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志 六十四 报业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200901X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概述、报纸、报纸宣传、新闻业务、管理机构与队伍、报业经营、驻青新闻机构、新闻团体。

概述 1

第一章 报纸 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 12

一、《新青海》 13

二、《青海日报》 16

(一)停刊 17

(二)复刊 19

(三)宣传报道 20

三、《青海民国日报》 21

(一)机构组织 22

(二)经费 26

(三)版面 30

(四)新闻报道 31

(五)言论 35

(六)副刊及专栏 37

四、《青年周报》 42

五、《昆仑报》 4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8

一、中国共产党机关报 50

(一)《新闻》 50

(二)《青海日报》 50

1.《今日新闻》 57

2.《青海群众》 58

3.《青海日报农村版》 60

(三)《青海藏文报》 61

(四)《西宁日报》 64

(五)《西宁晚报》 66

(六)《海东报》 67

(七)《柴达木日报》 69

(八)《柴达木报》(蒙古文版) 70

二、群众团体报纸 71

(一)《青海青年报》 71

(二)《青海工人报》 73

(三)《青海妇女》 74

三、专业报纸 75

(一)《青海经济报》 75

(二)《青海科技报》 77

(三)《青海科技报》(藏文版) 79

(四)《青海法制报》 80

(五)《法制报》(藏文版) 82

(六)《青海工商报》 83

(七)藏文《刚坚少年报》 84

(八)《青海广播电视报》 85

四、企业报纸 87

(一)《青海石油报》 87

(二)《西钢报》 89

(三)《水电四局报》 89

第二章 报纸宣传 99

第一节 重点报道 99

一、1949~1956年 99

(一)建政建党 99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03

(三)剿匪反霸 104

(四)土地改革 106

(五)抗美援朝 108

(六)“三反”、“五反” 110

(七)社会主义改造 112

二、1957~1965年 116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16

(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17

(三)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18

(四)社会主义教育 121

三、1966~1976年 123

(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124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6

(三)批林整风 128

(四)整顿与反复 129

四、1976~1994年 132

(一)拨乱反正及纠正冤假错案 132

(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34

(三)整党工作和廉政建设 141

(四)科技与教育 143

(五)法制建设 147

第二节 专题报道 150

一、中央领导人视察青海 150

二、计划生育 160

三、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 162

(一)民族工作 162

(二)宗教工作 170

四、重大自然灾害 173

(一)龙羊峡抗洪抢险 173

(二)牧业区抗灾保畜 174

(三)塘河抗震救灾 177

五、重大责任事故 179

(一)尖扎黄河大桥坍塌事故 179

(二)西宁市元宵灯会事故 180

(三)沟后水库垮坝事故 181

六、纪念红西路军 182

七、军民共建青藏线 184

第三节 专题讨论 186

一、关于“农民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 186

二、关于“正确进行学校劳动教育”的讨论 187

三、关于做好林业工作的讨论 188

四、关于“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讨论 189

五、关于“怎样把我省农牧业生产搞上去”的讨论 189

六、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先进”的讨论 190

七、关于“如何正确看待私营企业”的讨论 191

八、关于“夏斐事件”的讨论 192

九、关于“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讨论 193

第四节 先进典型和柴达木精神 194

一、先进集体 194

(一)小高陵大队 194

(二)大史家大队 196

(三)茶卡乡 197

(四)青藏兵站部 199

(五)青海石油管理局 200

(六)湟源畜牧学校 201

二、先进个人 202

(一)史春奎 202

(二)李得祥 204

(三)王利庆 205

(四)门合 206

(五)杨永福 207

(六)唐生兴 208

(七)刘启发 209

(八)李秀菊 210

(九)杨福进 210

(十)李云 211

(十一)赵延年 212

(十二)蒙托那义 213

(十三)甄万和 214

(十四)张鼎全 215

(十五)王红、李春秀 216

(十六)多日杰 217

(十七)杰桑·索南达杰 218

三、弘扬柴达木精神 218

第五节 重点工程 220

一、交通 221

(一)青藏公路 221

(二)青康公路 224

(三)兰青铁路 226

(四)青藏铁路 228

(五)西宁机场 230

(六)格尔木机场 232

(七)青藏输油管道 232

二、工矿企业 233

(一)青海油田“三项工程” 233

(二)青海钾肥厂 235

(三)西宁钢厂 237

(四)青海铝厂 239

(五)民和镁厂 241

三、能源开发 241

(一)龙羊峡水电站 241

(二)李家峡水电站 243

(三)青海桥头发电厂 245

四、农田水利 246

(一)2708农业建设项目 246

(二)乌兰3557工程 247

(三)民和东原渠引湟工程 248

(四)贵德县治黄造田工程 249

(五)乐都县洪水坪工程 250

第六节 理论宣传 25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理论宣传 251

(一)理论宣传的指导思想 251

(二)理论宣传的形式和内容 251

(三)理论宣传的影响和作用 253

二、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有关论述的宣传 254

(一)1953~1966年4月期间的宣传 254

(二)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期间的宣传 257

(三)1976年11月~1994年12月期间的宣传 259

三、个别时期理论宣传上的错误 259

(一)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260

(二)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62

(三)言论宣传上的错误导向 262

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65

五、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 266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 267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68

(二)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69

(三)学习邓小平著作,宣传邓小平理论 270

第七节 资源开发 273

一、矿产资源 273

二、水电资源 277

三、其他资源 279

(一)土特产资源 280

(二)野生动物资源 280

(三)森林资源 280

第八节 文物、考古 281

一、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 281

二、文物展览 284

三、文物保护 285

第九节 报纸批评与读者来信 287

一、报纸批评与自我批评 287

(一)1950~1956年 288

(二)1957~1976年 291

(三)1977~1994年 291

二、读者来信 293

(一)进行舆论监督 295

(二)颂扬精神文明 296

(三)为读者排忧解难 296

(四)为改革开放服务 296

(五)反映社会问题 297

第十节 时事报道 298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98

二、宣传形式和地位 298

三、宣传的主要方面 299

(一)国际时事 299

(二)对外关系 300

(三)国内时事 300

第十一节 摄影与美术 302

一、新闻摄影 302

(一)新闻照片 303

(二)摄影画刊 303

(三)报眼照片 304

(四)专栏照片 305

(五)人物照片 305

(六)批评性照片 305

二、美术 306

第十二节 内部参考 309

一、创办与发展 309

二、任务及作用 310

第三章 新闻业务 312

第一节 编辑工作 312

一、业务组织工作 312

(一)编辑机构 312

(二)编辑分工 314

(三)编辑责任 314

(四)作业流程 317

二、基本制度 320

(一)宣传计划 321

(二)业务例会 321

(三)评报办法 322

(四)好稿评选 324

(五)防错纠错 325

三、版面 326

(一)刊期开张 326

(二)版面演变 326

(三)特殊报版 332

四、新闻评论 334

(一)评论机构 334

(二)评论地位 335

(三)评论品种 338

(四)评论写作 340

五、副刊 专刊 专栏 341

(一)副刊 342

(二)专刊 347

(三)专栏 356

六、新闻改革 359

(一)1956年的新闻改革 359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 360

第二节 记者工作 366

一、记者队伍的组织 366

(一)编采合一 367

(二)专职记者 367

二、记者站和常驻记者 369

三、记者队伍的管理 372

四、记者异地采访 375

第三节 群众工作 377

一、通联工作 377

(一)通讯队伍 377

(二)管理制度 381

二、来信来访 381

三、读报用报 383

第四节 新闻研究 385

一、1949~1976年 385

二、1977~1994年 387

(一)业务研究 387

(二)理论研究 388

第五节 业务刊物及图书、资料 389

一、业务刊物 389

(一)《青海报人》 389

(二)《青海新闻通讯》 390

(三)《青海日报通讯》 391

(四)《青海新闻工作》 393

(五)其他业务刊物 393

二、图书、资料 393

第六节 报纸校对 394

一、机构设置 394

二、管理制度 395

三、工作程序 396

第七节 报纸通信传输 397

一、文字传输设备和技术 397

(一)手抄手发技术 398

(二)电传打字技术 399

(三)海尔自动印字机模写数码及汉字的条式印字技术 399

(四)页式模写收稿技术 400

(五)微机收稿技术 400

二、新闻照片传真技术和设备 401

第四章 管理机构与队伍 402

第一节 机构 402

一、上级主管机构 402

二、报社组织机构 404

第二节 队伍建设 407

一、人员构成 407

二、职工教育 410

(一)政治业务学习 410

(二)业务培训 412

(三)职业道德教育 413

第三节 报纸管理 415

一、政策法规 415

二、报纸整顿 417

三、报纸审读 420

第五章 报业经营 422

第一节 印刷 422

一、机构 422

二、设备 424

三、人员 427

四、管理 427

第二节 发行 428

一、方式 428

二、数量 430

三、范围 431

第三节 广告 432

一、机构与人员 433

二、承包责任制 433

三、广告品种 433

四、经济效益 434

第四节 多种经营 434

一、代印承印 435

二、成立经济实体 435

第六章 驻青新闻机构 436

第一节 通讯社 436

一、民国时期 436

(一)北平正闻通讯社青海分社 436

(二)青海电讯社 436

(三)中央通讯社青海分社 43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37

新华通讯社青海分社 437

第二节 全国性报纸驻青海记者站 440

一、《人民日报》青海记者站 440

二、《工人日报》青海记者站 441

三、《中国青年报》青海记者站 441

四、《光明日报》青海记者站 442

五、《农民日报》青海记者站 442

六、《中国石油报》青海记者站 443

七、《中国城乡金融报》青海记者站 443

八、《中国交通报》青海记者站 444

九、《中国建设报》青海记者站 444

第七章 新闻团体 446

第一节 青海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446

一、新闻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 448

二、优秀新闻作品评选 448

三、友好交往和异地采访 449

四、其他工作 450

第二节 青海省新闻学会 454

第三节 青海省新闻摄影学会 455

一、举办展览和竞赛 455

二、会员创作 456

三、学术研究及咨询 456

编后记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