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写作背景 1
1.2内容概要 3
1.3致谢 3
参考文献 4
第2章 非线性控制理论概述 5
2.1引言 5
2.2非线性控制古典理论 6
2.3非线性控制现代理论 7
2.3.1微分几何控制理论 7
2.3.2代数控制理论 9
2.3.3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9
2.4协调控制理论 11
2.5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第3章 协调控制理论的产生、研究和应用 14
3.1协调控制理论的产生 14
3.1.1协调控制理论的提出 14
3.1.2协调控制理论的形成 15
3.2协调控制理论的发展 16
3.2.1协调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16
3.2.2协调控制理论的应用 18
3.3小结 18
参考文献 18
第4章 非线性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基础 21
4.1引言 21
4.2协调控制原理 21
4.2.1多变量协调控制原理 21
4.2.2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24
4.3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可协调性 25
4.3.1系统结构可控性、可观性概念 25
4.3.2系统结构可控性、可观性判据 27
4.3.3可协调性的概念 29
4.3.4可协调性的判据 31
4.4协调稳定性与稳定化 34
4.4.1“内稳定性”与“外稳定性” 34
4.4.2“稳定化”的概念与方法 35
4.4.3“大小”系统稳定性关系 36
4.4.4组合稳定化概念与方法 37
4.5非线性协调控制原理 38
4.5.1引言 38
4.5.2非线性协调控制原理 39
4.6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动态方程 41
4.7小结 42
参考文献 42
第5章 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迭代解法 43
5.1引言 43
5.2非线性系统自由运动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迭代解 43
5.2.1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43
5.2.2广义朗之万梯度方程 45
5.2.3非线性系统自由运动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解 46
5.2.4方均包络矩阵转移方程 51
5.2.5小结 52
5.3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迭代解 53
5.3.1非线性系统受控运动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解 53
5.3.2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解 58
5.3.3仿射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解 63
5.3.4小结 68
5.4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迭代解 69
5.4.1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积分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迭代解 69
5.4.2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迭代解的收敛性 71
5.5小结 72
参考文献 72
第6章 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级数解法 74
6.1仿射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级数解 74
6.1.1引言 74
6.1.2仿射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 74
6.1.3齐次状态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75
6.1.4非线性状态方程的直接试探解法 76
6.1.5非线性积分方程及其任意阶近似解 79
6.1.6小结 81
6.2广义仿射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级数解 81
6.2.1引言 81
6.2.2非线性状态方程及严格线性解 81
6.2.3非线性状态方程的直接试探解法 84
6.2.4控制系统非线性积分状态方程及任意阶近似解 87
6.2.5小结 89
6.3完全补偿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的近似级数解 89
6.3.1引言 89
6.3.2完全补偿多变量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状态方程 89
6.3.3齐次方程的严格解析解 90
6.3.4非线性积分状态方程及其任意阶近似解 91
6.3.5非线性状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级数解 92
6.3.6讨论 95
6.4广义仿射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转移变换 96
6.4.1状态空间转移的基本概念 96
6.4.2自由状态相空间非线性转移 99
6.4.3广义仿射非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的转移 106
6.5小结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7章 六维电子束非线性多变量协调控制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 115
7.1引言 115
7.2六维电子束动态方程 115
7.2.1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关的六维动态方程 115
7.2.2空间柱坐标系相关的六维动态方程 117
7.2.3平面曲线坐标相关的六维动态方程 119
7.3六维电子束非线性系统动态方程 123
7.4六维电子束非线性系统动态方程的任意阶近似解 124
7.5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8章 印刷机械协调控制系统 128
8.1引言 128
8.2印刷机自动控制系统 128
8.2.1胶印机自动控制系统 128
8.2.2凹版印刷机彩色套准控制系统 131
8.3无轴传动技术及应用 134
8.3.1引言 134
8.3.2无轴传动及其特点 134
8.3.3印刷机无轴传动原理 136
8.3.4无轴传动技术在胶印机中的应用 140
8.4小结 140
参考文献 140
第9章 非线性协调控制系统的广义知识模型 142
9.1广义关系模型 142
9.1.1定性关系模型 142
9.1.2定量关系模型 144
9.2多层高维可拓集合 146
9.2.1 n维可拓集合的定义 146
9.2.2多层高维可拓集合的基本概念 147
9.2.3多层高维可拓集合的性质及运算 150
9.2.4多层高维可拓集合之交、并的可拓域与稳定域 152
9.3多层高维物元可拓集合 164
9.3.1 n维物元可拓集合的定义 164
9.3.2多层高维物元可拓集的基本概念 165
9.3.3多层高维物元可拓集的性质及运算 168
9.3.4多层高维物元可拓集之交、并的可拓域与稳定域 171
9.4多层高维事元可拓集合 176
9.4.1多层多维事元可拓集的基本概念 176
9.4.2多层多维事元可拓集的性质及运算 178
9.4.3 m层m?j=1nj维事元可拓集合之交的可拓域与稳定域及其性质 179
9.4.4结论 184
9.5小结 184
参考文献 185
第10章 协调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分析 186
10.1引言 186
10.2协调市场经济一般状态方程 186
10.2.1协调市场经济模式框图 187
10.2.2协调市场经济状态方程 188
10.3协调市场经济线性状态方程及其解 189
10.3.1齐次方程及其解 190
10.3.2线性方程的解 191
10.4协调市场经济非线性状态方程及其任意阶近似解 193
10.4.1积分方程 193
10.4.2非线性积分方程的解 194
10.5协调市场经济状态随宏观调控的变化规律 196
10.5.1协调市场经济的最佳状态 196
10.5.2过度调控 197
10.5.3疏于调控 197
10.6协调市场经济状态逆向运动分析 198
10.7协调市场经济状态方程解的收敛性 199
10.8小结 201
参考文献 201
第11章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协调控制理论和方法 202
11.1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方法 202
11.1.1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提出 202
11.1.2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研究 204
11.1.3最经济产品概念设计的实现方法 207
11.2绿色设计 208
11.2.1绿色设计的概念 208
11.2.2绿色设计模式 211
11.2.3绿色产品概念设计的多重广义算子模型 212
11.3“良性循环”的绿色产品概念设计 214
11.3.1“良性循环”的绿色产品设计 214
11.3.2绿色产品回收再制造 215
11.3.3绿色设计可拓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216
11.4小结 223
参考文献 224
第12章 展望 225