤,公道正派的原则 423
二、全面考察,德才兼备的原则 423
三、扬长避短,各尽其能的原则 425
四、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426
五、合理配备,整体效应的原则 428
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