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篇 贵州工业发展历程 10
第一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 10
第一节 明代 10
第二节 清代 12
第三节 民国时期 1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恢复发展时期 18
第一节 恢复发展生产 18
第二节 实施“一五”计划 20
第三章 曲折发展时期 22
第一节 “大跃进”及其调整 23
第二节 “三线建设” 2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29
第四节 恢复中新的失误 30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 31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 31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33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36
第二篇 管理机构与社会团体 40
第一章 综合管理机构 40
第一节 省级工业综合管理机构 40
附:贵州省工业综合管理机构领导人名录 45
第二节 省经委代管机构与直属机构 51
第三节 州、市、地级工业综合管理机构 64
第二章 省级工业行业管理机构 82
第一节 冶金工业管理机构 82
第二节 机械工业管理机构 85
第三节 化学工业管理机构 87
第四节 轻纺工业管理机构 90
第五节 建材工业管理机构 93
第六节 煤炭工业管理机构 95
第七节 烟草工业管理机构 97
第八节 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机构 98
第九节 电力工业管理机构 101
第三章 社会团体 103
第一节 协会 103
第二节 研究会 学会 118
第三篇 结构与布局 123
第一章 结构 123
第一节 结构调整 123
第二节 行业结构 129
第三节 优势产业结构 132
第四节 企业规模结构和组织结构 139
第五节 所有制结构 147
第二章 布局 152
第一节 行业布局 152
第二节 地区布局 161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布局 167
第四节 重点开发区布局 171
第四篇 生产运行 176
第一章 生产计划 176
第一节 工业生产计划种类 176
第二节 工业生产计划管理 178
第三节 年度计划编制程序 180
第四节 年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182
第二章 生产调度 187
第一节 调度制度与方法 187
第二节 生产动态预测与信息 189
第三节 生产运行分析 192
第四节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99
第五节 扭亏增盈 提高经济效益 204
第六节 能源和运输调度 233
第七节 产供销协调 241
第三章 安全生产 250
第一节 安全技术措施 250
第二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252
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 254
第四节 安全月(周)活动 257
第五节 伤亡事故处理 259
第六节 表彰 263
第五篇 技术进步 273
第一章 技术开发 273
第一节 产品开发 273
第二节 获奖新产品 278
第三节 新技术新工艺开发 352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 357
第五节 产学研工程 362
第六节 技术开发管理 364
第七节 优惠政策 373
第八节 优秀管理工作者表彰 375
第二章 技术改造 376
第一节 工业行业技术改造 376
第二节 州、市、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422
第三节 项目管理 435
第四节 资金管理 438
第五节 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 443
第六节 扶持政策 445
第七节 先进人物和优秀项目表彰 447
第三章 技术引进 451
第一节 技术引进工作沿革 451
第二节 技术引进项目的管理与审批 452
第三节 工业行业技术引进项目及效果 453
第六篇 企业管理与改革 462
第一章 企业管理体制 462
第一节 生产型管理 463
第二节 生产经营型管理 467
第三节 公司型管理 471
第二章 企业整顿与企业升级 478
第一节 企业整顿 478
第二节 企业升级 489
第三章 企业基础性管理 499
第一节 管理基础工作达标 499
第二节 现场管理 514
第三节 企业管理现代化 524
第四章 质量管理 529
第一节 组织与法规 529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 532
第三节 产品创优、创名牌 538
第四节 贯标与认证 541
第五节 质量监督与咨询 543
第五章 设备管理 546
第一节 设备管理机构 546
第二节 设备拥有量与水平 547
第三节 设备管理 549
第六章 企业改革 555
第一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556
第二节 推行经济责任制 562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568
第四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578
第五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583
第七篇 招商引资 口岸 营销 589
第一章 招商引资 口岸 地方工业品出口 589
第一节 招商引资 589
第二节 贵州口岸 595
第三节 地方工业品出口 597
第二章 地方工业品营销 605
第一节 经营机构 605
第二节 营销管理 607
第三节 营销实绩 610
第八篇 非国有工业 616
第一章 非国有工业沿革 616
第一节 恢复和改造时期 616
第二节 曲折和滞后时期 617
第三节 调整和成长时期 618
第四节 快速发展时期 619
第二章 乡镇工业 632
第一节 乡镇工业企业 632
第二节 行业与产品 635
第三章 集体工业 641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 641
第二节 乡办村办集体工业 647
第四章 个体及私营工业 650
第一节 个体工业 651
第二节 私营工业 653
第九篇 资源节约利用 657
第一章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 657
第一节 能源节约 657
第二节 “三废”资源综合利用 662
第三节 农村能源利用 669
第四节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 678
第五节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685
第二章 散装水泥管理 692
第一节 散装水泥供应 692
第二节 散装水泥设备 695
第三节 专项资金与优惠政策 699
第十篇 法规 信息 701
第一章 经济法规 701
第一节 法规管理机构 701
第二节 法规制定与清理 703
第三节 处理法律事务 710
第四节 法制宣传教育 716
第五节 培训法制干部 719
第六节 企业法制建设 721
第二章 经济信息 724
第一节 人工信息网络 725
第二节 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 728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 739
第四节 经济调研与咨询服务 742
第五节 技术培训 746
第十一篇 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748
第一章 职工教育 748
第一节 文化技术教育 748
第二节 干部教育 761
第三节 高等院校教育 766
第二章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778
第一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778
第二节 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 7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7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93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 795
企业选介 799
大事纪要 827
附录 文献辑录 900
编纂始末 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