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0.1 问题的提出 1
0.2 相关概念辨析 5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6
0.3.1 Web2.0与数字参考 7
0.3.2 数字参考与社群 12
0.3.3 实践社群与Web2.0 17
0.4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 21
0.4.1 研究方法 21
0.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 22
0.5 本书主体结构 23
第1章 身份与实践——作为分析框架的实践社群 24
1.1 社群辨析 24
1.1.1 社会学意义的社群 25
1.1.2 区域意义上的社群 26
1.2 什么是实践社群 27
1.2.1 情景认知领域的起源 27
1.2.2 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28
1.2.3 对本书研究的现实价值 29
1.3 实践社群中的身份问题 30
1.3.1 身份的构建 31
1.3.2 身份的发展 34
1.4 实践社群中的实践问题 36
1.4.1 实践的意义 37
1.4.2 实践的特征 37
1.4.3 实践的边沿 39
1.4.4 实践的关系 40
本章小结 40
第2章 参与和共享——作为应用平台的Web2.0 41
2.1 什么是Web2.0 41
2.2 Web2.0常用技术及其人际价值 44
2.2.1 博客(Blog) 44
2.2.2 维基(Wiki) 52
2.2.3 RSS 55
2.2.4 即时通讯(IM) 58
2.3 Web2.0重要理念与群体智慧 61
2.3.1 长尾(the Long Tail) 61
2.3.2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64
本章小结 67
第3章 历史与发展——新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参考 68
3.1 新环境关口的历史回顾 68
3.1.1 历史回顾 68
3.1.2 新环境的关口 76
3.2 技术运用的变革努力 79
3.2.1 即时通讯(IM) 80
3.2.2 Blog、Wiki以及RSS 83
3.3 数字参考的Web2.0反思 87
3.3.1 资源导向的误区 87
3.3.2 技术主导的不足 89
3.3.3 二元对立的流毒 90
3.4 数字参考的Web2.0定位 92
3.4.1 再定位的需求 92
3.4.2 再定位的方向 93
3.4.3 新定位的尝试 94
3.4.4 新定位的总结 100
本章小结 101
第4章 相互参与的成员——Web2.0数字参考中的身份分析 103
4.1 数字参考中传统身份的Web2.0变化 103
4.1.1 数字参考中的传统身份 103
4.1.2 去中心化与服务提供者(咨询员) 107
4.1.3 长尾与服务接受者(用户) 109
4.2 Web2.0平台上个体身份的展现 111
4.2.1 展现渠道的多样性 112
4.2.2 展现过程的互动性 113
4.2.3 展现深度的层次性 114
4.3 Web2.0数字参考中身份的建构与发展 115
4.3.1 信息构建理论与人的身份 115
4.3.2 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体信息片断 117
4.3.3 Web2.0技术的多人信息集合 118
4.3.4 实践社群的人群信息结构 120
4.3.5 相互参与的人际信息空间 123
本章小结 126
第5章 互动识知的交流——Web2.0数字参考中的实践分析 127
5.1 数字参考实践的本质 127
5.1.1 定义的分析 127
5.1.2 流程的分析 130
5.2 数字参考实践的Web2.0变化 133
5.2.1 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看 133
5.2.2 从图书馆2.0看 134
5.3 Web2.0数字参考实践的理论剖析 137
5.3.1 接受美学的文本—读者交流结构 137
5.3.2 Kuhlthau介入地带理论 141
5.4 Web2.0数字参考实践的结构分析 145
5.4.1 意义 146
5.4.2 特征 151
5.4.3 边沿 156
5.4.4 关系 159
5.5 Web2.0数字参考实践本质探寻 162
5.5.1 知识与识知 162
5.5.2 知识与数字参考 163
5.5.3 识知与Web2.0数字参考 164
本章小结 167
第6章 技术、群体与知识——构建适应知识生态的Web2.0数字参考 168
6.1 知识生态 168
6.1.1 知识生态学与知识生态 168
6.1.2 知识生态模型 170
6.2 Web2.0数字参考的知识生态分析 173
6.2.1 Web2.0数字参考知识生态微观剖析 173
6.2.2 Web2.0数字参考知识生态宏观透视 182
本章小结 191
第7章 结语 192
图表索引 195
参考文献 198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